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飞
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使人刻骨铭心,回味无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精彩的细节描写,好的细节描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写出的作文既无个性也不生动,让别人读来索然无味,缺少感染力。仔细分析了这些文章,我发现,他们的文章就是缺少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极力培养学生捕捉细节,善于描写细节的能力。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我觉得,培养学生细节描写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重视赏析,感受魅力
以欣赏为基础,让学生感受细节描写的魅力。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精彩细节,分析其在丰富文章内容和深化主题上起到了什么作用,然后进行有意识的写作训练。
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以精彩的细节描写展示作家的功力,凸现作品的风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反复揣摩。说到细节描写,不能不说朱自清的《背影》,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作者用朴实的文字描写了父亲去给我买橘子时的情景,他写了父亲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攀上爬下,这些都是如实的描写,洗尽铅华,保存本色,至真至朴,细细道来,将父子情深表现得淋漓尽致。真实生动的细节,通过简洁准确的语言,传神地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极大地增加了艺术的魅力。“于细微处见真情”,这些出自名家之手的细节描写,别出心裁,匠心独运。学生在品味的过程中明白了人物细节描写,往往最直接体现在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一次心理活动、一个印象上,这些都可以成为作文的细节描写。
2.寻找“空白”,加工训练
其实,我们教师只要认真研究自己的文本,就会发现:课文中有神态细节、动作细节、对话细节等,但字里行间往往留有“空白”,给我们留下无限的细节描写空间。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空白”,重视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细节加工训练,以想象为翅膀,真实展现当时的情景,做到读写结合。例如在《半截蜡烛》一课的教学中,有这么一处“空白”:“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补白”:此时此刻伯诺德夫人会想些什么呢?她的心中会有什么期盼呢?通过这样的“补白”,既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感悟出习作方法。长此以往,这样的训练会自然而然地引领学生,在习作时就会有意识地进行细节描写,从而使习作更生动、有趣。
3.评改习作,侧重“细节”
习作评改是语文写作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将细节描写纳入评改教学的重点是很有必要的。在习作评改课上,应该抓住其中的代表,从一篇篇具体的习作中,让学生感悟到细节描写的魅力。比如可以让学生找到自己习作最得意的一处细节描写,读出来,全班评议。也可以让学生找出习作中缺乏描写的一个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填补”细节描写。在这种及时的交流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细节描写的关注,培养学生细节描写能力。
4.比较训练,比中求知
习作课上,教师应该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这种强化训练不但提高学生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细节描写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我们的做法是,先出示一段缺乏细节描写的句段。例如:
这次运动会,我参加长跑。跑得很快,后来累极了。可是,我想到要为班级争光,就鼓起了勇气,坚持跑到了终点。
接着,引导学生再现比赛场面,对这段话进行细节描写,描写出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等。然后出示其中一段较好的细节描写片段,例如:
这次运动会,我参加长跑了。枪声一响,我就像支离弦的箭拼命向前冲。可是还只跑到一半的时候就渐渐感觉上气不接下气了,胸口像要爆炸似的,头晕目眩。腿也像灌了铅,怎么也迈不动了,心里只想趴下。正当我快支撑不住的时候,突然瞥见班上有的女同学,正向我挥舞着双手,脸涨得通红,在跑道外面,一边跑,一边喊“加油!”“加油!”听到这么有力的喊声,顿时我的浑身好像一下充满了力量,脚步渐渐又轻快起来。
引导学生赏析,感悟。最后,在范文的指引下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描写片段,选择优秀习作展示。这节作文课,通过“再现—描写—对比赏析—修改—展示”这一流程,让学生得到专项强化训练。我想,学生在细节描写方面定有长足的进步,长此以往,学生细节描写的能力也定会提高。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不但适用于生活,也同样适用于习作。只要方法科学,持之以恒,就一定能逐步提高学生习作中细节描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