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议论文写作出彩漫议

2014-05-28 07:22:20徐业学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母语观点文章

徐业学

高考作文复习备考中,很多同学对作文写作很困惑,不知道如何去提高自己的作文成绩,看看别人的满分作文,只能瞠目结舌状的佩服,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作文写好的,一方面要多练笔,一方面也要运用一些写作的技巧。议论文写作易于把握,但要写好赢得阅卷老师的亲睐,一定要让自己的作文出彩,笔者总结多年备考经验,总结了一句话,以飨读者,即“三引三评三议论,三反三比三照应”。

“三引”即一引用名言名句,二引经典理论,三引用事例。引用伟人名人的言论、事例和经典理论,可以极大地增加文章的魅力,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事实胜于雄辨,远远优于大家东拼西凑的一些平俗事例。

高考满分作文《温暖人间》中就有这样的话。文坛巨匠巴金曾说过:“我的生活目标,无一不是在帮助别人,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每颗心都得到光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得到幸福,每个人的发展都得到自由。”这里用大文豪巴金的话来印证帮助无处不在,让人容易接受。接着写,林清云曾说过:“雪,冷而清明,纯净优美,在某一个层次上,像极了我们的心。”这里用林清云的话表明了我们的心实际上是最单纯最明亮的,而帮助是他的底色。两位文化名人的经典语言的引用,极大的吸引了读者和阅卷老师的眼球,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三评”即对上述“三引”中所用材料作必要的评说。引用伟人名人的言论、事例和经典理论后,一定要对此引用材料作个简单评说,让其与自己要论证的观点勾连起来,这样不致使文章材料孤立,文章结构更严谨,议论的更有力度。

如引用毛泽东的名言:“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要拥护,凡是敌要要拥护的我们就反对。”必须明确地指出这里反对的内容仅仅限于政治观点,而不是普通生活。敌人也吃饭,难道我们反对,不吃饭,成活神仙?敌人也结婚,难道我们都不结婚,去做和尚?马克思有句名言:“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劳动人民是历史前进的主人。”必须明确说明这是就整个历史而言的,有时在某个特定时期,英雄人物也对历史有推动作用,如拿破仑、毛泽东这些伟人。

再如抗金英雄岳飞,其母在其背上刻下“精忠报国”几个字。我们运用此材料,在不同角度就要用不同的评说。就其爱国来讲,其母是爱国英雄,爱国母亲;就其特定历史时期来讲,其母是封建女性,但申明大义,胸襟宽广,不同于一般的大家闺秀;就其具体历史时期,是宋朝那个国家分裂时期,爱国的含义是不同,方式也不同,表现当然更不同。所以引用材料后一定要用一两句加以评说,并自然的过度到自己要论证的观点上来。

“三议论”即指对引用材料加以评说后,结合材料,进一步阐述自己文章观点。引用伟人名人的言论、事例和经典理论是为论证自己议论的观点主旨服务的,议论要把自己的观点与材料结合起来,让所引材料充分为自己论证的主题服务,努力使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

湖北卷满分作文《捍卫汉语》有这样一段话:我很敬佩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在颁奖仪式上,杨先生坚持用汉语发言,捍卫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母语的应用地位,尽管杨先生的汉语不甚标准,尽管杨先生只是一个美籍华人,但凭此对汉语的拳拳赤子之心,我们没有理由不敬佩杨振宁先生,他不仅是学术上的巨匠,也是人格上的大师。作者引用杨振宁在颁奖仪式上用汉语发言,展开议论,阐述的深刻,有说服力。

以上谈得“三引三评三议论”主要从议论文用材上说的,做好了这三步就能使文章内容更具有充实性,条理性,罗辑性,层次性。接下来从语言上谈谈议论文,即下句“三反三比三议论”。

“三反”即反问、反语、反复,这是语言运用上的技巧。

首先说说反问,反问句自身就有强调作用,可以使议论很有力度,增强议论论证的辩证性。《回归母语的本源》中有这样一句话“远离浮躁,回归母语,我们将传承悠久的中华文化。肩负民族振兴的大旗,年轻一代的我们怎容得忘记母语?”这最后一句反问明确告诉我们不能忘记母语,但比我们平铺直叙地说,我们年轻一代要肩负民族振兴的旗,就更有力度更有说服力,语气就更强有力的多。

我们可以比较下面两句话,看哪一句语气上更有说服力。

A.我们要反省一下,不要看着汉文化衰落,要对得起“炎黄子孙”这个称呼。

B.我们不该反省一下,就这样看着汉文化衰落,对得起“炎黄子孙”这个称呼吗?

