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明
《2013年雅思年度报告》显示:随着“出国热”成低龄化趋势,低龄考生(10~19岁)对雅思的关注度占比已达到了32?郾8%。在过去的2012~2013学年中,雅思的初高中考生占整个考生比重超过30%,“留学低龄化”已势不可挡。
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在于部分国人对教育现状的不满和崇洋媚外心理的作祟。当下的中国教育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功利主义导致教育发展方向出现偏差,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育评价方式单一,教师受礼、体罚、虐童等师德滑坡现象,升学压力大,职业技术教育相对滞后,学术腐败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国人对于教育发展前景的悲观情绪,导致人们对于现行的教育滋生抱怨、失望等心理,从而产生了改善孩子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的思潮。如此一来,留学教育就顺势走进了国人的视野。再加上部分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他们顽固地坚守着“外国的月亮更圆”“外来的经才是真经”的错误观念。随着经济的逐渐富裕,部分习惯于跟风从众的国人,自然而然地便将留学视为改变孩子教育现状、培养人中龙凤的首要选择,把留学当作寄托教育梦想、实现人生目标的诺亚方舟。这样一来,留学低龄化现象就应运而生了。
作为一名教师,笔者认为,低龄孩子出国留学并不是一种理性的行为。
一方面,中国教育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虽然中国教育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政府和教育部门一直在努力改变这一现状。从2001年开始,国家推行新课改,力求在摸索中寻求教育改革的方向,在现实中突破应试教育的藩篱。如今十几年过去,不管是从教师的教学行为上看,还是从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上看,课改已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教育的春天正一步步走向我们。更何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第42条,已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行了战略部署。从“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到“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再到“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新提法、新举措都令人振奋、欢欣鼓舞。尽管政策的落实需要一定的过程,改革的深化需要一段时间的等待,但阵痛之后的初生喜悦还是让我们对中国教育的明天充满了无穷的信心和无尽的期待。从这个层面来说,我们实在没有理由对中国的教育持悲观失望的态度。
另一方面,汉语的复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预言,不久的将来,汉语很有可能代替英语,成为世界上最流行、最受热捧的语言。老子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为了迎接这种状况的来临,为了孩子更好地发展,学好母语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如果只是着急地送孩子出国留学,在外语教育的氛围里追梦,从而忽略了对汉语的学习,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那么,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做法。所以,从长远看,让低龄孩子出国留学,未必是明智之举。
更何况,国外也并非人生发展的天堂之地。看看近几年重返故土的“海归”数量变化情况,就能够明白这一点。据官方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有18?郾62万名留学生回国,相较于2010年上升了38%;而2012年,留学人员回国数量达到27?郾29万人,同比增长46?郾56%。想当初,那么多的国人不顾一切地往外走,期望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而如今情况又如何呢?大多数还不是迫于梦想的破灭,无奈中又回来了。而且,很多的“海归”在海外“众里寻他千百度”无果之后,最终“蓦然回首”,却发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还是“灯火阑珊处”的中国。这主要是因为,随着中国经济腾飞的步伐加快,相对于国外而言,国内为创业者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岗位会更多,为人才搭建的施展才能的平台也会更多。所以说,海外也并非是人生梦想发芽的乐土,我们实在没有必要不管不顾地把孩子往国外送。
总而言之,“留学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人对于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和期待,但盲目热衷于送低龄孩子出国留学,无疑是一种非理智的行为。
(作者单位:河南省西峡县城区第三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