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65岁的肖春良,是贵州镇远县江古镇蚂塘村党支部书记,又是名气不小的艺术家、农民作家。因在新疆国防工程一次施工中受伤,他还是二级伤残退伍军人,左眼0.2视力,右眼失明。他带领全村走上致富路,是群众的领头雁和百姓的主心骨。他创作了100余万字的农村文学作品和大量书法作品,被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委、镇远县委分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返乡当支书
1984年,二级伤残军人肖春良回到阔别14年的家乡——贵州省镇远县江古镇蚂塘村。看到家乡父老仍在温饱线上挣扎,他心急如焚。
5年后,肖春良挑起村支书这副担子。他拖着伤残身躯,跑县跑州,与各级水利部门“磨牙”,从而使肖家溪、大溪沟、深屯三个小型水库的项目得以落实。这不仅解决全村的人畜饮水问题,而且改变了蚂塘村自古挑水下秧的历史,让群众从靠天吃饭的茧壳中跳了出来。
蚂塘村三个大寨三个姓,村两委受制于族派影响,不团结。肖春良一上任就打破这一格局,因而引起个别村民的打击报复。为了大多数村民的利益,肖春良都顶了过来。老百姓终于看到了希望。
可是到了1993年,肖春良旧伤复发,不得不放下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
1994年-2004年,蚂塘村两委班子出现懒、软、散问题,各项工作一落千丈。领导痛心,群众伤心。
2005年,肖春良临危受命,重挑蚂塘村支书的重担。他先抓班子建设,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党员做到的,支部一班人必须首先做到;要求支委们做到的,支部书记必须首先做到。
他积极奔走,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得农业发展资金18万元,建设2公里的镶边机耕道,及2500余米的防渗渠道。一件件实事,群众看在眼里,渐渐扭转对村两委的看法。肖春良复任当年,蚂塘村党支部就被县委授予“五个好党支部”,他本人也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蚂塘村土地资源丰富,可大部分都是三年两不收的“望天田”。2008年,他和村两委抢抓机遇,争取到黔东南州第一个现代烟草示范园项目落户蚂塘村,总投资558万元。
肖春良认为,联产承包负责制对解决农村人口的温饱功不可没,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他在思考如何做好土地这篇大文章。
肖春良夜以继日,苦口婆心去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使他们逐步转变传统观念,在不违背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在示范园内大胆尝试土地流转。
示范园建设初期,老百姓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在搭建育苗大棚时,各人自扫门前雪,不愿帮助劳力相对较弱的农户。
肖春良得知后,第二天一早,他花了500多元,买了鸡鸭、香烟,请人办起酒席。人来齐了,入席吃了酒饭发了烟,他才告诉大家去帮劳力弱的农户搭烟棚。村民听后个个羞愧难当,悄悄地退了烟就去地里搭棚去了。
示范园终于建成了:建设了2公里输电线路,1公里主干路,5.9公里的镶边机耕道,7个高位水池,25公里输水管网,4座智能化育苗大棚,32间卧式密集型烤房群,3000平方米选辫烟雨棚,以及配电房、卫生间、电脑操控室等附属设施。当年有专业烟农32户,种烟650亩,基本实现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机械化及科学烘烤,产清香型优质烟叶20余万斤,实现产值124万余元,以后逐年递增,到2013年已超过400万元。
蚂塘村人均年纯收入从2007年的不足1000元,到如今7600元。说起如何当个好干部,肖春良说:“当好村干部要有四个条件:正派、大公无私、团结村委、实干。作为村干部,不要想去捞什么好处,包括家属,也要做好精神和物质倒贴的准备。”
放飞文学梦
肖春良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人,正如有的记者所说:“在大街上碰到肖春良,没人会把‘作家二字与他联系起来。他就是一个上街来办事的老农。”
“谁说你水浅地皮薄/谁说你落后又偏远/座座奇峰异岭/是您坚强的脊梁/片片广湾调坝/是您博大的胸怀/甘泉是您不竭的乳汁/青山是您不衰的容颜/御笔下/有您儿女的美名/军旗上/有您儿女的鲜血/您曾是将军的故乡/您曾是英雄的家园/您曾是富翁的摇篮/您一步一个希望/您一笑一个辉煌/请摘下神秘的面纱吧/伟大的母亲/让世人一睹您/新世纪的风采。”
这是肖春良描绘家乡的一首诗。他思想丰富,感情细腻,爱家乡胜过爱自己。是的,江古镇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始海百合化石,揭示生命起源;悬岭古城遗址,重现罗施鬼国;惊世摩崖天书,难倒天下名士;百万富翁故居,更叹创业艰难……肖春良用那支会说话的笔倾诉着对家乡的情和爱。
在蚂塘村那个山旮旯里,每天夜深人静后,总还有一盏灯在亮着,那就是肖春良的家。江涌洪波续旧梦,古传佳韵填新词。20多年来,肖春良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床当桌,夜为伴,陆续创作长篇小说《女人万岁》等100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中,短篇小说《惶惑》获1985年度《黔东南报》文艺创作一等奖;《清明》获2002年《小小说选刊》“黄河杯”全国征文优秀奖;《低保》获2011年《小说选刊》第二届全国笔会三等奖。散文《功臣》获2012年《散文选刊》优秀奖、中国散文学会“当代最佳散文创作奖”……
文学创作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肖春良自己知道。他只上过初中,只有0.2的视力,他还要上山耕地,下水犁田,还要照顾20多年一直瘫痪在床的老伴,为家人劳作求生活,为村民操心谋发展。
肖春良凭着对文学的热爱与坚守,卖掉耕牛,自费到鲁迅文学院学习。他的举动感动了老师和同学,个个筹钱给他,叫他回家把牛赎回来。
当他拿起笔来写小说时,有无数人曾经讥笑过他。他的小说获奖时,还有人怀疑他,认为是抄袭别人的作品。肖春良以自己的一步步成功,让人刮目相看,也使那些识马的伯乐们津津乐道。
肖春良的衣袋里总装着一个小本子,灵感来时便立刻记下来。一日,他正犁一丘大田,牛走得很快,泥坯像翻书一样。肖春良心里陡然一亮,忙喝住牛,掏出本子,记下那闪现在眼前的诗句:
“你读过干田大册吗/你读过拱背犁经吗/锃亮的犁铧/翻着古老的经文/一页页/一行行/散发出醉人的馨香/祖祖辈辈用血汗浸泡的种子/去点评经文的字里行间/于是长出/一棵棵玉米/一棵棵稻麦/一棵棵高粱/春华秋实/周而复始/养我龙的传人/壮我龙的脊梁。”
肖春良是用心和血去创作的。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郁,文化底蕴深厚,老百姓很喜欢。
肖春良不仅执着于文学创作,而且酷爱书法,他的书法作品如行云流水,大气磅礴,深得行家的肯定。近年来,他先后荣获“第三届楹联书法篆刻大赛”联墨百杰提名奖;“草书杯”中华同体书法创作竞赛百佳提名奖;中国福文化书画大赛优秀奖;第三届“当代羲之奖”中国书画家作品邀请赛金奖……
“硝烟散去只眼盲,奥翁作则莫悲伤,身残志坚为百姓,情深爱厚歌家乡。”肖春良一生以奥斯特洛夫斯基为榜样,用自己朴实的文字和优美的书法与繁华的世界对话,让世人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生活之美。
(贵州省镇远县委宣传部供稿)
(责任编辑:单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