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4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并指出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美好家园。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的发展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低碳经济 环境会计 对策 博弈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美丽中国”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并明确提出了“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如今,“低碳经济、生态文明”这一理念给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环境会计又是落实这一理念的重要因素。因为环境会计不仅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建立健全环境会计还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低碳化发展、增强公众的低碳环保意识,也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的相关概述
(一)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又称为生态经济,是在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亦是我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真正实现绿色发展的需要。
(二)环境会计
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融合了环境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主要用于研究自然资源消耗与自然环境占用的成本费用支出及收益等问题。其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及属性,并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对环境污染与防治、资源利用与开发等成本费用进行确认、计量与记录,并报告和披露环境资源的损耗与效益,从而能综合评价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最终达到经济与资源、环境、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的关系
(一)低碳经济是环境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低碳经济是将经济、环境与资源三者相联系的一种绿色发展、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模式。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而会计作为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其发展与完善必然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密不可分。
从理论上看,低碳经济这一发展理念为环境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下,要求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资源的消耗、环境牺牲的代价等纳入会计控制中,并对资源、环境保护等相关项目进行系统的核算与披露,这将会使会计能够更全面、真实地反映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效益;从实践上看,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环境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实务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条件。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下,将低碳经济价值观融入环境会计实务,并在实务操作中注重生态环境、资源等的成本、价值补偿,并全面、系统地进行环境会计核算,促进环境会计体系的不断完善。
(二)环境会计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必要措施与保证
环境会计将环境、资源等问题纳入会计的核算与反映中,并将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履行环境义务等环境信息进行全面、系统地披露,这对于正确、合理评价企业的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也是达到低碳经济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要求的必要措施与保证。
一方面,环境会计科学地明确了低碳经济发展中相应的成本与效益范畴。也就是说,环境会计体系的核算范围不仅仅是狭隘的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还包括该经济活动对相关环境、资源、社会等的影响,而这些环境、社会等影响因素又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环境会计正是将这些影响以会计核算的方式进行正确地反映和披露,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务信息依据;另一方面,环境会计的实施加强了企业的环境、资源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观念,提高了企业按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开展经济活动的自觉性,同时也将企业置于公众、社会的监督下,使得公众及社会的环保意识、责任意识也不断提高,这都将大大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
三、低碳经济下环境会计的研究现状
(一)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律作用不明确
目前,用于规范和指导我国会计的主要依据是会计法、会计准则、制度等,但关于环境会计方面的内容却极少涉及。而且关于建立与推行环境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不健全,配套的规章制度不完善,法律作用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
(二)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不成熟,缺乏健全的环境会计体系
由于我国开展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在环境会计的概念、目标、原则、基本假设及对相关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太成熟,缺乏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基础,也尚未形成系统的环境会计体系,这都将直接影响着实务中环境会计的核算与信息披露。
(三)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相对缺乏,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
环境会计是多学科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这就对环境会计队伍及相关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我国,环境会计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而且传统的会计知识结构更新不足、环境会计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严重阻碍着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进程。
(四)社会和政府的监督力度不够,缺乏环境会计体系的保障机制
随着低碳经济、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发展,公众、社会及政府对环境会计信息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但由于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强制要求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全面、系统的披露,而且没有相应的政府大力监管,也没有专门的审计组织进行独立的环境会计审计,使得环境会计的监督力度不大,缺乏环境会计体系的保障机制。
四、低碳经济下环境会计的发展与改进对策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环境会计相关准则、制度endprint
我国应建立和完善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项准则制度,不断提高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为环境会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
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环境会计的地位与作用,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核算方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办法等,使我国环境会计的核算、信息披露等方面更加统一和规范,使环境会计信息更具可靠性与可比性,不断提高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为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
(二)加强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会计体系
应在深入研究会计学理论与实务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构建全面、系统的环境会计理论框架,并形成科学、合理的环境会计体系。
