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杰
(镇江市教育考试院,江苏 镇江 212001)
美国政府于1993年宣布实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并将这种高速传输数字信息的网络命名为“信息高速公路”,希望“信息高速公路”能如现实生活中沟通美国东西部高速公路那样,为美国的经济振兴和国家发展发挥巨大作用。我国于1994年4月20日正式接入Internet,拉开我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大幕。
“信息高速公路”在为我们带来海量数字信息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交通事故”[1]。笔者曾在普通高中从事多年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目前工作也与高中生及“高考后”学生(指参加完高考刚进入大学一年级的新生)接触较多,了解一些他们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曾经发生的“事故”,有意识地收集来自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相关报道,试图探寻“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性对策。
发生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事故”尚无统一分类标准。笔者借鉴现实生活中道路交通事故的等级标准,将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事故”也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见表1)。
表1 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事故”分类标准
轻微事故数量最多,但由于其实际影响小,常不被人重视。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因其具有新闻性并具有强烈的警示作用,因而常被媒体所报道。特大事故数量较少,但其社会影响极大,必须严防发生。
1)沉湎网络型。这种类型的学生钟情于网络上的一类游戏或一个项目,长时间浸淫其中,在虚拟的世界里寻求成功与快乐,缺少与人的正常交流。对于高中生及“高考后”学生来说,浪费时间、荒废学业本身就是大“事故”。
2)上当受骗型。这种类型的学生轻信网上信息或网友言论,造成财产损失或者人身伤害。如遭遇“钓鱼”网站,网购上当的;遭遇网络诈骗,造成财产损失的;遭遇网恋,受到人身伤害的。
3)祸人害己型。这种类型的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却对参加网络赌博喜爱有加,最终输掉父母挣的辛苦钱;有些学生经常浏览黄色网站,因不良信息的刺激导致在现实中犯罪。
4)炫技过火型。这种类型的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想炫耀或者尝试一下,通过编制病毒、尝试破解攻击其他用户或网站,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殊不知这已经违反了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5)暴力冲突型。这种类型的学生沉迷网络时,对家长或师长的管教,采用暴力形式反抗,造成双方的伤害。还有一些学生受网络暴力游戏的影响,处理同伴冲突时,轻易诉诸武力,造成重大人身伤害。
6)涉财犯罪型。这种类型的学生染上网瘾后,不敢在家长面前上网,也不能从家长那得到上网费用。为了筹措上网费用,开始小偷小摸、敲诈勒索,最后甚至抢劫杀人。
发生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每一起“事故”,几乎都有具体而又直接的原因。透过这一起起“事故”,笔者发现其背后都有相似的原因——这些“事故”的主角往往缺少自我控制能力、鉴别的能力、防范的能力,是非观念、法制意识不强,也即“网络文明与安全素养”相对较差。由于缺少自我控制能力,他们才会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2],甚至不惜以身试法。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从设计上主要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信息的处理与交流能力。但由于信息技术不是高考的必测科目,实际教学中则呈现两极趋势:对于绝大多数考生,只要完成基础内容的教学,达到参加高考的最低标准即可;对于优秀学生,则进行竞赛辅导,以期获得相应奖项,进入更高层次的高校。学校对学生网络文明与安全素养方面的培养相对来讲比较欠缺。
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即将面临心理断乳。他们非常渴望与外界接触,了解书本以外的各种知识,信息高速公路恰好能带着他们足不出户遨游世界[3]。由于高中阶段学业紧张,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家长通常采用“屏蔽”的方式消除外界对学生的影响,这就造成在净网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网络适应能力差。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由于突然失去监管,他们就会信马由缰,撒着欢在网上折腾。久而久之,他们在网上陷得越来越深,各种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也就悄然发生了[4]。
信息高速公路上充斥着陷阱和诱惑,在全民逐利的年代,眼球即是经济。为了博取点击率,黄赌毒信息均可能变换方式被放到网上。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像鳄鱼一样静静地趴在网上,就在等着一口吞食那些在水边喝水的羔羊。更有一些别有用心的组织在网上散布不实言论,引诱独自上网的高中生及“高考后”学生走入歧途,造成他们信仰的缺失,影响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他们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5]。
根据前文对信息高速公路发生“事故”的原因分析,笔者认为要防范信息高速公路上高中生及“高考后”学生发生“事故”,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教育为主。学校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正确地认识世界,要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文明与安全素养,自觉抵制来自网络的诱惑。要教育学生珍惜时间,远离游戏。要教育学生增强识别能力,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能力[5]。此外,学校不仅要加强正面教育,还要加强反面教育,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进行警示教育。
2)提前预防。学校对学生中的重点人群要及时跟踪、及时了解其动向。在网络上有针对性的过滤对高中生有害的黄赌毒信息,防止对他们产生负面影响。各相关学校都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学生沉迷于网络,避免学生受到伤害。
3)及时干预。学校如发现学生已经被诱惑形成网瘾的,不要放弃。学校应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干预,将学生从网瘾的火坑里拉出来。对沉迷于网络的学生要多加关心,以温暖的亲情、友情感化他们,让他们早日回归。如发现有害于学生的网络信息或网络行为时,要及时干预或制止。
4)严肃惩戒。学校对犯了错的学生要施以必要的惩戒,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加以改正。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07-21)[2014-07-27].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7/P020140721507223212132.pdf.
[2]程玮.大学生心理教育与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9-45.
[3]PATRICIA W.互联网心理学[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1:67-78.
[4]张玮丽.青少年网络犯罪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197.
[5]郑照顺.青少年生活压力与辅导[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