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农牧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4-05-28 21:17罗彩霞
2014年44期
关键词:增收农牧民西藏

罗彩霞

摘 要:西藏是一个以农牧区经济为主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区,农牧业产值占工农牧业总产值的80%以上,农牧区人口占全区人口的85%以上,农牧区是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农牧民的收入问题更是国家关注的焦点,由于受历史因素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西藏农牧区经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农牧民的收入还处在较低水平,因此解决好农牧区经济问题、农牧民增收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西藏;农牧民;增收;对策

一、农牧民增收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西藏经济的发展

西藏是一个以农牧区为主的地区,农牧区经济的发展关系到西藏经济的发展,农牧民收入的增加不仅可以改善农牧区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有利于西藏经济的发展以及西藏长治久安与和谐稳定。西藏较之全国经济比较落后,收入水平差距较大,城乡差距大,农牧民收入水平的增加有利于缩小与全国的差距,缩小城乡差距,并有利于西藏城镇化的发展。

(二)有利于西藏小康社会的建成

在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民主改革,西藏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牧区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农牧民收入增长迅速,但是发展至今,由于受到资源的约束和来自各方的竞争压力,农牧民的收入有放缓的趋势,农民民收入的放缓甚至减少都将影响到西藏小康社会的建成。

(三)有利于西藏的和谐稳定

社会的和谐稳定依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落后必然影响西藏社会的长治久安,西藏农牧民占西藏人口的比重较大,较低的农民收入必将导致农牧区经济的落后,经济的落后有将限制农牧民的收入,最终陷入恶性循环中。农牧民收入与全国收入的差距,将对农牧民的心理造成影响,从而不断增加不安定的因素,影响西藏的和谐稳定,甚至影响全国的和谐稳定。

(四)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新农村的建设息息相关,建设新农村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保证农牧民收入的提高,物质文明、生态文敏、精神文明、民主政治共同构成新农村的建设,保证其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农牧民生活水平极其富裕和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全面进步。这一目标实现最终要依靠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体制政策作保障,而促进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则是其根本。

(五)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从全国来看,随着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联度日益紧密,特别是农牧业产值、农牧民收入的增减对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有着直接的影响,农牧民收入增长1个百分点,国民生产总值增长0.5个百分点。增加农牧民收入是开拓农牧区市场的需要,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农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农牧民收入提不高,势必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二、农牧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一)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

在西藏高寒区自然、生态、气候、植被、资源等情况差别明显,在西藏高寒地区地质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存条件极其的恶劣,就是在这样的地区聚居着西藏大部分的农牧民,农牧区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严重,纵然有着天然的自然资源以及广阔的土地,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无法发挥其优势,靠天吃饭的农牧民收入极其不稳定。

西藏是世界最大、最高高原青藏高原的主体,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面积120.4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8。我国主要的高原、冰川、大山、冻土、永久性积雪等都集中在西藏,使得西藏的地质地貌较其他地区复杂和特殊,而正是在这样复杂、特殊的自然环境中分布着西藏绝大多数的贫困农牧区。西藏农牧区的生产方式主要是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人们的活动队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极强,但是由于西藏地区的特殊性,农牧民的生产生活都受到严重的限制,使得农牧民的经济生活长期无法改善,极大的限制了农牧民收入的增加。

(二)土地利用水平低,耕地承载能力脆弱

西藏土地面积看似辽阔,但是由于西藏的环境问题使得西藏大部分的土地质量较差,无法服务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国土面积120.48万平方千米的西藏,地广人稀,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为2.18人,仅相当于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1/60,是我国土地利用率最低的地区,全区现有土地面积中,缺乏牧、农、林业利用价值及尚未利用的土地占总面积的30%左右,其中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约占总土地面积的24%左右。由于高原环境生态脆弱,自然条件恶劣,尤其是地势高亢多山,气候寒冷干旱多风,土壤贫瘠且多砾多沙等,决定了其土地资源质量较差,区内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力潜力极地。

(三)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由于西藏落后的生产方式,形成了单一经营、粗放管理、靠天吃饭、和广种薄收,这些都是西藏农牧区农牧民贫困的重要原因,由于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在农牧区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低,半盲半文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现如今发达市场的环境中处于劣势,不存在竞争优势。此外,由于西藏大部分的农牧区都处在边缘地区,这就造成农牧区的交通条件封闭,信息不通畅,在成农牧民观念保守落后,在经济生活中限制于传统的思维模式,逐渐的养成了排斥新观念的习惯,造成造成农牧区经济的持续贫困,农牧民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西藏农牧区恶劣的自然条件、相对封闭的社会结构与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相結合造成了农牧区的产业结构单一,形成了农业以单一种植业为主体,而种植业又以粮食生产为主体,其他农村产业发展落后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极度缓慢的格局。