我国环境会计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或是实务操作上起步都较晚,因此我们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广泛吸收、借鉴国外环境会计的先进理论和实务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及低碳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环境会计体系,并促进我国企业实现绿色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环境会计人员的培养,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
环境会计的有效实施,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扎实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不断更新与掌握环境会计的相关知识。一方面,要使会计人员充分掌握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核算方法,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实务操作;另一方面,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环保意识及责任观念,客观、真实地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同时,还应加强环境会计新知识的培训与教育,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环境会计的发展要求。
(四)强化政府、公众、社会的监督作用,提高全社会的低碳、环保意识
在此,为了更好地阐述政府、公众及社会监督的重要性,笔者基于博弈论的视角进行分析与研究:
首先,假设在市场中仅存在企业与公众,双方都是理性人,都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且参与博弈的双方都知道对方的策略以及各种策略的成本或收益。
然后,通过以下案例进行博弈分析: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需排放大量工业废气,若企业环保意识、社会责任观念强,其将选择安装废气处理器(即治理环境污染:对废气进行处理,减少大气污染),则需付出相应的环境成本A;若企业仅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罔顾环境、社会利益,即不安装废气处理器(排放废气,并不治理环境污染),则其无需付出任何成本。
那么,对于公众而言,对企业排放大量工业废气这一行为也将会有两种选择,抗争和妥协:
若选择抗争,公众将会为与企业交涉的费用、购买游行的设备等付出代价B。此时,企业也会采取回应,同样付出代价B;若公众选择妥协,也就是由公众自己解决污染问题,即公众为企业安装废气处理器(付出代价A),则企业也无需花费任何费用。
这样就出现以下几种结果:
如表1所示,当A
当A>B时,企业会选择排放(不安装废气处理器),此时,公众的最优战略也就只能选择抗争。这就得出了一个纳什均衡(排放、抗争),但社会福利帕累托最优状态还是无法达到。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将不会进行环境的治理,污染问题继续存在。
在A>B的情况下,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有另一种选择(排放、妥协)。但是,对于公众来说,废气处理器(治理环境污染)是一个公共品。即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只要别人安装,自己就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若人人都有“搭便车”的想法,最终的结果就不会有人真正付诸行动,环境污染也将继续存在。
此时,应该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对这样的现象进行控制,强制并引导这些企业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这个机构就是政府。因此,政府应明确其在经济、环境及社会等方面的监管责任,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全面、切实可行的监管机制。一方面,应加强法治。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监管;另一方面,应加强引导。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对企业应积极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引导,并提高企业、公众及社会的环境、社会责任意识。
通过强化政府、公众、社会的监督作用,提高全社会的低碳、环保意识,使得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更具客观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也使得我国环境会计能够有效实施,从而又进一步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赢”。
五、结束语
如今,我国雾霾天气的范围正不断扩大,环境污染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政府进一步加强防治力度、依法监督;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公众、社会也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企业、公众、社会共同参与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同时,要积极完善环境会计的理论与实务体系,加强生态、环境、资源补偿的财务核算,充分发挥环境会计的反映与监督作用,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彰显出建设生态文明美好家园、永续发展美丽中国的实干精神。
(廖斌,1985年生,广西玉林人,会计师,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分局。研究方向:财务会计、政府定价成本、成本监审)
我国应建立和完善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项准则制度,不断提高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为环境会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
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环境会计的地位与作用,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核算方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办法等,使我国环境会计的核算、信息披露等方面更加统一和规范,使环境会计信息更具可靠性与可比性,不断提高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为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
(二)加强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会计体系
应在深入研究会计学理论与实务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构建全面、系统的环境会计理论框架,并形成科学、合理的环境会计体系。
我国环境会计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或是实务操作上起步都较晚,因此我们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广泛吸收、借鉴国外环境会计的先进理论和实务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及低碳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环境会计体系,并促进我国企业实现绿色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环境会计人员的培养,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
环境会计的有效实施,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扎实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不断更新与掌握环境会计的相关知识。一方面,要使会计人员充分掌握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核算方法,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实务操作;另一方面,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环保意识及责任观念,客观、真实地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同时,还应加强环境会计新知识的培训与教育,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环境会计的发展要求。
(四)强化政府、公众、社会的监督作用,提高全社会的低碳、环保意识
在此,为了更好地阐述政府、公众及社会监督的重要性,笔者基于博弈论的视角进行分析与研究:
首先,假设在市场中仅存在企业与公众,双方都是理性人,都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且参与博弈的双方都知道对方的策略以及各种策略的成本或收益。
然后,通过以下案例进行博弈分析: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需排放大量工业废气,若企业环保意识、社会责任观念强,其将选择安装废气处理器(即治理环境污染:对废气进行处理,减少大气污染),则需付出相应的环境成本A;若企业仅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罔顾环境、社会利益,即不安装废气处理器(排放废气,并不治理环境污染),则其无需付出任何成本。
那么,对于公众而言,对企业排放大量工业废气这一行为也将会有两种选择,抗争和妥协:
若选择抗争,公众将会为与企业交涉的费用、购买游行的设备等付出代价B。此时,企业也会采取回应,同样付出代价B;若公众选择妥协,也就是由公众自己解决污染问题,即公众为企业安装废气处理器(付出代价A),则企业也无需花费任何费用。
这样就出现以下几种结果:
如表1所示,当A
当A>B时,企业会选择排放(不安装废气处理器),此时,公众的最优战略也就只能选择抗争。这就得出了一个纳什均衡(排放、抗争),但社会福利帕累托最优状态还是无法达到。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将不会进行环境的治理,污染问题继续存在。
