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价

2014-05-29 01:29韩中海冯俐丽温保良张秋娟王振刚
河南林业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基本农田耕地效益

韩中海,冯俐丽,温保良,张秋娟,王振刚



河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价

韩中海,冯俐丽,温保良,张秋娟,王振刚

(河南省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郑州 450003)

自2005年以来,河南省对全省12个退耕县、12个退耕村和120个退耕农户进行了连续8年的效益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能够有效地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能够稳定地增强粮食产品持续供给能力,能够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发展。

退耕还林;效益;监测;评价

河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涉及全省18个省辖市的136个县(市、区),于2000年启动试点。截至2012年底,国家累计安排河南省退耕还林面积107.91万hm2,其中退耕地还林25.11万hm2,荒山荒地造林69.97万 hm2,封山育林12.83万 hm2。监测与评价退耕还林工程的效益,既事关国家生态建设大局,又直接影响退耕农户的切身利益[1],对其研究也有许多报道,但多数侧重于某一区域[1~3]或某一方面[4-5],对省级范围内的报道较少[6],对河南省的报道也局限于县、区范围内[7-8]。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河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进行了监测与评价,以期为退耕还林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科学评估,为退耕还林工程后续建设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监测地点选取及其基本情况

1.1 监测与评价样本选取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样本。首先将全省106个有退耕地还林任务的工程县分区,然后在各区内选取工程量较大的12个样本县;其中太行山系3个(济源市、辉县市、林州市),伏牛山系7个(洛宁县、新安县、伊川县、灵宝市、陕县、禹州市、西峡县),桐柏-大别山系2个(桐柏县、光山县)。

在每个样本县中,按照工程量较大、经济条件适中的原则选取1个样本村;每个样本村选取10个样本户,农户样本从全村退耕户花名册中随机抽取。

1.2 监测方法

县级指标由监测人员到县级统计、农业、水利、国土、环保、气象等部门查询获得,村级和农户指标由监测人员走村入户调查获得。自2005年开始,对12个样本县、12个样本村和120个样本农户进行连续跟踪调查。

1.3 样本县、村、农户基本情况

样本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3 773 km2;截至2012年底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7.58万 hm2,其中退耕地还林7.84万hm2,荒山荒地造林15.64万hm2,封山育林4.10万hm2,分别占全省任务的25.56%、31.23%、22.35%和31.95%;累计获得中央财政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2.00亿元,占全省退耕还林投资总额的28.27%;样本县涉及退耕地还林农户数37.66万户,占全省退耕地还林总户数的29.2%。2012年总户数、总人口分别为208.37万户,852.27万人,其中乡村人口666.92万人。

样本村土地总面积6 500 hm2,退耕地还林面积1 034 hm2;2012年总户数、总人口分别为7 613户、28 610人;其中退耕地还林户数5 998户,占样本村总户数的78.79%。

样本户退耕地还林总面积34.57 hm2,户均退耕地还林面积0.29 hm2;经营耕地总面积29.85 hm2,户均耕地面积0.27 hm2。2012年家庭总人口574人,总劳动力348人。

2 效益监测与评价

经过多年的退耕还林建设,工程区森林资源得到快速增长。2012年,样本县林地面积129.38万hm2,比2001年增长18.49%;有林地面积96.65万hm2,比2001年增长了27.48%;森林覆盖率40.7%,比2001年增长了8.8%;森林蓄积量2 981.24万m3,比2001年增长了48.11%。森林资源增加的同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得到体现。

2.1 生态效益

2012年,样本县水土流失面积65.06万hm2,比2001年减少27.46%(图1)。样本县2000-2002年先后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前几年,因植树造林对土壤表层的翻动,造成水土流失面积增加,并在2005年达到高峰。随着退耕还林工程栽植的树木逐渐成林,森林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逐渐显现,从2005年以后,工程区水土流失面积开始逐步下降。表明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图1 样本县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情况

