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霞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095-01
高中英语阅读课一直倍受教师的重视,但教学效果却总是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与其词汇量、文化背景知识和阅读技巧的掌握等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掌握和应用。因此,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采取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和思索。
一、注意活动设计要以帮助学生的理解和训练阅读技能为目标
1.Pre-reading在设计时要注意:(1)快速引出话题,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太多就显得本末倒置;(2)激发学生阅读动机,新颖有趣为最佳选择;(3)激活和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4)尽可能恰当通过语境,图片,实物等引入部分关键词的教学,以扫除进一步阅读理解的语言障碍。例如:巩绪松老师,《The Origin of Art》一课的读前活动就精彩地阐释了如何有效的导入话题并为进一步阅读扫除障碍:
T:(show some artifacts ) I have collected all these,and I like them very much.Do you know what they are called??(实物引入词汇:artifact)
S:They are art work.
T:Yes,they are also called artifact.
T:These paintings are old artifacts.Tell me what they are (跟进语境复现)
S:Ox,pig.
T:Good,actually they are wild animals which became extinct millions of years ago and they are called boar,bison.(引入词汇:extinct,boar,bison)
T:How beautiful they are! Do you know who made them and why they were drawn?Lets get into the origins of them.(引入词汇:origin标题中的关键词)
2.阅读课应以学生的阅读为主,因此while-reading部分的活动应给足学生阅读的空间和时间,以帮助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为目标:(1)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之内,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2)各种活动应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而不是测试学生的理解;(3)重在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而不是结构的梳理;(4)考虑如何给足学生真正阅读的空间,培养其阅读能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阅读课上词汇处理要考虑教学目标:如果是四会词汇,应该先培养学生通过语境推测词意的能力,或是通过构词法帮助学生理解,第二课时解决其具体用法和搭配,但第一课时词汇教学必须快、简洁,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不会分散;一般认知词汇,可以采取课前教,也可忽略或快速给出其意即可。
二、要把课堂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上
引导学生从表层阅读理解向深层阅读理解过渡,突出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重视语篇理解和句子的交际功能。此外,还应注意相关文化背景和社会文化知识的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最初让学生习惯于5-8分钟的单篇阅读,可以适当降低速度要求,追求较高的理解准确度。在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之后,就对学生进行限时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的要求,让学生在5-6分钟左右完成每篇文章,这样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能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学会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然后有计划地加大阅读量,每周一次组织学生进行与高考难度相当,阅读量一致的阅读训练,并且限定时间在35-40分钟内完成这五篇文章,以便使学生适应高考阅读理解的测试形式。
学生学会了快速阅读,能够合理利用时间,但并不意味着就会正确理解文章所提出的所有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就需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和训练中对学生加强阅读技巧的训练。如: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应对文章进行整体理解,在阅读过程中不作具体的语言分析,而且应越过生词、难句障碍,抓住中心,理解整个语篇。多研读首尾段和首尾句,注意连接词,多猜测作者的意图。对生词的处理应根据定义,通过构词法以及上下文来猜测。对于文章后所给的问题,可以采取预测、选读、精读的方法;对于细节问题也可采取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的方法。
总之,在设计和实际教学时,应层层深入,以帮助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为目标,培养其阅读能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反复实践,掌握英语篇章构成的特点与相应的阅读策略,不断提高阅读能力,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能力,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英语学习能力,获得对信息的提取、分析、综合、判断、取舍的能力,以丰富个体的思维,在更宽广的层面上获得创新思维,开发创造力。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