□ 文/田 凤
自直面新媒体带来的挑战以来,纸媒从来没有停止过视觉化变革的脚步。从纸媒进入读图时代;再升级到向新媒体靠拢、逐步接近甚至“讨好”人们的阅读习惯。
一张报纸给人留下最直观印象的就是版式外观。只有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版面,才能在人们匆忙阅览时吸引眼球,留有印象。这是后消费时代纸媒竞争的残酷现实,也是纸媒视觉化变革的时代背景。
在纸媒的黄金期,吸引人注意的一个重要方式是“浓眉大眼”,其突出代表就是《北京青年报》。当时,《北京青年报》倡导厚重标题,提倡“三步五秒效应”,即用突出抢眼的大新闻标题制作,在三步之外就让读者看清,五秒之内就让读者认出“这是北京青年报”,并决定是不是购买这份报纸。
而近年来,清秀型的报纸版式越来越受到行业内的追捧和市民的喜爱。以北京报业市场来说,《新京报》从2003年创刊起就选择了清秀简单的版式,字体磅数轻,图表照片等都尽量少加框甚至不加框,稿件之间只以最简单的细黑线加以区分,甚至索性用留白来区分稿件。
这不外乎几个原因,一是从时效性上考虑,新媒体的冲击力越来越大,即时性消息已经不再是纸媒的优势。等报纸头条刊出时,人们早就通过微博、微信等渠道获知了消息,这样一来,再突出的标题也没有了用武之地。现在,人们买报纸通常不是想看“有什么信息”,而是想更加深入地了解其背景、分析其脉络、预测其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对纸媒深度化的要求日益提高,也带来了版式的调整。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多家报纸打出改版牌。2010年,《浙江日报》改版。2011年,《北京日报》改版。《北京青年报》也在同一年将原来的粗黑标题改成黑体,减少了对边框、花线的使用,使得报纸整体感觉从厚重粗黑变成清秀宜人。
在提倡清秀化版式的今天,所有版面也都从“重装修”变成了“轻装修”。在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大元素会左右人们对版面视觉的感受——标题和正文的字体、字号,边框或边线,版面留白以及版面用色装饰。
以《北京日报》为例,改版前后,主标题从浓重的黑体变成了笔画略细的兰亭黑,栏宽和字距也都有所调整,再加上加大版面留白,要求每篇稿件之间至少有三行的空间。这些措施,都使得原先看起来密密麻麻的版面显得更加疏朗大气。
在分割线的使用上,常用来区分稿件的1磅、1.5磅甚至2磅分割线全部停用,只使用最简单的0.32磅细黑线。照片和图表下部经常压着的底图阴影也全部停用。另外,对标题和正文字号也做出了改变。以改版前和改版后的版面相比,新的版面明显清秀了很多。
而在装饰方面,《北京日报》之前经常使用饱和度高达99的重色块装饰图片,但现在这种装饰元素已停用。版面尽量避免使用色块来强调某个稿件或某张图片,即使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只用浅浅的底色。
近年来,根据新闻制作图表已经成为纸媒视觉化变革中的重要一步。很多原本已经被人们熟知的新闻,正是因为图表的表现力,才再度激发了人们去阅读报纸的积极性。这种视觉化的表达效果,有人称之为“新闻仿真图”,或“新闻图解”。这种插图往往会取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有助于受众更加直观地了解新闻事实。
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越来越多的报纸开始熟练使用3D制图,并加配详尽的说明文。有时,一张制作完备的图表完全可以抵得上一篇一两千字的稿件。这种变化,既提升了纸媒的专业化水准,也使视觉化效果更上了一个台阶。
例如,2011年7月5日上午9时36分,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A口上行扶梯发生设备溜梯故障,造成一名12岁少年身亡、3人重伤、27人轻伤。
如果说,关于版式和图片的运用探讨早已热火朝天;那么,图表、插图的使用更是突出视觉元素的重要手段。在纸媒视觉化变革的今天,能用图片反映的,就不用文字;能用图表和插图阐释的,也会尽量选择图表和插图。
图2为一家纸媒为此次事故制作的图解,可以看到,事故发生的整个过程及环境都通过一张图片清晰地被展示出来。尤其在还原事发经过、模拟事发现场时,插图的用场往往比新闻照片更加有效。
而在这张图表上,甚至还延伸涵盖了北京地铁动物园站的标志、以及北京地铁4号线的全程地图。信息量更大,涵盖更丰富。从新闻伦理上讲,也避免了现场新闻照片血淋淋场面给读者带来的不适感。
对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纸媒来说,具备独特的视觉形象,在受众中树立鲜明的目标感,是吸引受众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这一衡量标准并不是由纸媒自身完成的,在人们使用新媒体越来越普及的今天,纸媒与新媒体之间的借鉴融合也成了大势所趋。其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报纸的视觉扁平化。
通俗地讲,视觉的扁平化设计就是在视觉元素中除去之前常用的渐变、立体和阴影效果,完全以平面化的图形来传达设计信息。相比于拟物化设计,扁平化设计可以让用户更加注意信息的内容,视觉感受更简洁,更直观,更清晰。
如果对苹果iOS6与iOS7两个操作系统进行视觉化效果对比,可以看到,iOS6秉承的是苹果一贯的拟物化风格——在充电的电池有清晰的立体感,滑动解锁键有一种在下凹槽内设置一个凸起按钮的视觉感受。而在iOS7上,这些全部被简化成平面效果。短信的发送界面也是如此,iOS6的每个字母按键都有清晰的立体感,而这在iOS7中则全部遭到摒弃。因为,当新媒体越来越被广泛的人群所接受,这种精雕细琢的做法不仅会降低效率,也丧失了必要性。
和2013年才刚刚走上扁平化道路的苹果相比,看似传统得多的纸媒反而在这条路上的探索脚步更早,更直接。
图3分别节选了《北京日报》不同时期的一些见报图片,依次顺序为从左上至左下,由此可以看到图表由繁至简逐渐简化的过程,那些纯粹为了美观或逼真效果而加入的设计元素被不断删减,扁平化特征日益明显。
从图中能够清楚地看到,左上的第一张图片使用于三年前,图表保持着鲜明的拟物化风格,制作细致,细节勾勒逼真。不过,制作周期也非常长,制作这样一张图片至少需要三四个小时。但左下第一张图片是近期使用的,则带有很明显的扁平化特征,构图简洁直观,非常简单,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完成,但所有信息量同样全部包含在内,并不影响传播效果。
图表风格的扁平化,是和报纸版式的清秀化一脉相承的。作为报纸版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一个简单大气的版面上,却放着一张元素繁琐,制作复杂的图表,就会形成风格冲突。
越来越多的纸媒开始追求扁平化视觉设计。纸媒们不约而同地聚焦于两点:视觉的极简主义,功能的最优表达。用最简单的界面达成最详备的功能。
一直以来,国内许多纸媒都对版面设计寄予厚望,不少报纸每到一个时期都会考虑改版,从视觉上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不过,频繁改版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如果做出一些视觉化设计上的调整,就能够有效反映读者需求,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