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磊
陈云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在党内外享有崇高的威望,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陈云在长达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逐渐形成了谦虚务实、坦诚直言,无私无畏、襟怀坦荡,尊重真理、严守纪律,公道正派、刚柔并济的独特人格。这种独特的人格和人格魅力不仅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人格特征
陈云在20岁时就参加了革命。大革命失败后,转入白区从事秘密党的工作。1930年进入党的中央委员会,此后担任中央领导职务长达57年。陈云作为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之一,在其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逐渐形成了谦虚务实、坦诚直言,无私无畏、襟怀坦荡,尊重真理、严守纪律,公道正派、刚柔并济的独特人格。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研究陈云的人格特征,学习陈云的高尚人格风范,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谦虚务实、坦陈直言
陈云是党内公认的学识渊博的领导人之一,其理论素养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但是,他从来都是以“小学生”自居的。早在延安时,陈云就说:“像我们这样没有什么底子,各种知识都很缺乏的人,要老老实实做小学生。”[1]在平时的工作中,陈云不仅以“小学生”自勉,而且还经常勉励大家多学习,多掌握知识,“各人的程度不同,环境不同,读书要采取不同的方法”。[2]陈云在七大的发言中提出任何领导和干部都不能骄傲,不能把自己的功劳放在人民之上。因为,“个人的作用是有的,不过自己不要估计太大了。任何人离开了人民,离开了党,一件事也做不出来”。[3]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面对“浮夸风”时表现出坚定的求真务实的作风更值得称道。在1958年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中国热情高涨时,很多党的高级领导人,包括毛泽东在内忽视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结果使国民经济建设遭受了巨大的挫折。陈云面对弄虚作假的钢铁生产指标,仗义执言,据理力争。后来,陈云回忆:“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毛主席要我发言,我不说话,主要是和稀泥这不是我陈云的性格,同时也不能给毛主席难堪。”[4]毛泽东后来也这样评价陈云:“特别是他,懂得较多。他的方法是调查研究,不调查清楚他就不讲话。”[5]
陈云的坦诚直言还突出的表现在他在1978年11月12日在中共中央会议东北组的发言中。本来这次会议的讨论内容主要是经济和农业问题,但是,陈云出于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和原则,他的发言远远超出了会议之前设定的议题。他在这次会议上提出要对“文革”中的一些“影响大或者涉及面广”的问题进行处理。比如,薄一波等同志出反省院问题,陶铸、王鹤寿的历史遗留问题,彭德怀的骨灰和党籍问题,天安门事件的性质定论问题等都必须给出明确的定论。陈云的这次石破天惊的发言,引起了所有参会者的广泛认同,从而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重启了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先河。
二、无私无畏、襟怀坦荡
陈云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强调是非分明的处事原则,坚决反对怕矛盾、怕得罪人的“和稀泥”老好人。他在早年时就在党内以心胸宽广而著称。他认为,在讨论任何问题时,不要被感情左右,要冷静思考正误,也不要上纲上线,随意给人戴一顶“左”或者“右”的帽子,要允许每个同志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搞“一言堂”。他还要求共产党员要看问题尖锐一些、客观一些,不能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陈云认为,在党内首先形成是非分明的风气,才能保持党的战斗力不断增强,才能使社会风气好转。如果党内风气不正,都不坚持原则,患得患失,只为自己私利出发,那么党风是不会纯洁的,党组织可能丧失先进性,甚至败坏我们党几十年的优良党风。
陈云最看重能够抵制歪风邪气的党员干部,最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两面派”和“老好人”。陈云曾经在政治局会议上,力排众议,反对把江青判为死刑。他说:“许多同志主张江青判死刑。我说不能杀,同‘四人帮的斗争终究是一次党内斗争。有人说,党内斗争也可以杀。我说党内斗争不能开杀戒,否则后代不好办。”[6]
