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三分地”是个世界性话题

2014-05-28 11:18
瞭望东方周刊 2014年19期
关键词:广域市区大区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考察北京时,谈到京津冀发展,强调要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

这个表达很具中国特色,也是当前都市圈、城市群、大流域治理中的迫切问题。不过,“一亩三分地”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习惯,全世界都有,日美欧等发达国家与地区都在考虑如何破除这种固有思维。

日本有47个一级行政区,各自都有自治权,理所当然要精心考虑“一亩三分地”的事情。

2008年我曾随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研修班去日本考察,正逢日本在讨论通过《日本国土形成规划》。日本人的做法是,将整个国家划分为10个广域地区,进行“广域地方规划”,包括东北圈、首都圈、中部圈、四国圈、九州圈等等。其中的首都圈大约就相当于我们国家的京津冀地区。

日本人把这十个广域地区的各种数据拿出来,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相比较。给我的感觉是,这像是多个强有力的“国家”在联合,而不是一个“小日本”。

美国有8万多个地方政府。按照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地方政府首先必须是“守土有责”,也就是每个地方政府都有特定的职责,8万个脑袋必须各想各的事。但是,自20世纪20年代始,大都市区不断发展,现已成为美国城市化的主要空间模式。目前,全美大概有260多个大都市区,80%的美国人口居住在大都区。这一现象促使美国人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

有的大都市区建立了由地方政府参与的半官方性质的联合机构,类似于我国长三角地区的十几个城市的联合会。有的大都市区建立了有行政权威的大都市区政府,波特兰大都市区政府就是其中一例。有的大都市区设立功能单一的特别区及其专门机构,如加利福尼亚州南海岸大气质量管理区。

欧盟囊括多个欧洲国家,“一亩三分地”思维更加明显。欧盟从整体利益出发,注重发挥欧洲委员会、欧洲理事会、欧洲区域委员会、欧洲投资银行等机构的主体协调作用,推动多层次谈判与协调机制,制定出跨国、跨地区的各类规划,以此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典型的成果是《欧洲空间发展展望》。

欧盟许多国家内部,都是通过大区层级的工作来整合发展资源。比如法国,其基层行政单位是市镇,有近4万个。20世纪60年代戴高乐执政时期,建立了经济大区。发展到现在,法国本土拥有22个大区,还有4个海外大区。大区面积在1万~3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万,一般不多于300万。大区的职责是通过制定经济发展规划、空间规划等,来协调大区内部的基础设施投资,治理各类社会问题。

这些国家和地区基本都是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带来了区域发展变化,出现了大都市区、广域都市区或城市群现象,所以才寻求相应的思维模式来治理这类区域。

京津冀地区也是如此。三地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21.6万平方公里,显现出城市群建设发展的雏形。京津冀有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的现实条件,当前又面临着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迫切任务,合作发展的内在需求十分突出。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推动京津冀发展,恰逢其时。endprint

猜你喜欢
广域市区大区
“全程—广域”临床取向:社会救助领域中的社会工作整合实践模式
涪陵:工业大区打开绿色新场景
渝北:建设产业链上的经济大区
广域运动视角下小学生预防近视眼作用研究
广域后备保护原理与通信技术研究
基于多信息融合的广域继电保护新算法
马尔凯大区 星罗棋布的古村落与博物馆中的生活之趣
2013年三季度全国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
2013年二季度全国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
2013年一季度全国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