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民院选举方式改革探析

2014-05-28 23:16王方田
2014年43期

作者简介:王方田(1989-),男,汉族,山东省淄博市人,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方向:印度选举制度和美国外交。

摘要:领先者当选制和单计可转移投票制分别是印度人民院和联邦院所采用的选举方式。领先者当选制忽视民意、不利于小党发展的弊端恰恰是单计可转移投票制的优势所在。立足于选举制度发挥民意、实现民主的设计初衷,通过探究,领先者当选制有应用到人民院选举中的理论可能性和现实可能性。

关键词:印度人民院选举;选举改革;领先者当选制;单计可转移投票制

一、印度议会现行选举方式比较

印度议会选举涉及印度人民院选举和联邦院选举,而两院又分别采用不同的选举方式。印度人民院采用领先者当选制(FPTP),即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小选区,每个选区产生一个议席。选区内各党派提名一名候选人。投票时,选民以直接选举的方式投一票给一名候选人。计票时,票数最多的候选人当选。由于选区内只产生一个议席,所以有“胜者全拿”(winner take all)的现象。[1]印度联邦院采用单计可转移投票制(STV),是指选区内选举产生一名或多于一名候选人。投票时由代表基层选民意愿的投票人以间接选举的方式按照意愿将所有候选人进行排序。计票时采取如下规则:1)先统计候选人获得的第一意愿选票,若票数超过一定的当选基数就可当选,当选基数的设定具有比例性;2)将当选者获胜后的盈余票转移给下一意愿候选人,看各候选人新的得票数是否满足基数,满足者当选;3)若没有候选人满足基数,则将得票最少的候选人排除,并将其选票转移给下一意愿各候选人;4)重復下去,直至选出每一名当选者。如果最后所有的候选人得票都无法满足基数,且议席有空余,则按照得票数量由高到低分配剩余议席。[2]

FPTP的优点在于:选举原理简单明了;对大党有利,易产生较大的反对党;并能够产生稳定的国家机关。其缺点在于:不符合绝对当选原则;议席与选票数不成比例性;忽视大多数选民意愿;不利于小党的发展。STV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挥民意,保持低废票率;民意多元,有利于小党的发展;符合比例代表原则;有利于加深候选人与选民间的联系。而其缺点在于:原理复杂,难于理解;不利于建立强大的反对党团。[3]本文立足于选民的政治参与和民意表达,试探究将STV选举方式运用到印度人民院选举中的可能性。

二、印度人民院选举采用STV的理论可能性

正如民意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石,全方位、多层次的反应民意应该置于选举制度设置的首位。改革印度人民院FPTP选举方式的理论可能性主要集中于FPTP的弊端和STV方式的优点。

(1)比例代表原则,即实现得票率与议席率的比例性。正如前文,FPTP方式下容易出现票席不等的情况。如1989年11月印度第九届大选,国大党获得39%的选票,36.8%的席位,而全国阵线获得21%的选票,27.2%的席位。[4]而在STV选举方式下,当选基数的要求和转票的存在,使得得票呈现出比例性。在采用STV选举方式的马耳他、爱尔兰,票、席不合比例指数要远远低于采用FPTP选举方式的英国、印度、美国等。[5]

(2)保证民意的层次性。选民可能对多位候选人的政策、主张持赞同态度,在FPTP下选民难以从中择一,即使选择其中一位候选人,也不意味着对另一位候选人持完全否定态度,但这种民意并没有在FPTP选举方式中得到体现。在STV选举方式下,选民可以对候选人进行排序使得民意呈现出层次性,而转票制的存在使得民意能够作用到选举结果中。

(3)选民的无意可能在STV选举方式下形成相对稳定的政党联盟,从而弥补STV选举方式的弊端。如印度存在最大的左翼政党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左偏自由的国大党(英迪拉派)、中右偏保守的印度人民党。[6]假如某一选民是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铁杆支持者,他可能将其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将国大党(英迪拉派)作为第二选择,同样另一名选民将国大党(英迪拉派)作为第一选择,将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作为第二选择,但反对向印度人民党投票。这样使得前两个政党的实际得票率超过原本预期。而对于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来说,为了进入议会或者加入执政联盟,它的政策主张可能日益向国大党(英迪拉派)靠近,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政党联盟。

