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4-05-27 01:29高铭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7期
关键词:统计图月饼长方形

高铭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015-02

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新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从生活中挖掘素材,设计最佳方案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生活中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引入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环节,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入手,既贴近了学生生活,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使得枯燥单调的数学知识情感化、趣昧化,让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获得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

二、发挥生活教具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所以,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能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从生活中寻找教具,为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奠定基础。

一位教师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自设情境,把茶杯作为教具展开教学:老师这里有一杯茶,请你估计一下有多少毫升的水?想办法测一下到底有多少毫升的水?生讨论交流,可以用烧杯,可以用量杯(20毫升)。师然后演示倒水的过程,问:“倒了一量杯,茶杯中空的部分占整个杯子的几分之几?”生接着拿出自己的尺量出杯高多少厘米?倒了一量杯水后少了多少厘米?再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得出关键句“倒了一茶杯水的”,从而研究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思路。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

三、通过实践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发挥他们好动的特点和长处,亲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这样学习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

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首先可以用面积单位去拼摆给出的长方形总结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接着让学生测量计算课桌实际的面积。因为量的单位可能不一样,所以得出的数据也会不一样,但是它们的结果是相同的,只是有的是用分米量,有的是用厘米量。这样使学生在试一试的操作过程中明白了实际测量中单位使用的合理性。然后再大胆放手让学生联系实际操作:你愿意测量哪些长方形物体的面积?学生的视线转向教室,积极收集长方形物体的面,如黑板、玻璃、门、窗户等等,接着分组活动,在小组合作的实际测量中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学生不仅兴趣得到了激发,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也提高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这是皮亚杰的名言。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把活动原则实施于教学过程,就应放手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去发现,亲自体验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可操作的活动。如在教学“圆的画法”时,第一步: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从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看谁剪得又快又好。学生愉快地动手操作。结果,有的同学剪得不够圆,有的为了修剪成圆形越剪越小。讨论发现:如果能在纸上先画一个圆就好了!第二步:回顾圆的特征,结合纸张的特点,明白要先定好圆心,再定好半径把圆画下来。学生边思索边动手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学会了画圆的方法;又提高了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合理分析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合理想象,发展学生形象思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了统计图后,出示一张复式的同学们的饮食统计图。可以从蛋类、肉类、蔬菜类、鱼类、豆制类对学生进行统计。根据统计图,你从中了解哪些信息?对这些信息有何合理建议?学生根据统计图,充分了解喜欢吃什么蔬菜?什么不喜欢吃?由此进行合理想象,提出合理化建议。比如:学生有挑食现象,建议要吸收各种营养,要纠正偏食;建议食堂要提高烧菜水平……让学生在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理解的同时,更加贴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在分析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失去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让我们都做有心人,努力从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

(责任编辑 刘凌芝)endprint

猜你喜欢
统计图月饼长方形
我爱长方形
中秋节里吃月饼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月饼
分类数 不出错
一起来做月饼吧!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
月饼你喜欢啥馅的
如何选择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