陈云在事关战友的重大是非问题上,立场坚定,坚持以事实为依据。1972年6月13日,陈云对“伍豪事件”[7]实事求是地说:“我当时在上海临时中央。知道这件事的是康生同志和我。对这样历史上的重要问题,共产党员要负责任,需要向全党、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采取负责的态度,讲清楚。这件事完全是国民党的阴谋。”[8]1978年12月,陈云酝酿为马寅初平反,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批示:“马寅初的问题,应该平反,如何请酌。”[9]1979年10月,陈云出于无私无畏、襟怀坦荡的立场,建议中央为潘汉年的冤假错案平反。1982年8月23日,中央下发文件正式为潘汉年平反昭雪,恢复党籍和荣誉。
陈云心胸坦荡,对犯错误的同志向来坚持看主流的观点。他说:“对犯错误的同志可以批评,但不要扭住不放,对干部应该全面考察,既看到他犯了什么错误,也看到他做过什么好事;还要看到他犯错误时党内的整个情况。”[10]
三、尊重真理、严守纪律
面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1959年出现的全国性饥荒,陈云于1961年6月27到7月11日亲自到上海市青浦县小蒸公社作实地调查。经过15天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陈云认为,农民最关心的不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而是“吃饭还是吃粥”。“多分一点自留地,可以使农民多得一点口粮,对巩固工农联盟和社会主义制度有好处,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11]另外,陈云还写了《种双季稻不如种蚕豆和单季稻》和《按中央规定留足自留地》的两个调查报告。1962年3月,陈云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提议,不能无视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片面追求高指标、高速度。对于计划指标的制定要客观,并且有客观依据,最好要有实际调查的资料作为支撑。他认为,实事求是的确定经济发展的指标,不是右倾保守主义,而是尊重客观真理。他批评那种盲目制定高指标的党员和干部。他说:“看来指标低一点比不切实际的高指标要好很多,可以掌握主动,避免被动。”[12]
陈云1962年3月在杭州疗养时,曾对身边工作人员提起“包产到户”,并认为在特殊时期必须发动农民恢复生产。1962年4月,陈云在上海养病期间,称赞田家英在湖南韶山等地的农村调查报告“观点鲜明”。1962年7月6日,陈云不顾自己的身体虚弱,执意要把自己对于农村“包产到户”真实看法向毛主席汇报。他说:“我担负全国经济工作的领导职责,要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此事提与不提,变与不变,关系到党的声誉,关系到人心向背。”[13]之后,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上严厉批评了支持“分田到户”的陈云、邓子恢和田家英,说他们是“瓦解集体经济,是搞修正主义”。[14]北戴河会议后,陈云实际上已经被停止了一切工作。面对自己正确的观点没有被接受,陈云并没有退缩,没有沮丧,没有委屈,相反他忍辱负重,豁达乐观,对自己的不公正待遇也从不议论更不发牢骚。而是抱着尊重真理的态度,抱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
陈云是党内公认的严守纪律的楷模。早在延安时期,陈云就提出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成为严守纪律的模范。他把能否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看成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之一。在陈云看来,共产党员如果没有百折不回的毅力和钢铁纪律作保证,中国的革命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毛泽东曾经对陈云的组织纪律性大为称赞。1962年7月,毛泽东在一个小范围的会议上说:“陈云是中央常委,向党的主席讲意见,组织上没有错。”1962年8月,在北戴河会议上,毛泽东再次表示:“陈云的意见是错误的,但他有组织观念,守纪律,是向中央常委陈述,没有对外宣传。”[15]陈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说真话,办实事,他除了在中央会议上陈述自己主张以外,从不在外面散布。这种尊重真理,严守纪律,不计个人利益得失的风范,赢得了全党的广泛好评。
四、公道正派,刚柔并济
陈云是一个党性修养非常强的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会根据党的组织原则公平公道地处理问题。尤其是当其他人想做而不敢做的时候,陈云能够坚持党性立场公道正派地处理问题,确实难能可贵。
1982年7月30日,陈云在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就提出了要大力提拔一大批中青年领导干部。老干部也要把传帮带工作做好。只有把传帮带工作做好了,才算对党和革命事业尽力了。另外,陈云还提出:“必须对‘三种人保持警惕,对这些人一个也不能提拔,已经提拔的,必须坚决撤下来”。[16]陈云认为,“文革”时犯错误的中青年,多数是跟着跑的,只要他们真正改正错误,表现优秀,也要充分给予信任和使用。陈云还坚持认为“文革”终究是一场党内政治斗争,对于有牵连的同志要采取党内斗争的方式来处理,不能一直扭住不放,其中有些同志还应该是第三梯队的选拔对象。他说:“清理‘三种人是一场政治斗争,要防止有人把水搅浑。”[17]
