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教学法探索

2014-05-27 01:31巩雪雪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7期
关键词:日月潭小羊情境

巩雪雪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025-01

兴趣,指人的一种认知需求或爱好倾向,是推动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这一点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认识到了,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学生只有对某一方面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不断发现问题,一个接一个问“为什么”,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那么,怎样将兴趣带进课堂活动中 ,让课堂洋溢乐趣,充满活力呢?根据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我想谈一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探索和体会。

一、兴趣产生于循循善诱之中

现代教学的观念,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的主导作用,重心在“导”字上。也就是叶圣陶先生说的“引导启迪”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学生知识的生长点,摒弃那种千篇一律的平铺直叙的罗列式教学,精心设计好教学的悬念,不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思维的活跃性,这样才能使他们津津有味地学习,做探索知识的小主人,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例如我在教《狼和小羊》这一课时,针对最后一句话:“……说着就向小羊身上扑去。”提问:“小羊就甘心让恶狼吃掉吗?小羊的结局会如何?”学生对这一问题很感兴趣,便纷纷举手。有的说:“温和可怜的小羊被饿狼吃了。”有的说:“正在这危急的时候,猎人向狼开了一枪,把狼打死了。”还有的说:“这时,羊妈妈带着一群羊来了,他们经过战斗,终于战胜了恶狼……”当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这节课一直在情趣盎然的探求中进行的。

二、注意不同年龄学生兴趣的特点

不同年龄的孩子,他们的兴趣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只有研究了他们兴趣的不同特点和范围,才能在实施自己相应的教学方式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属于不稳定型的直接兴趣,即兴趣是由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而且兴趣保持的时间不会太长。针对学生这一兴趣特征,我常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静态”与“动态”的学习变换中保持住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我教古诗《村居》时,在熟读并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画出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从那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上,我看到了:那蔚蓝的天空中,黄莺飞来飞去,弯弯的小河旁,嫩绿的柳枝在春风中摇曳。一群天真浪漫的孩子在绿油油的田野里放风筝。这就是学生心中的诗意,这是诗意在学生的想象中的再创作。这些作品让我惊奇不已。再如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的《日月潭》一课的教学,由于采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而显得多姿多彩。教学开始,我以一个导游的语调在配乐声中向同学讲述:同学们,在我国宝岛台湾,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叫日月潭,犹如人间仙境,我们马上到那里游览一番。这时我身后大屏幕上出现了日月潭的风光录像,学生们着迷地欣赏那奇特的地形,群山环抱的碧绿的湖水,郁郁葱葱的山林……这有声有色的一段教学,立刻激起了学生阅读课文的浓厚兴趣,为他们学好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人的兴趣有一个特点,就是都伴随一定的情感在进行。上面说的《日月潭》多媒体教学虽然也带有创设情境的因素在内,但都不如让学生直接扮演其中角色来的生动。例如我在教《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在看图学文之后,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对故事有一个完整的印象,我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头饰,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小蝌蚪、鲤鱼妈妈、乌龟和青蛙,这时全班同学情绪高涨,显得很兴奋。表演的同学入情入境,对话的语气、语调逼真,动作神态活灵活现;在座的学生看得很入神,表演刚一结束,他们就跃跃欲试,急于表演……可见,创设情境,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多么重要。

四、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兴趣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学生有一个小小的进步,有一点点成绩,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对教师来说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赞美的话,但对学生来说,可能对他以后的成长产生影响。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这一点,当学生的作业进步时,就给一朵小红花;课堂上,当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时,我会面带笑容地说:“你真是个善动脑筋的孩子!”并及时组织学生讨论解答;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我会带动全班同学给他鼓掌……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带着浓厚的兴趣在探求知识的道路上不断进取。

总之,情趣教学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学生由于兴趣的提高,会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这对课堂教学效果,对他们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 刘凌芝)endprint

猜你喜欢
日月潭小羊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日月潭日月盼
不同情境中的水
软萌小羊诞生记
天目湖日月潭演绎的佳话
毛茸茸的小羊
狼和小羊
《日月潭》中的“像”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