(4)采用STV选举方式既能够保持民意,降低废票率,又能够避免多轮选举带来的时间成本和物质成本。

三、印度人民院选举方式进行改革的现实可能性

(1)传统的大党影响力正在下降,印度国大党(英迪拉派)支持率不断走低。自1977年国大党失去执政权后,印度国大党一党独大的时代已经结束。在一党独大后,曾经有过向两党优势制发展的趋势,1977年人民党以极大优势执政;随后国大党(英迪拉派)在1980年重获执政权,但得票率不断下降,直至需要通过建立执政联盟才能组阁;印度人民党自1989年第九届议会选举影响力提升,直到1996—2004年组成国家民主联盟执政;随后国大党(英迪拉派)在2004年组成团结进步联盟执政。[7]而国大党在2014年选举中则遭遇历史上的惨败。[8]本文认为印度的政党制度正在朝向有限多党制发展。

(2)党派众多,语言区分立,小党林立,印度政治的多元化倾向为STV方式下的民意表达提供了可能。“印度是世界上政党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9]约为700多个,且多为活跃在各邦的小党。在四个以上的邦得到认可即可被视为全国性政党,印度的全国性政党不超过20个。对于这些邦政党来说,它们的目标是在邦内获得尽可能多的议席,甚至在邦内执政。而印度的宗教、众多的民族、语言等都对政策主张有所影响。邦政党对印度的民主和政治起重要作用,在中央的力量也不断增强。[10]FPTP选举方式不利于小党和少数派的发展,而STV选举方式恰恰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弊端。印度的政党制度特点适合STV的应用。Sumantra Bose同样认为印度政治正在走向多元化。[11]

(3)印度民众对政治的参与和民意的表达正变得热衷起来。随着印度政党竞争逐渐激烈、腐败问题不断曝光,民众更加关心政治问题。8.14亿人参与到2014年议会大选中,这比2009年大选增加了1亿人。[12]随着印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中产阶级的壮大,年轻人、受过良好教育的民众开始关注自己政治权力的表达,而STV尤其适合充分利用民意。

(4)原理复杂,不便于理解是对STV最广泛的批评,但是印度总统选举[13]和联邦院选举已经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政治实践,民众对STV原理的理解有了一定的基础。因而若将STV选举方式应用到印度人民院选举过程中,将大大降低选举方式推广的阻力。

(5)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STV选举方式的投票、计票变得相对简单。STV选举方式下,选民要对所有候选人进行排序,而转票又使得计票难度加大。现在,印度正扩大电子投票机的使用,投票将变得相对简单。而众所周知的是,印度的软件产业相当发达。本文相信,开发出一个投票系统对印度人来说应该不算难事。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STV原有投票、计票复杂的弊端将不再存在。

四、结论

本文立足于“民意的表达是民主的重要衡量方式”。通过对两种选举方式的比较研究,结合FPTP、STV选举方式的利弊及其在印度的具体政治实践,本文认为在印度人民院改革中,存在扩大STV选举方式应用的理论可能性和现实可能性。当然,本文并不是说印度人民院的选举方式一定会进行改革,也不是说人民院FPTP选举方式改革一定会采取STV选举方式。选举方式和选举制度的改革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论证,遭遇较大的阻力,这既涉及到宪法修改问题,又涉及到议会中政党势力的阻碍。但本文相信,民主的发展正是一个民意累积的过程,只有小党所获的选票作用到选举结果中,小党才会有走入议会的可能。随着印度民众对民主参与和民意表达的日渐重视,

选举改革将是趋势。(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参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First-past-the-post_voting.

[2]参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STV.

[3]关于两种选举方式的利弊分析可参见张鑫:《欧盟国家选举制度比较研究》,济南:山东大学,2009.

[4]杨翠柏,曾庆亮等:《印度政治与法律》。成都:巴蜀书社,2004年版,第47页.

[5]王绍光:《民主四讲》。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164页.

[6]人民党和印度人民党并非同一个政党,关于印度的主要政党可具体参见杨翠柏等著《印度政治与法律》,第180页—192页.

[7]李金河:《当代世界政党制度》。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第314—329页.

[8]参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Indian_general_election,_2014.

[9]李金河:《当代世界政党制度》。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第314页.

[10]孙士海:印度政治五十年。当代亚太,2000年第11期,第8页.

[11]Sumantra Bose:《India in Transition:The 2014 Election inPerspective》。Chatham House,16 October 2013.

[12]参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Indian_general_election,_2014.

[13]印度總统选举采用“转移投票制”(AV),本文认为AV是STV的一种特殊应用,只不过是利用STV选举原理产生一名候选者,当选基数为过半。具体可参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Instant-runoff_v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