2012年,样本县年降水量704 mm,比2001年增加18.92%。2004-2012年,样本县年均降水量最高765 mm,最低638 mm(表1),均高于2001年592 mm的降水量。

表1 样本县年均降水量变化情况 单位 mm

2012年,样本县平均扬沙(尘)0.5次,比2001年减少4.3次(表2)。2001-2012年,样本县年均扬沙(尘)次数大幅减少,自2009年起,年均扬沙次数不足1次。由此可见,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增加了地表植被的覆盖度,有效减少了沙尘来源,从根源上有效的控制了风沙灾害。

表2 样本县年均扬沙次数 单位 次

2.2 经济效益

2.2.1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2012年,样本县国内生产总值3 237.81亿元,比2011年增长10.34%,增长速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0.43个百分点。2001-2012年,样本县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超出全省同期平均水平1.36倍。2012年,样本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80万元,比2011年增长10.14%,增长速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0.24个百分点;比2001年增长6.23倍,远远高于同期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29倍的水平。

2.2.2粮食产量稳步提高

2012年,样本县耕地面积49.51万 hm2,比2001年减少11.71%;粮食播种面积70.29万 hm2,比2001年增加4.79%;粮食总产量375.68万 t,比2001年增加44.28%。2004-2012年,样本粮食总产量最低287.44万 t,最高382.87万 t,均比2001年的260.39万 t明显提高。

2012年,样本县粮食单产5 345 kg/hm2,比2001年增加37.68%;样本村粮食单产8 805 kg/hm2,比2001年增加43.48%;样本户粮食单产9 795 kg/hm2,比2001年增加65.40%(图2)。由于粮食单产明显增加,2012年,样本县农村居民人均粮食拥有量563 kg,比2001年增加了46.61%。由此可见,实施退耕还林后,优化了耕地结构,环境、气候和生产条件等也明显改善,粮食单产明显提高,粮食供给得到了有效保障。

图2 样本县、村、户粮食单产变化情况

2.2.3人均收入显著增加

2012年,样本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 902元,比2001年增加了3.72倍;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 524元,比2001年增加了3.59倍(详见图3)。2001-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呈上升趋势,但样本县增加值及增长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由此可见,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有促进作用。

2.2.4收入结构明显调整

2012年,样本户人均经营性收入6 021元,比2001年增加4.21倍。2012年,样本户外出务工收入3 992元、工副业收入1 752元,分别占经营性收入总额的66.30%和29.11%。由此可见,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使他们在享受退耕还林补助的同时,能够腾出时间从事第2和第3产业,大大提高了家庭收入。

2.3 社会效益

2.3.1基本农田建设大力推进

2004-2012年,样本县新建基本农田2.42万 hm2,改建基本农田8.85万hm2;样本村新建基本农田0.25万hm2。由此可见,各地在实施退耕还林的同时,加强了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实行“占补平衡”,及时补充因退耕还林减少的耕地面积。

2.3.2耕地结构得到有效调整

图3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情况

2012年,样本村耕地面积1 264 hm2,比2001年减少35.79%,其中25°以上陡坡耕地减少73.48%,15°~25°斜坡耕地减少66.74%,15°以下缓坡耕地及平地增加1.57%(图4)。由此可见,样本村退耕地还林占用的主要是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25°以上陡坡耕地和15°~25°斜坡耕地,增加了高产、稳产的15°以下缓坡耕地面积,有效的优化了耕地结构。

图4 样本村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2.3.3外出务工人员比例继续增加

2012年,样本县外出务工人数为177.76万人,比2001年增加107.26万人,外出务工人员占乡村从业人员的比例为41.48%,比2001年提高24.66%。样本户外出务工人数151人,平均每户有1.26人外出务工。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深入开展,样本县还对生存条件较差的特困人口实行易地搬迁,截至2012年底累计生态移民9 848人,为加快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可见退耕还林使众多的劳动力从繁重的农业经营活动中解脱出来,为他们外出务工创造了机会。

