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管制、利率市场化和商业银行净利差

2014-05-29 02:45傅利福
财经论丛 2014年7期
关键词:净利利差管制

傅利福,魏 建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199)

一、引言和文献综述

1996年以前,为缓解国有企业资金短缺、经营困难等问题,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贷款,这对我国的金融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应对这一局面,从1997年开始,政府逐步提高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1]。然而,在管制利率背景下,银行类金融机构缺乏改善经营业绩的动力,企业普遍存在资金饥渴和投资效率低下以及大量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并存等问题[2]。实施利率市场化亦是大势所趋,将利率的定价权归还市场,其意义在于为银行业的多元化经营和快速发展创造适宜的外部环境。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将压缩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其中,中小银行所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相对于大银行而言,中小银行尚未形成现代金融企业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能力,其经营绩效和利润渠道还不足以应对利率市场化。因此,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需要为中小银行提供一定的利差,以保证其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在消化历史坏账的同时又能够完成内部改革,这也是对利差进行管制的另一个原因。综上可知,我们国家目前的利率制度是政府管制和利率市场化这两股力量共同推进下的结果,在金融转轨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净利差不仅是自身经营状况的体现,更是这两股力量博弈的结果。

净利差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也是银行经营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有关净利差决定因素的研究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在利率完全市场化的国家,金融机构存贷款利差主要由市场资金竞争状况与供求状况所决定,是竞争均衡的结果。而在利率管制的国家,存贷利差受制于央行调控,存贷利差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微观经济主体的经营行为与状况。

国内外有关商业银行净利差决定因素的文献较为丰富。有关银行净利差决定因素的理论模型始于Ho-Sauders(1981)的交易者模型,该模型认为净利差是银行面临不确定性所获得的补偿,由四个影响因素决定:市场结构、管理者风险厌恶程度、交易规模和利率波动[3]。Allen(1988)的研究放宽了Ho-Sauders(1981)模型中贷款同质性的假设,为银行信贷业务中提高非利息收入奠定了理论基础[4]。Maudos&Solis(2009)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将信用风险、利率风险、运营成本和非传统业务纳入Ho-Sauders(1981)的分析框架,构架了一个综合模型[5]。

由于我国对于利率有着非常严格的管制,直至上世纪末开始启动利率市场化,净利差问题才开始引起学者们注意。周开国等(2008)在Ho&Saunders(1981)交易者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平均运营成本、资产规模等因素,对我国商业银行净利差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6]。赵旭(2009)从存贷利差、会计利差和边际利差等多维视角度量了银行利差,研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利差基本处于一个适中且偏高的水平,并呈上升态势[7]。陈茂勇、赵红(2010)将中间业务变量引入模型,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银行净利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8]。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内文献大多是在国外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在不同的样本量及样本区间下,引入不同的影响因素,对商业银行净利差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然而并没有从我国特有的制度背景角度考虑商业银行净利差的决定因素。在目前中国的转轨背景下,银行业运行的基本经济制度正在逐步发生改变,对于商业银行净利差的研究不能仅满足于对国外文献的套用,而更应注重国内银行业运行的内在制度逻辑。鉴于此,本文从目前的利率的双轨制出发,探讨政府管制和利率市场化这股力量对我国商业银行净利差的影响,并对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提出建议。

二、分析框架和理论假设

传统观点认为,我国金融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商业银行运行受到政府的诸多管制,基于体制和历史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的净利差一直处于高位。早期的学界和业界也大多支持“高利差”的观点,但近期有研究开始认为我国银行业的净利差是低于国际同行的。实际上,我国商业银行较低的净利差是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的。首先,我国银行业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不良贷款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化解,而资本充足率又大幅提升,这就降低了商业银行对净利差的依赖。其次,近些年我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银行业竞争机制的形成。银行间竞争的加剧势必会导致净利差的收窄。

假设一:我国商业银行的净利差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上。

众所周知,一国的利率形成机制势必会影响到该国银行业的净利差水平。我国的利率形成受到政府管制和利率市场化这两股力量的影响,商业银行的净利差不仅是自身经营状况的体现,更是这两股力量博弈的结果。按照麦金农和肖的理论,金融制度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不是中性的,它既能起到促进的作用,也能起到阻碍的作用。在改革的初期,人为地压低利率对于改革的发展确实起到了推动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金融抑制的弊端也在不断的显现,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经过多年的发展,利率市场化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贷款市场的利率已接近市场利率,然而具有决定意义的存款利率依旧高度贴近于官方基准利率。我国在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同时,利率形成机制仍具有相当的管制特点。