在A>B的情况下,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有另一种选择(排放、妥协)。但是,对于公众来说,废气处理器(治理环境污染)是一个公共品。即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只要别人安装,自己就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若人人都有“搭便车”的想法,最终的结果就不会有人真正付诸行动,环境污染也将继续存在。
此时,应该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对这样的现象进行控制,强制并引导这些企业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这个机构就是政府。因此,政府应明确其在经济、环境及社会等方面的监管责任,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全面、切实可行的监管机制。一方面,应加强法治。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监管;另一方面,应加强引导。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对企业应积极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引导,并提高企业、公众及社会的环境、社会责任意识。
通过强化政府、公众、社会的监督作用,提高全社会的低碳、环保意识,使得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更具客观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也使得我国环境会计能够有效实施,从而又进一步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赢”。
五、结束语
如今,我国雾霾天气的范围正不断扩大,环境污染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政府进一步加强防治力度、依法监督;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公众、社会也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企业、公众、社会共同参与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同时,要积极完善环境会计的理论与实务体系,加强生态、环境、资源补偿的财务核算,充分发挥环境会计的反映与监督作用,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彰显出建设生态文明美好家园、永续发展美丽中国的实干精神。
(廖斌,1985年生,广西玉林人,会计师,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分局。研究方向:财务会计、政府定价成本、成本监审)
我国应建立和完善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项准则制度,不断提高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为环境会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
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环境会计的地位与作用,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核算方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办法等,使我国环境会计的核算、信息披露等方面更加统一和规范,使环境会计信息更具可靠性与可比性,不断提高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为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
(二)加强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会计体系
应在深入研究会计学理论与实务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构建全面、系统的环境会计理论框架,并形成科学、合理的环境会计体系。
我国环境会计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或是实务操作上起步都较晚,因此我们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广泛吸收、借鉴国外环境会计的先进理论和实务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及低碳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环境会计体系,并促进我国企业实现绿色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环境会计人员的培养,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
环境会计的有效实施,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扎实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不断更新与掌握环境会计的相关知识。一方面,要使会计人员充分掌握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核算方法,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实务操作;另一方面,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环保意识及责任观念,客观、真实地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同时,还应加强环境会计新知识的培训与教育,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环境会计的发展要求。
(四)强化政府、公众、社会的监督作用,提高全社会的低碳、环保意识
在此,为了更好地阐述政府、公众及社会监督的重要性,笔者基于博弈论的视角进行分析与研究:
首先,假设在市场中仅存在企业与公众,双方都是理性人,都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且参与博弈的双方都知道对方的策略以及各种策略的成本或收益。
然后,通过以下案例进行博弈分析: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需排放大量工业废气,若企业环保意识、社会责任观念强,其将选择安装废气处理器(即治理环境污染:对废气进行处理,减少大气污染),则需付出相应的环境成本A;若企业仅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罔顾环境、社会利益,即不安装废气处理器(排放废气,并不治理环境污染),则其无需付出任何成本。
那么,对于公众而言,对企业排放大量工业废气这一行为也将会有两种选择,抗争和妥协:
若选择抗争,公众将会为与企业交涉的费用、购买游行的设备等付出代价B。此时,企业也会采取回应,同样付出代价B;若公众选择妥协,也就是由公众自己解决污染问题,即公众为企业安装废气处理器(付出代价A),则企业也无需花费任何费用。
这样就出现以下几种结果:
如表1所示,当A
当A>B时,企业会选择排放(不安装废气处理器),此时,公众的最优战略也就只能选择抗争。这就得出了一个纳什均衡(排放、抗争),但社会福利帕累托最优状态还是无法达到。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将不会进行环境的治理,污染问题继续存在。
在A>B的情况下,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有另一种选择(排放、妥协)。但是,对于公众来说,废气处理器(治理环境污染)是一个公共品。即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只要别人安装,自己就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若人人都有“搭便车”的想法,最终的结果就不会有人真正付诸行动,环境污染也将继续存在。
此时,应该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对这样的现象进行控制,强制并引导这些企业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这个机构就是政府。因此,政府应明确其在经济、环境及社会等方面的监管责任,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全面、切实可行的监管机制。一方面,应加强法治。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监管;另一方面,应加强引导。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对企业应积极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引导,并提高企业、公众及社会的环境、社会责任意识。
通过强化政府、公众、社会的监督作用,提高全社会的低碳、环保意识,使得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更具客观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也使得我国环境会计能够有效实施,从而又进一步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赢”。
五、结束语
如今,我国雾霾天气的范围正不断扩大,环境污染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政府进一步加强防治力度、依法监督;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公众、社会也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企业、公众、社会共同参与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同时,要积极完善环境会计的理论与实务体系,加强生态、环境、资源补偿的财务核算,充分发挥环境会计的反映与监督作用,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彰显出建设生态文明美好家园、永续发展美丽中国的实干精神。
(廖斌,1985年生,广西玉林人,会计师,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分局。研究方向:财务会计、政府定价成本、成本监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