陈云的公道正派在党内有目共睹,他本人亦享有很高的威望。原海军某政委说:“四野战史,陈云当顾问能写好,可惜去世了;别的人当顾问,要实事求是写,我看比较难。”他一生清正廉洁,作风正派,对自己严格要求。他给自己立了个从不收礼的规矩,并一再要求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得擅自收礼。他说:“送礼是有求于我,收下后,决定事情必有偏差。”有一次,他在解释这些铁的纪律原则时,说:“如果主席、总理给我送礼,我就收,因为他俩没有求我的事儿。”[18]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陈云外出视察和进行调查研究的次数很多,下级各部门的同志前来向他汇报的时候也很多。对此,他又为自己立下了“不迎不送,不请不到,没事别来,有事说事”的规矩。
值得一提的是,陈云几乎每次在党的生死攸关的重大时刻,总是可以冷静而客观地分析形势,进而发挥了关键性的决策作用。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上,陈云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力挺邓小平重返中央工作。1989年5月26日,陈云主持中顾委常委会议。会上,陈云表示,现在是关键时刻,不能后退。如果后退,两千万革命先烈用人头换来的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会变成资本主义的共和国。我们作为老同志,现在要坚决拥护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坚决拥护李鹏同志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首都党政军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这几个重要的历史关口,陈云的作用功不可没。另外,当他看到社会上贪污腐败盛行,社会风气不正时明确表示:“要杀几个,杀一儆百。杀一些可以挽救一大批。”[19]
陈云性格沉静而严肃,却并不代表他铁石心肠,冷酷无情。相反,他既深谋远虑又感情充沛。陈云曾对其夫人于若木说:“我是老实人,你也是老实人。老实人跟老实人在一起合得来”。陈云夫人也这样评价陈云:“他是一个非常可靠的忠实的人,做事负责任,从不随便,脾气很好,用理性处理问题而不是感情用事。”[20]陈云和于若木结婚后,他们经常在星期天把一些烈士遗孤叫到家里吃饭,并讲革命道理和烈士们英雄事迹。此后,经过陈云等人的建议,中央又把这些烈士遗孤送往苏联学习深造。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都成为我国各条战线上的精英分子。陈云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都战斗过和工作过,他的人格中既有北方大漠的坚强、硬朗的一面,同时也有出生地江南水乡的柔韧、乐观的一面。刚柔相济,铸就了陈云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
参考文献:
[1][2][3]陈云文选(1926-1949)[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22.218.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陈云传(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1695.
[5][6][8][9][10][11][13][14][15][16][17][19][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陈云年谱(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106.381.171.249.256.85.120.120. 120—122.303.349.290.219.
[7]“文革”中,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这个启事多次诬陷和攻击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在批林整风汇报会结束会上又作了《关于国民党造谣诬蔑地登载所谓“伍豪启事”的真相》的报告。会后,中共中央专门就此问题发出文件,并附了若干原始材料,传达至党内高级干部。毛泽东说过,这样做的用意是让高级干部了解真相,不允许任何人今后在这个问题上诬陷周恩来。
[12]陈云同志文稿选编(1956-196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78.
[18] 张远航、刘晴主编:陈云珍闻[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98.
本文系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青年研究项目“中国共产党实现文化领导权的路径与基本经验研究”(项目编号:13YJC710076)、2013年湖北理工学院校级创新人才资助项目“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项目编号:13xjr01C)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北理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
■ 责任编辑: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