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毅
(作者为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茶园工业园区博士后)
引进国外智力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把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经验以及一切文明成果学过来为我所用。引进国外智力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已经成为实施中央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1983年,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重要谈话,把引进国外智力确定为“一个战略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引进国外智力对国内的科技水平的提高、管理水平的提升、创新能力的突破、经济结构的调整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吸引高层次海外人才的公共政策。
“十二五”期间是重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的关键时期。党中央提出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催生了倒逼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要优先发展。人才是推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核心的内在动力,重庆要敞开胸怀、创新举措,千方百计引进海外优秀人才来渝干事创业。充分发挥引进国外智力的独特作用,为重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国外人才智力支持。
我国长期坚持引进国外优秀智力资源和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创新思路和新的发展动力。海外人才作为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有重大作用。重庆市在引进外国智力方面不断努力革新,积极完成目标任务,取得了很大进展。积极引进国(境)外各类专家,实施专家项目,引进国外农业技术成果项目,建立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和引智成果示范基地。围绕西部大开发,对重点产业、大型企业、重点学科加大引进智力工作力度,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一,引智兴工,成效显著。2009年,重庆市政府与国家外专局签订了《关于引进国外智力服务重庆内陆开放型城市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书》。国家外专局将重点支持重庆关键领域和产业引进国外智力,助推重庆内陆开放型城市建设步伐。围绕振兴重庆老工业基地的需要,重点支持汽车摩托车、石油天然气化工、装备制造、材料工业、电子信息、综合能源等领域的引智项目,引进一批国外一流人才,打造一批以北部新区、保税港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长寿化工园区和区县特色工业园区为代表的园区产业引智基地,建设一批以长安集团、川仪总厂、轨道交通公司为代表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引智示范单位。
近年来,重庆市外专局围绕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深化内部改革、实施两个转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出国培训,借鉴和掌握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和先进的实用技术,熟悉国际市场的运作方式,增强企业发展活力。重庆市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人才市场、两种人才资源,加强国(境)外人才与智力引进工作。结合两江新区、北部新区、保税港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和区县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引进国(境)外高层次专家和关键技术。把两江新区作为引智政策创新试验区,支持两江新区开展引智政策的探索和创新,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努力营造良好的海外人才引进环境。根据重庆支柱产业发展需要,聘请外国专家到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引进关键技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近年来,引进了一大批国(境)外云计算、汽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及会展、物流、金融、电子商务、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高层次外国专家来渝工作和指导。
第二,引智强农,树立典范。大农村、大工业与大农业、较小范围的都市发达地区与较大范围的农村欠发达地区同时并存,“三农”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重庆市外专局近年来在推动引智强农方面做出了实效,通过聘请农业专家来渝技术指导、合作研究、合作经营以及选派农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出国研修等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加快农业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创新及推广应用,特别是农作物栽培技术,优良品种的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引进。
2010年重庆市外专局实施了“孟加拉耐热水稻育种技术引进”项目,经过几年的延续和深化,“孟加拉耐热水稻育种技术育成品种示范推广”项目成为重庆市2013年农业引智示范推广项目。通过引进孟加拉水稻专家来渝指导和引进耐热优质水稻稻种,解决重庆高温天气下水稻品种的耐热难题。项目实施以来,该基地已培育出3个耐热性突出杂交组合,掌握了一套高效耐热水稻育种材料创制技术,为重庆市以及高温地区水稻增产和品质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晚熟柑橘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基地”,是重庆市近年来获得国家外国专家局命名的首个全国引智示范推广基地,基地加大了引进的意大利晚熟柑橘塔罗科血橙、西班牙克里曼丁橘等品种的示范及推广,同时在柑橘采果袋及环割刀等技术的引进与推广上进行了示范推广,并获得了国家两项专利技术,成效比较明显,较好完成了示范推广目标。
第三,引智兴教,效用积极。重庆市在引进国外智力上,配合国家“211”工程的实施,加大了对高等院校的人才引进力度,积极支持高校实施国家外专局、教育部联合制定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重点专家联聘机制。积极建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加大引智力度,提升引智层次,开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促进高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重庆大学“生物力学与组织修复工程创新引智基地”,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开展了具有实质性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三年来,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包括院士在内的40余位著名专家来基地进行交流与访问,并举行了多期学术研讨会及相关学术交流活动。这些海外专家将创新思维和工作研究方法以及国际研究前沿信息带给师生,并对学术课题给予了建设性的指导和建议,有些专家还无偿提供了在国内难以得到的研究器械和研究资料,这些都为学校的研究工作和学科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重庆市外专局根据重庆市高校、科研单位的学科重点、新兴学科、缺门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需要,通过聘请外国专家和派人出国学习提高重庆市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克服单一的聘请评议专家的倾向。积极推动“外专千人计划”的实施,目前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共有7名外国专家入选国家“外专千人计划”,获得国家专项经费资助3600万元,其中6名外国专家已与聘请单位签订正式工作合同,到岗工作。
此外,重庆市外国专家局加大了公务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出国(境)培训力度,在出国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上都取得了突破,为本土人才的国际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重庆通过引智工作的开展,促进了跨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活跃了重庆市文化氛围,带来了新鲜的气息与活力,促进了文化生活的多元化。
近年来,重庆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引进国外智力与经济国际化水平不协调。2011年,重庆市进出口总值达2921786万美元,约占当年GDP总量的18.43%,逐渐与国际经济接轨。但是,重庆的人才国际化水平较低,滞后于经济国际化水平。国际化人才占人才总数的比例偏小,外籍人才、留学生规模小,数量少。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全市共引进外专10900名,其中长期外专919名。在校留学生占在校学生的比例为0.068%,而常住外籍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为0.069%,与我国发达城市存在较大距离。引进外国专家结构不尽合理,引进的外国专家主要集中在文教领域,而经济技术类所占比例不到45%,外国专家的数量和质量与经济国际化水平不相适应。
