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华,许勤勤,袁宝多,吕晓燕
白蛾周氏啮小蜂野外释放防治杨树食叶害虫出蜂率调查
张素华1,2,许勤勤2,袁宝多2,吕晓燕1
(1.漯河市园林管理处,河南 漯河 462000; 2.漯河市豫中南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研究中心,河南 漯河 462000)
通过对野外释放的被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的柞蚕蛹的调查和分析,认为野外释放的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出蜂率比较高,符合人们的期望值。
白蛾周氏啮小蜂;出蜂率
白蛾周氏啮小蜂(Yang)属膜翅目,姬小蜂科,为内寄生蜂[1]。它的卵、幼虫、蛹及刚羽化的成虫都在寄生蛹内发育、生活,以老熟幼虫在寄主体内越冬,是目前控制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杨小舟蛾等鳞翅目食叶害虫的重要天敌[2]。具有寄生率高、繁殖力强、雌雄性比大、出蜂量多等显著特点[3]。理想状态下,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出蜂率在90%左右,但野外有很多因素对出蜂率有较大影响,比如温度、湿度、昆虫、鸟类等。本实验调查了6月24~27号在漯河地区释放的4万个寄生蛹的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实际出蜂率。
选用漯河市豫中南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场研究中心繁育的被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的柞蚕茧(蛹)[4]。白蛾周氏啮小蜂蜂种来自山东烟台市森防站,柞蚕茧(蛹)为东北秋茧。
调查时间:7月3~4日。调查人员有漯河市豫中南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县区林业工作人员、造林大户等。
地点1漯河:淞江路城郊防护林(包括4块样地)。
地点2 临颍县:绿天地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新沟河杨树河道林。
地点3 舞阳县:袊芳百业园杨树林(样地1);金凤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杨树林(样地2)。
调查实验采用5点取样法,以杨树上悬挂的被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的柞蚕蛹为调查对象,调查出蜂率。以调查的杨树的株数为计数单位。
被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的柞蚕蛹有出蜂孔则判定为出蜂。
被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的柞蚕蛹完好,没有羽化孔则为未出蜂。
被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的柞蚕蛹腐烂则判定为坏。
被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的柞蚕蛹被蚂蚁、蜘蛛、鸟类等破坏取食则判定为取食。
如果在释放被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的柞蚕蛹的杨树上只看到盛放的三角漏斗而没有发现里面的柞蚕蛹,则视为空,以空袋数为计数单位记录在数据中。其它的以被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的柞蚕蛹的个数作单位。
实验通过实际野外调查,详细记录了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表1 三个地区白蛾周氏啮小蜂野外出蜂情况调查
由表1可得市区4块样地的被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的裸蛹的出蜂率分别为62.4%、65.9%、68.2%、60%。出蜂的柞蚕蛹又分为两种,分别为出水和不出水。出水的原因是柞蚕蛹营养成分未被白蛾周氏啮小蜂完全利用,导致在出蜂过程中溢出柞蚕蛹。但出水并不影响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出蜂率。
市区4块样地未出蜂的柞蚕蛹百分率分别为15.3%、20.5%、22.7%、18.8%。被寄生的柞蚕蛹未出蜂的原因有3种:第1种原因为白蛾周氏啮小蜂个体不强壮,无法咬破柞蚕蛹出来;第2种原因为野外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使少数白蛾周氏啮小蜂推迟出蜂时间;第3种原因是在野外释放的柞蚕蛹由于运输过程当中的不利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导致腐烂。
在野外释放的柞蚕蛹虽然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但还是会被蚂蚁、蜘蛛、鸟类等取食,造成柞蚕蛹无法正常顺利的出蜂,破坏严重的情况会使整个三角漏斗纸包里的柞蚕蛹消失,为出蜂率的调查造成一定的困难。本实验把因蚂蚁等野外环境中的动物破坏而使出蜂率降低的部分称之为耗损率。其中市区:4块样地的耗损率分别为22.3%、13.6%、9.1%、21.2%。
临颍的裸蛹的出蜂率为77.1%,未出蜂率为13.6%耗损率为9.3%。见图1。
图1 临颍野外出蜂调查情况
临颍调查的情况来看,裸蛹的出蜂情况比较好,未出蜂的裸蛹比率较低,蚂蚁、鸟类等取食较少。
舞阳两样地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的柞蚕蛹的出蜂率分别为92.2%、71.4%。白蛾周氏啮小蜂未出蜂率分别为7.8%、28.6%。未发现蚂蚁、鸟类等取食现象。
对漯河、临颍、舞阳3地的裸蛹出蜂率的对比见图2。
图2 三个地点出蜂率比较
通过3个地点的对比来看,漯河市、临颍县、舞阳县地点的裸蛹出蜂率分别为64.1%、77.1%、81.8%。漯河市的裸蛹出蜂率和其它两地点相差13%、17.7%。究其原因是漯河市的杨树林中的蚂蚁,鸟类等破坏比较严重,降低了出蜂率。而在舞阳县调查过程中由于下午正好碰上下雨,没遇见蚂蚁、鸟类等,所以耗损率为0%,再加上调查的数据偏少,所以舞阳县的裸蛹出蜂率数据偏高,有偏差。而临颍县调查的条件符合野外调查的条件,数据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据了解,青岛、烟台等地市部分地区野外释放的寄生蛹也有被蚂蚁、鸟类等取食的现象。这是我们目前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青岛、烟台室外出蜂率也在70%左右,这与我们调查的结果相差不大,这说明我们的繁育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人工野外通过柞蚕蛹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出蜂效果良好,但受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湿度、生物因素的影响很大,降低了出蜂率。使室外的出蜂率达不到实验室条件下的出蜂率。
野外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时,应控制出蜂时间,最好在悬挂蜂茧后1~3 d内出蜂完毕,否则野外悬挂时间越长,受天气影响和蚂蚁,鸟类等破坏损失越严重。
野外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时所用的悬挂装置为倒三角漏斗牛皮纸袋,对蚂蚁、鸟类等防护作用不是很大。释放装置有待改善。
[1] 杨忠岐.中国寄生于美国白蛾的啮小蜂一新属一新种[J]. 昆虫分类学报,1989,11(1-2):117-130.
[2]杨忠岐.美国白蛾的有效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J]. 森林病虫通讯,1990(1):l7.
[3] 彭进友,乔秀荣,韩义生,等.白蛾周氏啮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J]. 河北林业科技,2004(1):1-15
[4] 王桂清,王洪魁.利用柞蚕蛹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技术[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9,30(3):317-319.
2014-12-15
张素华,(1977--),女,河南省叶县,本科,工程师,园林绿化和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研究。lhylzsh@163.com,13949865369。
S 763.43
B
1003-2630(2014)04-0040-03
(责任编辑:王团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