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远
(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13)
2013年12月2—26日,教育部农村校长助力工程“学校的规划发展能力与规范化管理策略”“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两个专题培训班分别在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举办,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13个民族的99名中西部农村初中、农村小学的校长在江苏参加了为期25天的集中培训。
2014年1月1日至3月31日,99名学员返回自己所在的学校,开展为期50天的岗位实践。在这期间,我中心分别派出了三批专家,累计7人次,分赴贵州遵义、甘肃天水和安徽宿州,往返10余天,对近60位校长进行了在岗面授指导,作专题讲座5场次。此外,还组织了4场在线答疑。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我校制定了《关于做好2013年“农村校长助力工程”评估工作的通知》(校国培办[2014]01号),现将培训工作的回顾与反思以及意见和建议,总结如下:
在对中西部农村初中、农村小学校长培训需求作问卷调查、总体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分析和细化、量化这些地区农村校长队伍的真实现状、实际需求。我们主要调查的问题是:1.中西部地区教育与发达地区的主要差距是什么?2.中西部农村地区校长与经济发达地区校长的差距是什么?3.中西部农村校长最想改变的是什么?4.中西部农村学校最迫切也是可以最先改变的是什么?5.最希望接受什么主题的培训?6.希望用什么样的方式?把培训需求调研作为是切实提升校长培训质量和内涵的着力点、出发点,力戒“走过场”的隔靴搔痒,力避或明或暗的需求调研,从而确保培训的针对性。
而且,我中心还借鉴了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跨领域薄弱校改造专家项目”(VSTSP)的先进理念和成功做法,从国家需求、地区需求、学校需求和个体需求等四个维度,在10多个培训主题中,最终确定了“学校的规划发展能力与规范化管理策略”“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这两个主题,进而再去设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包括一线专家以及影子培训基地学校的遴选等。
针对“课程偏重学科本位,与校长实际工作脱节;课程知识广度不足以覆盖校长的工作范围;课程设置层次不清,难以满足校长专业发展的渐进性特征;课程结构重知识轻实践以及地方培训课程开发不成熟,专业力量薄弱”等传统积弊,在这次“助力工程”课程的设计与编制方面,我们大胆引进和有效使用了“课程审议”这一关键环节,即课程方案不再是一个人说了算,也不再是“因人设课”,更不是过分看重“大牌教授”“明星专家”;而是根据培训对象、培训需求、培训主题,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的课程方案,前后研讨、论证10余次,坚决做到“三个确保”:确保重点突出,逻辑清晰,设计精当;确保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和信息技术均作为必修内容;确保实践性课程占比不少于50%,优秀一线校长和教育管理干部占比不少于50%,省城外专家不少于35%。
在系统设计25天的集中培训阶段时,我们没有简单地将其一分为二,即前10天为集中面授,后15天为影子培训,而是采用动静搭配、知行合一的“三明治式”组合方式,即前5天为专题讲座、案例教学,中间15天为影子培训、跟岗学习,后5天为交流研讨、专家指导、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尤为注重“培训、实践、反思一体化”,突出学思结合、学研结合、学用结合和学创结合,避免培训形式的单一、板结与趋同。
在遴选影子培训基地学校时,我们强调好中选优,要有代表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办学特色比较鲜明,办学成绩比较突出,在本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二是学校的办学经验对于中西部学校校长具有推广借鉴价值;三是学校校长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和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具有相对丰富的管理经验,且热心校长培训工作。为此,我们在全省近百所“理念先进、经验丰富、管理规范、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的基地学校中,最终确定了18所,它们中既有苏南发达地区的,也有苏北欠发达地区的;既有城市的,也有乡镇的;覆盖初中和小学两个学段,并专门用半天的时间召开了基地学校“一把手”校长会议,中心的3位主任和培训班首席专家都出席了这次工作布置会,并专门印发了《基地学校的职责与要求》,共12条,从而确保影子培训“如影随形”,收到实效。
在集中培训和影子培训两个环节即将结束之际,中心领导着手研究部署50天返岗实践阶段的具体安排乃至今后3至5年跟踪指导的初步设想。根据两个班的不同培训主题,相应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安排。
一班“返岗实践”的具体要求和安排是:每位学员按照各自交流研讨的三个专题(校长专业标准与校长的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规划究竟是啥样;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路径与策略),任选一题,对照教育部文件关于“返岗实践”的学习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在线提交不少于2000字的小论文,分享心得,交流体会;必要时,可以吸纳本校班子成员和科研骨干,组建课题小组,开展课题研究。
二班“返岗实践”的具体要求和安排是:每位学员按照各自申报的小课题,对照教育部文件关于“返岗实践”的学习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研究计划;联系“集中学习”阶段专家指导和跟岗学习的所闻所见和所感,特别是跟岗学校发展规划研制和推进落实的经验,在当地教科研专家的引领下,组织全校中层干部和教师结合本校实际研制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如已有规划,则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统一布置两个班的学员,在与广大教师分享专家思想、跟岗学校经验的基础上,与学校教师一起,梳理和查找本校发展中现实存在的困难、缺点和问题,分门别类,分析原因和症结所在,研讨改进策略和措施,在此基础上,制定学校改进行动计划。要有具体的物化成果:课题小论文(或者报告)、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学校改进行动计划,并要求在2014年3月25日前完成在线提交。