假设二:相对于利率市场化而言,政府管制对商业银行净利差的影响更为显著。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有近三十年的历程,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已不断显现。从国外经验来看,伴随着利率市场化,存款利率的上升和贷款利率的下降是大概率事件,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势必会受到挤压。相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国有大行资金充沛,资源充足,同时有国家信用的隐性担保,在优质客户的争夺上具有绝对的优势。

假设三:利率市场化对不同类型的银行冲击不同,其中中小银行所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

三、模型设定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我国商业银行的净利差不仅是自身经营状况的体现,更是政府管制和利率市场化这两股力量博弈的结果。政府管制的直接后果是我国的实际利率低于市场均衡利率,学界和业界对这一观点也较为认可。例如,Dong He(2012)证明了在没有金融压抑下的利率水平要大于实际观测到的利率水平[9]。此外,央行的报告也间接支持了该观点。政府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净利差,显然政府管制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净利差。利率市场化的目的是将利率的定价权归还市场。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际利率必将回归均衡利率,即我国的利率水平将上升,来自完成利率市场化国家的经验为这一论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利率上升的直接后果是银行经营成本的增加,为了吸引客户,银行高息揽储、竞相压价放贷可能会成为常态。显然利率市场化将降低商业银行的净利差。从以上分析可知,政府管制对商业银行净利差有一个正效应,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净利差有一个负效应,我们可以将商业银行净利差的模型简写如下:

该模型是一个典型的双边随机前沿模型①有关双边随机前沿模型的内容,读者可参见Kumbhakar2009年的文章。。其中,NIMi为银行的实际净利差,NIMi*为给定个体特征条件下商业银行净利差的合理水平,我们称之为基础水平,是该银行内在价值的体现,在下文我们会做进一步讨论。εi为混合干扰项,由ωi,μi和νi组成,νi为一般意义上的干扰项。政府管制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净利差,我们用ωi来表示;利率市场化降低商业银行的净利差,我们用μi来表示。由上述分析和式(1)的设定可知,ωi和μi都具有单边分布的特征。根据Kumbhakar and Christopher(2009)的研究,我们对模型作如下设定:假设并且两者均服从指数分布,即最后,我们假设三个干扰项之间相互独立,且均独立于解释变量。

由此可以推断出εi的概率密度函数:

其中,φ(·)和Φ(·)分别表示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和累积分布函数。

通过计算最终我们获得(3)式和(4)式②由于篇幅原因,中间计算过程没有给出,感兴趣的读者可向作者索取。:

(3)式和(4)式分别表示政府管制和利率市场化这两股力量导致实际净利差偏离合理水平的百分比,来衡量政府管制和利率市场化这两股力量对商业银行净利差的影响程度。

四、变量与数据

(一)变量选取

在选取控制变量时首先要考虑哪些因素会影响净利差的合理水平,即式(1)中的,净利差决定的理论模型对该问题进行了详尽的探讨。有关商业银行净利差决定因素的理论模型始于Ho-Sauders(1981)的交易者模型,此后,Allen(1988)、Angbazo(1997)、Maudos&Guevara(2004)、Valverde&Fernandez(2007)等在Ho-Sauders(1981)交易者模型的基础上,逐步放宽假设条件,将运营成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非传统业务等因素纳入模型。Maudos&Solis(2009)构架了一个综合模型。本文沿用Maudos&Guevara(2009)的综合模型:

由上式可以得到决定净利差合理水平的因素有:(1)α/β代表市场的竞争结构。(2)C代表风险规避程度。(3)Q代表交易规模。(4)R代表银行的平均运营成本。(5)σ2I代表信用风险。(6)σ2M代表利率风险。(7)σIM代表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之间的协方差。(8)bN代表非传统业务(中间业务)。

然而,我国的存款利率依旧受到较为严格的管制。虽然2012年6月开始,人民银行允许商业银行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0%,但浮动区间较小,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不考虑σ2M和σIM。其次,由于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中已经包含了政府管制,而政府管制是导致目前商业银行竞争结构的重要因素,为了避免重复,我们这里不再考虑α/β。所以在上述理论模型的八个解释变量中,我们只选取以下五个解释变量:

(1)风险规避程度(KA):股东权益/总资产。风险厌恶程度越高,商业银行运用自有资金的比率越高,承担既定风险时要求得到的风险溢价越高,因此,所要求的净利差越高。(2)交易规模(SIZE):LN(贷款额)。交易规模越大,表明在既定的风险下,银行面临的潜在损失也越大,需要更大的净利差。(3)平均运营成本(AOC):运营费用与总资产之比。平均运营成本越大,就需要更大的净利差来覆盖其成本。(4)信用风险(CREDIT):贷款减值准备/贷款额。贷款人违约可能给银行带来损失,银行需要一个风险溢价来弥补,高的净利差便包含了这个风险溢价。(5)非传统业务(FEE):佣金及手续费。非传统业务是对银行利差收入的有效补充,该业务经营能力越强,表明银行对净利差的依赖越低,净利差会越小。