(四)经济实力薄弱,基础设施落后

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薄弱是西藏贫困农牧区发展面临的基本困难之一,也是导致贫困农牧区经济发展不稳定和脱贫人口重新返贫的重要原因,西藏的基础设施由于受自然、历史等各方面的影响一直非常落后,严重制约和影响了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自然资源的开发是依靠交通、通讯事业、社会基础的发展,西藏在这些方面的落后落后严重制约了贫困农牧区的资源开发步伐,阻碍了外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西藏农牧区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影响了外部发达经济对西藏落后地区经济的冲击作用,强化了贫困农牧区内在的封闭性和资源配置的单一性,这无疑又加剧了贫困的发生。

(五)社会环境封闭,生活方式稳定

西藏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处于祖国的边缘地区,由于本身的经濟发展落后再加之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距离遥远,经济地理位置不佳,市场容量有限,西藏农牧区与外部经济联系不紧密,另外,虽然西藏与众多国家接壤,但是这些国家经济落后,都属于不发达国家,所以对西藏经济的发展影响并不大。

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性,造成农牧区的产业结构单一,人们的生产生活基本都只限制在当地小小的地方,农牧民的生产活动的范围及其狭窄,加之农牧民教育程度低,在当地受到宗教观念和小农经济的影响,基本上没有劳动力的转移,生产生活基本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人们在满足温饱之余基本没有额外的要求,因此缺乏增加更多收入的动力。

三、农牧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一)倡导优生优育,提高农牧民素质

农牧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农牧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及农牧业生产的活动方式。农牧区经济的发展关键是取决于农牧民素质的高低,农牧民是农牧业生产活动的主体,生态农牧业、特色农牧业、高效农牧业的发展完全依赖于农牧民的受教程度,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需要依靠高素质的农牧民推广、发展,并不断的发挥他们的智力作用,带动当地的农牧民改变思想观念,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外部成功的管理经验等运用于农牧区,带领农牧民发家致富。农牧业的生产方式需要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没有高素质的农牧民将不能实现这一重大的转变,更不用说建设高效、特色、生态的农牧业。农牧业的发展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没有科学合理的开发、管理方式,将不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二)大力推进农牧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大幅度的提高农牧业科技含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牧业问题最终要靠科学技术来解决。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农牧业生产力,是实现农牧业增长方式的基础。西藏农牧业的发展需要大力依靠科技,来实现农牧业由不可持续农牧业向可持续农牧业、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西藏牧区的农牧业将始终走在全国牧业发展的后面,始终停留在传统农牧业阶段,农牧业将得不到发展,农牧民的收入更成为天方夜谭。

(三)加大投入,加快城镇化建设

西藏一方面应多争取国家投入,加速小城镇建设的规模和速度,提升现代化、工业化水平。在小城镇建设中应选好点,以县、乡、镇、村和自然条件好的地方为根据,加快建设发展速度,通过生态搬迁、扶贫开发搬迁等多种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生活条件等。同时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力争在交通、能源、水利、操场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为农牧民增收创造外部条件。

(四)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进藏铁路的修建为劳动输出提供了较大机遇,为开辟就业岗位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各级党和政府应动员、积极组织协调好,为增收广辟财源提供优惠条件和政策,同时对有外出经商、外出打工的家庭的人员多给鼓励,多给与优惠。

(五)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实施品牌战略

西藏地处高原,种植业与内地相比具有明显的季节差,从而形成了产品价格方面的优势,没有工业污染,是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好地方,土地水利,光照资源丰富,发展农牧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潜力大,市场前景好。从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要做大做强西藏农牧特色优势产业,必须加强品牌建设。

(六)大规模培育和发展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

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是农牧业发展的方向和唯一选择。事实证明,只有发展农牧业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才是推动农牧业发展的较好方式。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将分散的农民,通过产业化的产业链聚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西藏在产业化经营方面已开始起步,但是发展速度不快,各级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通过扶持、培育和发展,使西藏各种产业经营龙头企业形成规模经营。

四、结论

促进农牧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和农牧区经济的发展是当前西藏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西藏经济从加快发展到跨越发展、社会局势从基本稳定到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西藏的长期稳定与发展、农牧民增收与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实施,不仅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决策问题,而且还是对中国西部经济持续发展、确保国家统一、巩固民族团结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农牧民增收已成为现阶段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西藏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领域里最突出的问题,当然也是最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因此,开展对西藏农牧民增收致富的研究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狄方耀、罗华.西藏经济学导论(第三版)[M].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1.

[2] 倪邦贵.西藏农牧民增收与小康建设研究[M].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5.

[3] 王清闲.转轨、转型与发展跨越:西藏农牧民增收与农牧业发展研究[M].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5.

[4] 次仁多吉.对西藏农牧民增收的几点思考[J].西藏发展论坛,2009.10.

[5] 袁庆娟.西藏农牧民增收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7.

[6] 沈宏益、刘强.西藏农牧民持续增收的困境分析与路径选择[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

[7] 沈宏益、潘焕学.农牧民持续增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

猜你喜欢
增收农牧民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关于内蒙古农牧民增收因素的分析
浅析铁路机务系统增收创效
农牧民初中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西藏:存在与虚无
浅析当前农民增收问题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