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掌跖角化症1例家系报告

2014-05-28 08:50雷旭光薛令合张锐利
关键词:扁平角化显性

雷旭光,薛令合,张锐利

(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威海264200)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4岁。因双足底黄色角化斑块14年,于2013年8月12日就诊于我院。患者10岁时发现双足跟皮肤粗糙,逐渐增厚成蜡黄色、扁平局限性角质肥厚斑块,无明显自觉症状,随着年龄增长,皮损范围扩大至足跖、足趾等受压部位,步行时出现轻微刺痛感。2年前双手掌摩擦部位出现皮肤脱皮、粗糙,小指根部出现明显增厚、变硬的蜡黄色、扁平斑块。角膜无异常,颊黏膜无白斑,牙齿发育正常,无精神障碍。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不详。自行用刀片削除并用鸡眼膏外敷无效。既往体健,父母非近亲结婚,其母、舅父、外祖父有类似病史。

体检:发育正常,一般状况良好,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双足掌趾受压部位见蜡黄色、扁平、隆起的局限性角质肥厚斑块,质地坚实,表面粗糙,边界不清,中央较厚边缘薄,表面周边皮纹清晰,局部干燥,足跟部见皲裂有黄白色鳞片状厚屑,表面皮纹不清晰,无渗血;按压感觉迟钝,无自觉症状,关节活动正常,见图1。组织病理检查患者拒做。

家系调查:见家系谱图2。本例家系谱分析有以下特点:3代共22人中,有4例患者,患者外祖父14岁时足跟开始出现相似皮损,患者母亲和大舅发病年龄均为12岁,发病年龄都在10~15岁。所有患者角膜、口腔黏膜、牙齿均无异常。家系患者双亲中至少有一方患病(男女不定),先证者祖代与亲代男女患病不定,两男两女患有类似疾病,故属显性遗传。

图1 临床照片

图2 一家掌跖角化病家系图

2 讨论

掌跖角化病是一种以掌跖皮肤角化过度为特征的遗传性皮肤病。多数属于遗传而来,本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Rogaev等确立本病的遗传基因位点是在17号染色体上,与酸性角蛋白基因所在染色体区域相同[1]。也可表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有弥漫性掌跖角化病、播散型掌跖角化病、条状角皮病、进行性掌跖角化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通常伴有其他外胚层发育不良症状,此型包括:掌跖角化牙周病综合征、局限性掌跖角化病等。

发病机制为角质层增生旺盛所致,发病特点是幼年及学龄前发病,发病初期手掌和足底有轻微的角化,随年龄的增长日趋明显,最终导致对称大片角化过度皮损,表面光滑、坚硬,均匀呈半透明。由于角质层的过度增生,使皮肤失去弹性而皲裂。严重者可达真皮层而引起疼痛,指(趾)甲增厚、变形,过度角化和皮损可终身存在[2]。本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代代相传或遗传数代终止,可自幼发病,也可于儿童或青年期发病,但均有家族史[3]。遗传规律:患者双亲中有一个携带致病基因,患者同胞中的发病机率为50%,男女机会均等,多代连续发病,父母双方均没有病时,子女不会发病。

本例患者皮损主要表现为扁平斑块,呈胼胝样外观,本家系3代共22人中,有4人患本病,皮损表现很相似,患者双亲中至少有一方患病(男女不定),连续3代均有患者,代与代之间发病有明显的连续性,无隔代遗传,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证者10岁左右开始发病,家系中所有患者下一代的发病年龄明显比上一代提前,呈现典型的遗传早现现象(anticipation)。鉴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进行基因定位和建立产前诊断方法是控制该病遗传蔓延的最佳途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基因治疗技术的普及,相信不远的将来,此病能得到彻底的根治。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第4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74.

[2]李露霞,李锋,付建华,等.弥漫性掌跖角化病一家系[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6,23(6):368.

[3]吴瑞萍,胡亚美,江戴芳.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275.

猜你喜欢
扁平角化显性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不可判定性
3例易误诊脂溢性角化病例展示及分析
全球治理趋向扁平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为什么萤火虫会发光
冰棒棍书签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陶瓷扁平制品表面积的测量方法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