2.3.4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速建设

2012年,样本县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421.20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为642.82万人,分别占乡村总人口的63.16%和96.39%;样本村低保户336户,占总贫困户数的53.16%,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展。由此可见,退耕工程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加速建设,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5农村能源建设成效显著

截止2012年底,样本县累计以煤(电、汽等)代柴户数为130.80万户,建沼气池37.61万口,节柴改灶35.79万户,利用太阳能34.42万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62.77%、18.05%、17.18%和16.52%。120个样本户炊事用能使用煤炭的52户,使用燃气(煤气、液化气)的46户,使用柴草的17户,使用沼气的4户。由此可见,由于农村能源建设加速推进,退耕农户烧柴问题已得到根本解决,有效的减轻了退耕还林保护压力。

2.3.6农民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2012年,样本村农户总数7 613户,其中用电户数7 613户,饮用水符合国家标准的农户数7 399户,收看电视户数7 605户,使用电话户数(包括移动电话)6 992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97.19%、99.89%和90.92%,与2001年相比均有大幅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民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3 主要结论

3.1 退耕还林有效的遏制了水土流失趋势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2 a后,样本村25°以上陡坡耕地面积减少了73.48%,15°~25°的斜坡耕地面积减少了66.74%。通过在坡耕地上植树造林,改变了工程区多年来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样本县森林覆盖率由2001年的31.9%增长到2012年的40.7%,水土流失面积由2001年的89.68万hm2减少到2012年的65.06万hm2,工程区水土流失趋势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3.2 退耕还林稳定的增强了粮食持续供给能力

2004-2012年,样本县累计新建基本农田2.42万hm2,改建基本农田8.85万hm2,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因退耕还林减少的耕地面积。2012年,样本县粮食播种面积70.29万hm2,比2001年增加4.79%,粮食单产5 345kg/hm2,比2001年增加37.68%,农村居民人均粮食拥有量563 kg,比2001年增加46.61%,样本县粮食供给能力得到了有效保障。

3.3 退耕还林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发展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效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调整了农民收入结构,工程区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且高于全省农民平均水平。同时,退耕还林工程还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能源利用结构进一步合理,初步实现了“国家要生态,农民要利益”的双赢目标。

[1] 刘军利,秦富仓,岳永杰,等.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风沙区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效益评价[J].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5):104-107,118.

[2] 姚盼盼,温亚利. 河北省承德市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4):47-53.

[3] 牛辉,庄嘉,胡冬冬,等. 广西凤山县退耕还林土壤效应及生态效益评价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054-2057.

[4] 任静,余劲. 退耕还林工程碳汇生态效益补偿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8):1749-1751,1759.

[5] 白春雷,高嵩. 退耕还林水源涵养效益评估[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5):185,187.

[6] 李毅. 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监测与评价[J]. 现代园艺,2013(6):134.

[7] 谭成静,曾凡春,卢红,等. 信阳市平桥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益及主要做法[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191-195.

[8] 吴桂月. 退耕还林效益评估与生态补偿响应研究[D]. 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2.

Benefit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Project in Henan Province

HAN Zhong-hai,FENG Li-li,WEN Bao-liang,ZHANG Qiu-juan,WANG Zhen-gang

(Henan Farmland Reforestation and Nature Forest Prote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Center, Zhengzhou 450003,China)

In the project area for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in Henan Province, we monitored the project benefit in 12 counties, 12 villages and 120 families for 8 years from the year 2005.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projec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lope area of water and soil erosion, increase the stable ability of crop supplying, and promote the farmer’s income and rural society development.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Project; Benefit; Monitor; Assessment; Henan Province

X 171.4

A

1003-2630(2014)01-0009-05

2014-02-15

(责任编辑:王团荣)

猜你喜欢
基本农田耕地效益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耕地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