中心领导还向99位学员郑重承诺:培训结束后,大家如有问题,可以继续联络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保证“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进一步加强联系与交往;中心办的《学校管理》杂志,可以优选录用中西部“国培”学员的稿件;《江苏教师教育网》中小学校长远程网络课程一旦正式启用,将无偿免费向大家永久开放。
为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本次国培任务,现根据项目办反馈的《学员满意度调查统计结果》,将培训效果及质量分析如下(一班49人,参与调查人数46人;二班50人,参与调查人数46人)。
培训质量是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生命力所在。如何认识校长培训的质量?根据教育部制定并下发的《全国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评估指导意见》对培训工作的质量衡量标准,主要是看培训机构是否全面贯彻了国家关于培训的方针政策,培训是否达到了提高校长素质和能力的预期目标,培训的效果是否令被培训者满意。培训目标达成度和培训活动满意度越高,则意味着培训质量越好。
根据《学员满意度调查统计》中“总体各维度的得分情况”一项,总体满意度和培训效果的满意度均较高。总体满意度,一班为4.8,二班为4.7;培训效果的满意度,一班为4.76,二班为4.62。
根据《学员满意度调查统计》中“矩阵量表题”中的相关4个项目:总体满意度、对个人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有明显弥补、学习的内容与方法对实际工作帮助较大、培训内容与本人工作的切合度高,一班的满意度分别为:97.8%、100%、100%、100%,二班的满意度分别为:97.8%、93.7%、97.8%、97.8%。
在调查问卷中,关于课程安排方面的问题涉及“内容设计”“课程模块设置”“教师专业水平”等,平均总体满意率达到98.9%。学员对这些方面的满意率的具体情况见表1。
为确保高质量完成本次培训,除了根据江苏基础教育的特色精心安排课程之外,在培训组织方面,我们中心还严格按照教育部项目办的具体要求,细化、量化,确保培训组织规范高效。根据学员问卷调查,关于培训组织方面的问题涉及“一线校长和管理干部不少于50%”“省域外专家比例不低于35%”,一班的满意率为100%,二班的满意率为97.8%。
在《学员满意度调查统计》中主观问题的调查中,80%左右的学员都提到了本次跟岗学习阶段的学习安排非常紧凑、切合他们的实际需求。学员们纷纷称收获非常大,受益匪浅,在客观题的调查中,也可以明显看出跟岗培训阶段的学习效果见表2。
针对校长学习特点,强化基于管理现场、走进学校管理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管理行为,利用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提升管理经验,确保培训实效。改革传统讲授方式,强化学员互动参与,增强培训吸引力、感染力。学员反馈调查结果见表3。
在培训管理中,除了学员的学习以外,中心还非常重视来自中西部校长的饮食、住宿等生活方面的问题,力求保证让学员学有所获的同时能够感到身心愉悦。《学员满意度调查统计》中关于培训管理部分的内容包括:培训环境条件良好,教学设施完善,食宿条件、网络条件、医疗条件良好,能够满足需求、后勤人员服务态度水平较好等方面,学员对我们的满意度都达到了100%。
我们深感,这次农村校长助力工程的实施,是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以及《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先后出台这一背景下进行的,因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尽管从项目申报到返岗实践,前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但项目本身已有诸多变革创新,如限额竞标、匿名评审、自选机构、安排返岗实践指导等环节,确有可圈可点之处。
通过这两个班99人三个阶段的培训,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当前在培训领域,有一种忽视甚至蔑视理论培训的倾向,片面强调“实用、适用”,知识体系的“碎片化”,导致课程结构的“大杂烩”。其实,校长理想信念、理论素养和人文科学精神的拥有与积淀,远胜于一般知识和方法的习得。
一定要以切实提升校长的“立德树人、办学治校”专业素养为本,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找准他们思想认知的渴求点,帮助他们释疑解惑、明辨是非,坚定立场,引领发展。
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校长履职尽责和个人专业成长中的突出问题,紧紧围绕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本人需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要综合考虑校长专业成长中的个性化、差异化需要,针对他们专业、能力、视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思路,提高科学人文素养。
表1 课程安排满意率情况表
表2 跟岗培训阶段学习效果情况表
表3 学员反馈调查结果
要实施“多主体”的培训,统筹协同各方力量,凸现培训资源的集约化与最优化,改变以往培训方式乃至培训机构“整齐划一”“垄断专营”的单一利益格局;要超越“时空”,适应新媒体学习环境,利用电子化、数据化和网络化等科技手段,构建立体式、交互式、体验式的培训大平台;要形成“自主选学机制”,选课程、选机构、选时段,为校长培训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机会。
(一)项目启动与实施,时间上过于局促,建议适当提前,且不应全都安排在12月进行。
(二)“返岗实践指导”这一环节,其要求过于“理想化”,缺少相关配套措施予以有效保障。
(三)推行混合式培训,有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将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要通过建立校长学习共同体,切实做好线下研修,确保现场实践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