除了上述五个解释变量以外,通过查阅现有的文献发现,在有关商业银行净利差的实证分析中,还存在其他一些可能对净利差存在显著影响的因子,主要有以下三个变量:

(1)隐性利息支出(IIP):(非利息费用-非利息收入)/总资产。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为了吸引客户,往往会变相给予客户优惠利率,包括银行提供的一些免费服务和存款补贴。(2)银行持有准备金的机会成本(OPPCOST):现金与其他银行的到期款。中央银行为了控制风险,要求商业银行在央行存入准备金,这无疑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成本,准备金越多,所要求的净利差越大。(3)管理质量(QUALITY):成本与收入之比。管理质量越高,所要求的净利差也就越小。

最后,我们加入GDP的自然对数,用来控制不同年度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

我们用(利息收入-利息费用)/总资产来衡量商业银行净利差(NIM)。

(二)样本描述

本文研究样本为国内160家银行类金融机构,涵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跨国银行在华分支机构。由于国内农村商业银行及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较晚,数据缺失较为严重,因此,我们选用的是非平行面板数据。样本期间我们选择2004年至2011年,原因是在2004年取消了除城乡信用社之外的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被业界认为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是利率市场化的破冰之举。最后,剔除存在明显异常的数据,最终得到644个观测值。本文所需的数据来源于Bankscope数据库,模型中的各变量可从Bankscope数据库中直接得到,或者通过简单计算得到。

通过以上的分析,本文构建如下实证模型:

五、实证分析结果

(一)净利差的影响因素

表1列示了实证回归结果。其中,模型1采用OLS估计,模型2-6采用了双边随机前沿下的MLE估计。其中,模型2施加了约束条件ω=μ=0,模型3-5在理论变量的基础上加入了控制变量和引用变量,模型6在模型5的基础上又控制了年度效应。模型6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模型,以下的分析都是基于模型6而展开的。

回归结果显示:平均运营成本、风险规避程度、信用风险、经济状况、隐性利息支出、准备金的机会成本对银行净利差存在正向效应,交易规模、非传统业务、管理质量对银行净利差存在负向效应,该结论与现有文献基本保持一致。其中,值得关注的是非传统业务,该变量在模型2和模型6显著,在其他模型中并不显著。原因可能是我们国家银行业的利润主要还是基于传统业务,金融创新不足,中间业务占比较小,导致非传统业务的作用并不明显。

表1 商业银行净利差的影响因素

(二)方差分解

表2汇报了利率市场化和政府管制这两股力量影响商业银行净利差的相对比重。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政府管制对净利差的影响要高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净利差的影响,政府管制的影响比重达到了68.06%,远高于利率市场化的比重,这一结论与假设二相一致。两者的净影响为正,E(ω-μ)=σω-σμ=0.1884。我国从上世纪末开始实施利率市场化,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对于核心利率依旧实施着严格的管制,导致利率市场化效果并不明显,商业银行净利差主要受到政府管制的影响。

表2 方差分解

(三)政府管制和利率市场化对净利差影响的估计

上一节我们估计了两股力量对商业银行净利差影响的相对比重,这一节我们希望知道这两股力量导致商业银行净利差偏离其合理水平的程度分别是多少。根据式(3)和式(4),我们估计了政府管制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净利差的影响程度。由表3可以知道,政府管制使得净利差相对于其合理水平上升39.17%,而利率市场化使得净利差相对于其合理水平下降29.31%,两者的净效应导致净利差高于其合理水平7.88%。这一结论与假设一是相一致的,即目前商业银行净利差高于其合理水平,但并未存在“高利差”现象。我们认为目前净利差处于低位运行可能存在以下原因:第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对于不良贷款的剥离有效地化解了商业银行的历史包袱。第二,近些年来,部分商业银行通过实行股份制、引进战略投资机构以及国家财政注资等方式,其资本充足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增加了其风险抵御能力。目前,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已经达到12%以上。第三,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行,各商业银行开始积极推行中间业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利差的依赖。

表3 政府管制和利率市场化对净利差的影响

图1-3更为直观地呈现了政府管制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净利差影响的分布特征。图1和图2表示,只有少数银行的净利差受政府管制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程度较高,离群值较少。

