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海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061-02
化学是初中学生的入门课程。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组织教学过程,有计划地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方式,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意志品质和创新精神,指导他们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养成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学习的能力打基础。然而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得当,教学评价单一等,都严重的妨碍了新教材实施效果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下面笔者结合我校现阶段的教学实际,对初中化学教学谈几点意见。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包括如下两个方面含义:1.学生是与我们教师平等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权利、尊严、思想感情和需要。2.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包括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同时又有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和幸福感。基于此,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二、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化学是学科的启蒙阶段,此时的学生好奇心强,富于幻想,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这是最容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具有神奇的魅力,它能揭示物质世界的无穷奥秘,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产生浓厚兴趣。因此,我本着“起始教学,兴趣为首”的原则从事化学课的教学工作。为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为确保试验成功,课前坚持预作实验,但实验现象不明显时,我们应与同行教师相互讨论,积极改进。在教学中,化学教师应坚持以精彩的实验引入,抓住学生的心弦,促使学生情绪高涨,以积极的态度,振奋的精神投入学习。在绪言课,镁条燃烧前后色、态的改变,燃烧过程中发出的耀眼的白光;铜绿受热由绿色变成黑色,试管壁出现晶莹的液滴,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牛奶一样的乳白色液体等实验现象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看了实验后有许多学生自愿报名,要参加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有的争着帮老师拿实验仪器,这都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兴趣起的重要作用。
三、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问题情境的设置要达到促使学习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这种以矛盾的冲突为基础的问题情境的产生和解决,就成为教学过程与学生发展的动力。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力求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教师要善于运用直观演示、化学问题、实验探索、趣味实验、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等方法和手段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教学的主阵地应该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三个方面,即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
教学准备包括:1.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比如:提醒学生在课前将本节知识浏览一遍,将重点和难点做好标记。2.“备学生”。即在确定上课思路及内容前要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原有的知识基础,顾及到各个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使教学内容有效的贯彻实施。3.“备教材”。即备课时 严格参照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充分挖掘各种资源,以夯实“双基”知识为主,拓展实用性和探究性。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新课讲述部分,要由浅入深,先把课标上强调的基础知识点交待清楚,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能以一种轻松、自然的心态进入到学习状态中,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讲授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通过有效的提问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如何。遇到比较难的章节,先下发学案,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课堂上多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不是被动地当听众;鼓励学生的笔记要有“个性”,既不要求学生的笔记按照板书一字不漏地照抄,而是根据其本身的掌握情况,随时标注出难点和体会。
教学的评价应围绕教学的有效性展开,即能体现出学生的掌握情况,也能指导教师在“二次备课”中更加完善教学设计。
五、指导学习方法,引领学生学会学习
书山有路“法”为径,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有效途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第一,要重视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亲手实验得出的结论在脑海中会形成永久记忆。第二,要注重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应该充分地考虑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开展探究性学习作为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一条线。第三,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重要知识要从不同方向和不同深度进行揭示,使学生对该知识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精选典型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解题的技巧,通过练习去整理知识,使知识在大脑中清晰化、条理化、网络化。
化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化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学习方式,即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等。总之,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本着新课程理念,用心钻研教材、教法,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态度的引领、学习方法的指导渗透于教学中,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水平。
(责任编辑 全 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