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2014-05-27 05:45张芳芳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知者课文文章

张芳芳

摘 要:学习最高的境界是乐,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巧妙组织,就能把每一个学生吸引到课堂中,并自始至终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关键词:乐学爱学;说读品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182-01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传统的课堂多为教师一人演独角戏,显得平面、单调、代办,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使学生乐学、爱学,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只有让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地、深入地、兴趣盎然地参与钻研,课堂就会充满思考、体验、交往的乐趣,语文课堂就会成为学生的乐园。

教学中,我比较重视课文的朗读,“文不读熟不开讲。”现在许多学生的读书存在很大的问题:添字丢字、读破句、唱读、数读……又怎么谈得上感情呢?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要求学生不仅确保正确、流利,就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逗号和句号要读出区别来,叹号和问号要读出不同来。

读可以促进学生感受世界、丰富情感、提高审美,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文章的艺术形象,同时也领悟到了优美精彩的语言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利用一些可行手段,尽量巧妙地组织课堂,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保持一种间断的兴奋状态,调动学习的激情,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一、重视预习―――七嘴八舌说课文

在教学中我注重读与说的互动性,“读能促说,说也促读。”当前学生语言表述能力比较差,当学生阅读了大量的文章,有了一定的积累,“说”便成了一种自觉的输出,从而既提高了朗读能力,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让学生预习课文,不见得多透多深,只要对文中某一点某一面有所感就行,可以说学到了哪些字词,可以说知道了哪一条信息,可以说对某句某段的理解,也可概括复述大致情节。由于要求起点低,不设什么障碍,只求读有所得,目的容易达到,所以不同档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很多时候这个环节气氛是很热烈的。

如讲《愚公移山》一课时,运用“通过预习,我知道了……”的形式说话,同学们的答案异彩纷呈:

有的说知道了山的位置(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有的说知道了移山的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有的说知道了移山路途遥远(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 ……

气氛空前高涨,同学们说观点说得不亦乐乎,找问题找得不亦乐乎,一节课不用我怎么讲了,该领悟的地方同学们都发现了,很多地方点到即通,轻松又高效,何乐而不为?

二、整体感知——摇头晃脑读课文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把一篇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美。就仿佛欣赏一幅油画,从远处整体上欣赏,我们常会不自觉地陶醉于美妙的境界中,但是,当我们在近处仔细分析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大块大块杂乱的颜料,没有丝毫美感而言,学课文也是如此,我们往往把一篇课文瓜分成部分、层次、段落、句子、词、字,条分缕析的研究,学生就欣赏不到文章的美,学语文的兴趣当然大打折扣。

“摇头晃脑”一词,灵感源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镜寿吾先生,尽管该先生是作者在本文并不推崇的对象,但他把头拗过去、拗过去忘我投入的诵读形象常令我感动。这里的“摇头晃脑”,我理解为:用不同语气、不同语调表现人物恰如其分心情和思想性格。所以我要求学生在多次的朗读中体会文章精髓。

三、难点突破―――津津有味品课文

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懂,读出字面背后的意思,做到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感悟形象;品读,做到赏析与反思、完善与修正相结合,将读写训练相结合,学以致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再现课文中所描述的情境,缩短学生与课文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身临其境,帮助学生感悟、理解课文。

在这个阶段,我往往采取一些简单有趣的手段:做动作、画地图、做导游、讲字源等方法引领学生对课文品味感悟。

1、《卖油翁》一课中,有句话“倪之,久而不去”,表现了卖油翁的不在意,对陈尧咨的射技并不十分赞赏,而又对自己的认识充满自信。如何理解这一点,让学生做个动作就心灵神会了。

2、《岳阳楼记》中,学生对当时的地理情况不太了解,我们干脆画起了地图,“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汇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地图一出,再结合诵读,同学们心里就豁然开朗了。

四、拓展延伸―――-意味深长拓课文

一篇课文学习结束,并不意味着它意义的结束人文精神的消失,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他的表层,浅尝辄止,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更广更深的去教会学生如何审美,如何做人。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语文所反映的价值是难用数字标出来的。

范中淹在《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超越时代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之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称为具有东方特色的人文精神,几千年来鼓舞了众多仁人志士。把学生引到这种境界,让他们在读中思考、辨别、分析、综合,从而提高做人的基本素养。

刘禹锡《陋室铭》,启迪学生面对物欲横流的今天思考我们该如何生活,如何正确树立贫富观。

我们的社会多么需要这种品德呀!几千年前的孔子早就教给了我们做人的品德,这也是当今人们多么需要补的人生一课呀!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孔子看来,学习最高的境界是乐,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巧妙组织,就能把每一个学生吸引到课堂中,并自始至终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我们的课堂也就会变得更加生机勃勃,风光无限,充满智慧和创造的快乐!

猜你喜欢
知者课文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古语积累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论语》佳句精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后知者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