图1 政府管制

图2 利率市场化

图3 净剩余

(四)银行异质性的影响

商业银行净利差受政府管制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的特征。本小节我们将全样本分为全国性银行和地方性银行两类进行分类讨论。其中,全国性银行是指四大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银行是指城商行和农商行。从表4可以看出,政府管制和利率市场化这两股力量对地方性银行的影响均要大于对全国性银行的影响。这一结论与假设三相一致。

首先,我们来看政府管制的影响。我们认为政府管制对于地方性银行的影响高于全国性银行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的介入。例如,我国的城商行具有集中的所有权结构,地方政府大多通过财政和资产管理公司对城商行进行间接控制,是城商行的主要控制者。地方政府为了实现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需要一定的金融资源来支持地方基础设施的建设,然而在现有体制的限制下,城商行成了地方政府重要的金融资源之一。在城商行的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例如,地方政府通过资产置换方式剥离城商行不良资产,地方财政直接注资,为开展业务提供人才和技术方面的支持等等。

其次,我们来看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地方性银行由于网点数量少、营业范围受限、收入渠道窄、品牌知名度低、人才匮乏以及议价能力弱等方面原因,在面对利率市场化时,受到的冲击要远大于大型银行。随着未来改革的不端推进,利率形成机制中管制的特点将会越来越少,市场化的特点将会越来越明显。面对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中小银行面临生存考验。随着市场化,脱媒化的趋势,大银行的业务将更加的综合化,中小银行很难与之抗衡,中小银行向下扎根,发展小微业务将成为中小银行可持续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在传统存贷业务利润增长无望的情况下,调整业务结构、积极发展中间业务也是中小银行未来的重要议题之一。

表4 银行异质性对两种效应的影响

六、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中国的利率受管制和市场化两个力量所决定,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利率形成机制仍带有相当的管制特点。本文利用kumbhaka&Parmeter(2009)提出的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探讨了政府管制和利率市场化这两股力量对我国商业银行净利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近年来,伴随着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化解,资本充足率的提升,以及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净利差处于低位运行状态。相对较低的净利差对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构成了消极的影响,这就迫使商业银行改变其经营战略和运营模式、扩展业务范围,优化资金及业务配置、科学管理控制自身风险,为应对利率市场化提前做好准备。

(2)虽然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核心的存款利率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我国的商业银行净利差受政府管制的影响更为突出。应当坚定不移的推行利率市场化,逐渐改变我国利率形成机制,将利率的定价权归还市场[10]。

(3)政府管制和利率市场化对地方性银行净利差的影响均要大于对全国性银行的影响。在实施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对不同类别的银行应当差别化对待。对于那些经营绩效良好、内部改革已经完成的银行来说,可以适当加速其利率市场化进程,而对于那些经营绩效较差,内部改革尚未完成的银行来说,则需要提供一些政策性的保护,保证一定的利差水平来完成其内部改革。

[1]盛松成,童士清.商业银行存贷利差:扩大还是缩小?[J].金融研究,2007,(11):13-19.

[2]王东静,张祥建.利率市场化、企业融资与金融机构信贷行为研究[J].世界经济,2007,(2):50-59.

[3]Ho T.,Saunders A.The Determinants of Banks Interest Margins: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 [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81,16(4):581 -600.

[4]Allen L.The Determinants of Bank Interest Margins:A Note [J].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98,23(2):231-235.

[5]Maudos J.,Solis L.The Determinants of Net Interest Income in the Mexican Banking System:An Integrated Model[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9,33(10):1920 -1931.

[6]周开国,李涛,何兴强.什么决定了商业银行的净利差?[J].经济研究,2008,(8):65-76.

[7]赵旭.银行利差多维度量及影响因素:基于中国银行业1998-2006年经验数据 [J].金融研究,2009,(1):66-80.

[8]程茂勇,赵红.我国商业银行利差影响因素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5):73-87.

[9]Dong He,Honglin Wang.Dual-Track Interest Rates and the Conduct of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J].China Economic Review,2012,23(4):928-947.

[10]李程.利率管制、金融扭曲与投资效率[J].财经论丛,2012,(2):51-56.

猜你喜欢
净利利差管制
外汇储备规模、国内外利差与汇率的变动关系分析
外汇储备规模、国内外利差与汇率的变动关系分析
口子窖2019年前三季度净利12.96亿元
泸州老窖2019年上半年净利27.5亿元
管制硅谷的呼声越来越大
期限利差如何修复
基于STAMP的航空管制空中危险目标识别方法研究
信用利差驱动力转变行业利差分化加剧
青岛港上半年净利实现两位数增幅
药价管制:多元利益目标的冲突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