第二,区域科技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较弱。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自主创新能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区域的科技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成为吸引国外专家和智力资源的重要考量因素。直辖以来,重庆市政府鼓励和支持科技进步,企业也加大了研发投入。但是重庆是个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基础相对薄弱,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面临诸多问题,区域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科技人才相对匮乏,科研平台数量不足,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仅为0.412%,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为1.28%,创新成果转化能力较弱。这对引进国外专家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第三,人才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共服务质量反映了城市的发达程度,一流的基础设施和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将给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便利。人才环境的建设对外籍人才能力的发挥起着重要的影响,而对于重庆这样的内陆城市,人才服务起步较晚,公共服务机构不健全,缺乏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人均公共教育经费、人均卫生费用支出与发达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城市的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较差,服务水平低,不能满足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需求。
第四,外籍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完善的人才管理体制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基础和保障,人才管理体制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将对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以及开展实施产生很大的制约,重庆目前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外籍人才管理体制及政策架构,有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一定的时滞,有些制度本身与现实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实施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外籍人才管理涉及人事、科技、教育、侨务等诸多部门,部门之间的规章制度有机联系不足,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造成资源浪费。区县引智机构不健全,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部分行业主管部门对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不够重视,没有专门的引智机构,全市引智系统统筹和协调能力也有待提升。
“十二五”期间,重庆要突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树立全球视野,坚持在大开放格局中谋求跨越发展,创新和完善开放模式,走内陆开放之路,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与合作,全方位提升开放水平。结合新时期重庆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本文将提出今后一个时期重庆市引进国外智力的对策建议,以促进重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实现新突破、新发展。
第一,突出重点,进一步明确引智的重点领域。重庆的引智工作必需突出重点,明确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领域。重庆两江新区开发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及国家级开发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重庆的其他4个国家级开发区,九龙坡国家级高技术开发区、南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万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寿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区域是重庆推进人才国际化的重点区域,以这些区域为依托,大力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到重庆创业或为国服务。重庆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和行业是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化工、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金融业、物流业等,在这些领域应当应进一步加大国外智力的引进力度,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
第二,优化外籍人才管理体制,提升服务水平。重庆应进一步优化和健全外籍人才管理体制,从人才引进、人才开发、人才评价、人才流动、人才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以及与人才政策相关联的产业、金融、税收、科技、贸易、文化教育、社会管理和服务等横向政策的协同。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重业绩、重能力的外籍人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科学化、规范化的人才考核制度。构建来去自由的流动体制,建立多样化的人才通道,为人才流动创造一个公开、平等、宽松的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在户籍、编制、安居、子女入学、出入境管理等方面为外籍人才提供便捷、高效、周全的服务。负责引智工作的相关政府部门,可根据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对引智队伍的建设,正确分析经济发展形势,及时调整引智政策,有创造性地开展人才引进工作。部门之间要密切联系,提高办事效率。为外籍人才构建更广阔的事业发展平台,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供更有效的市场和公共服务,营造更开放的文化氛围。
第三,加强培训交流,积极推动党政和企业人才国际化。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要求政府部门人员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国际惯例与规则,提供具有国际水准的公共服务。政府部门应探索建立国际化人才系统培养体系,设计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规范培养形式和培养过程,培养一批国际化的党政管理人才。重庆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需要业务国际化与人才国际化相互协调和同步,需要将外部吸纳与内部培养相结合。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课程,着重在语言沟通、国际贸易准则、全球市场布局、海外营销等方面进行设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管理人员和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注册会计师、注册律师、审计师、涉外税务等重庆市紧缺的高级专门人才。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明确需要具备什么样能力素质的国际型人才,实现有目标、有梯队的培养。
第四,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大城市宣传力度。重庆市可借鉴国内外人才引进方式,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通过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国际专业领域协会建立多方合作,促使其与各类企业的交流合作,例如国际专家协会、国际专业交流大会等,加强交流联系。国内企业放宽招聘范围,采用多种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通过本地直接招聘、国际会议邀请、聘请客座教授、猎头公司介绍等途径吸引人才。在海外建立国际人才机构,宣传重庆的经济发展现状,聘用当地优秀人才,起到中介的作用。引智工作的前期重点是广泛而有力地宣传人才引进地方的经济状况,海外高层次人才可根据自身专业强项、当地产业结构布局、科研环境和薪资待遇等条件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新世纪以来,新媒体的普及极大改变了公众的生活格局,人们了解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重庆政府可利用传统的报刊、杂志、电视等方式宣传当地经济特色,同时通过多种新兴媒介发布宣传信息,利用其营造和谐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强引智成果和经验的宣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