很明显B句子要好,单从句子的语气上就震人心灵,引人共鸣。

再说说反语,就是正话反说,可以增强文章的幽默感和语言的活泼生动性。有个短信这样写道:“你今天要是敢不快乐,我就把你的脸打成彩屏的,脑袋打成震动的,耳朵打成和弦的,全身打成直板的,你再敢,就把你打成翻盖的,如果你还敢不快乐,就把你打成二手的!”这样好象“深仇大恨”的祝福语一定使看到短信的人笑成一朵花。有时候运用反语,可以极大的增强幽默感,可以增强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说说反复,它指有些重要语句在文中再三出现,起到了强调作用,使文章观点更鲜明更突出。满分作文《回归母语的本源》中作者提出观点“我们应该远离多元化的浮躁,回归母语的本源,灵魂才更加充实自然”后,下文多次提到“远离浮躁,回归母语”这句话,进一步强化文章的主题。其实大家在作文中开篇提出观点后,文中叙述和结尾处一定要再三点明主旨,反复的提到自己的观点,使文章结构紧凑,观点突出。

以上“三反”是从语言运用上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三比”指比喻、排比、对比,这是修饰手法上的运用。

先说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满分作文《让“爱”小洒满人间》中用这样的语句来写“爱心”,“它像一颗启明星在生命的地平线上升起时,人们看到了希望。”“它像一粒粒小小的微尘洒满人间,是它在我们最无助的时候,给我们以慰藉和帮助。”这种比喻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人感知具体休,能体味其真正的意义。

再说排比,就是排山倒海,语言不仅生动更有极大的气势和说服力。满分作文《滴水之思,以何报?》中有这样一段话:“诸葛亮用自己的一生来回报当初刘备的三顾茅庐的赏识;李密用忠心回报了君王的栽培与信任,用孝心回报了母亲的养育之恩;贝多芬用音乐的成就回报了父亲的鼓励与支持;当代歌手丛飞用声音和美妙的音乐回报了热爱和喜欢他的歌迷……”

最后说说对比,它可以增加文章的思想性,更突出文章的中心主旨。满分作文《国语失落症猛于虎》有这样一段话:“进了书店才发现一本宋词也如此难寻,《教你如何学英语》之类的书籍却让人眼花缭乱。”简单一句对比,突出国人一味热衷学英语,冷谈母语,令人担忧啊!同样的满分作文《给妹妹的一封信》写到:“由此,我又想起了不久前举行的一次汉语口语大赛。一届让众多眼镜跌碎的比赛——它的冠军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位新加坡选手!可悲啊!堂堂13亿的炎黄子孙在自己的母语上竟比不过一个外国人。”一句“可悲啊!”令人汗颜,因此有人说:“中国人对于外语学习的热情让你闭眼以为自己到了牛津,睁眼才发现自己在天津。”

“三照应”指开头与结尾照应,观点与材料照应,上段与下段照应,这是文章结构上的运用。

先说开头与结尾照应,同学们只要在文章结束时,用几句话照应开头,做到首尾呼应,结构紧凑。

第二个说说观点与材料的照应,写作时审题立意就确定好了文章的观点,而所选材料必定为观点服务,在材料运用时,行文中要多处的画龙点晴,将材料与观点明确连接起来,上联谈到的“引”“评”“议论”,就是要材料、观点融为一体。满分作文《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写到:“云南大学曾震惊一时的血案是多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马加爵一时性起让四个年轻的生命就此终结,我不想说他的残忍。我只想说,他真不懂感恩。云南大学用知识培养他,而他却使之蒙羞;他的父母用心血把他养大,他却让他们体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同学情他不懂得珍惜。如果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也许这一切就不会发生。当感恩的心不在,那一刻,他的幸福之花开在哪里?”作者简单提到了众所周知的“马加爵事件”后便展开议论,紧紧围绕观点引申开去,使论据十分充实,论证十分充分。

最后说的是上段与下段照应,这里不仅强调过渡上的自然,更强调内容上的照应。一般是上段写正面,下段写反面,进行正反论证;上段写国内下段写国外,进行国内外结合;上段写古代,下代写现在,进行古今结合,上段写文下段写武,就是文武双全了。

这里“三反比三照应”做好了这些,文章语言上会增色、生动、结构会更加严谨,论证更严密。

总之,高考作文写作是个系统工程,尤其要把文章写好,非一日之功。高考生要把作文写好,考场上要赢得阅卷老师的亲睐,也必须把握一定的方法,使自己的文章在同类作品中,有闪光点有出彩处。

作者单位:湖北仙桃市沔城镇沔城高中。

猜你喜欢
母语观点文章
母语
草原歌声(2020年3期)2021-01-18 06:52:02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放屁文章
观点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母语
草原歌声(2017年3期)2017-04-23 05:13:47
业内观点
营销界(2015年22期)2015-02-28 22:05:04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现代企业(2015年6期)2015-02-28 18:51:13
我有祖国,我有母语
新锐观点
清风(2014年10期)2014-09-08 13: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