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湛
《“立体声”中的非洲:现代主义、音乐和“泛非团结”》
(Africa in Stereo)
作者:雅吉(Tsitsi Ella Jaji)
牛津大学出版社美国分社,2014年出版
“立体声中的非洲”是个奇怪的标题,但是偏偏确切地表述出了从1890年到2011年非洲人对“美国黑人音乐”(即African American music)的感情变迁,并分析了这段文化史背后的原因。作者雅吉认为,美国黑人音乐对于维护加纳、塞内加尔和南部非洲各国的团结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他将这种文化上的纽带衍伸开去,赋予了一个名号:“立体现代主义”(stereomodernism)——因为除了音乐,还有小说、诗歌、电影、录音和音乐节之类的现场演出让整个非洲的政局逐渐稳定,百姓的情绪得到安抚,甚至启发了一大批非洲作家和导演在这些艺术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除此之外,书中“黑色非洲”的文化如何在美国本土生根发芽,也是个颇为不错的话题。如果说单纯的音乐学可以很好地与社会学结合起来,《立体声中的非洲》应该是一个榜样。
《“附属”打击乐器的指南》
(The Art of Percussion Accessory Playing)
作者:加沃德·瓦利(Garwood Whaley)、安东尼·西隆(Anthony J. Cirone)
Meredith Music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
这是一本丰富的打击乐器入门书,收录了共十七种平日容易被忽略的“附属”打击乐器的特性、背景、选购诀窍和基本演奏法,其中包括响棒(claves)、“西洋”木鱼(wood block)、“中国”木鱼(temple blocks)、古钹(antique cymbals)、卡巴萨(cabasa,也叫珠网沙槌)和响板(castanets)等等。因为很多“附属”打击乐器之间都有着相似性和举一反三的地方,本书将它们的技术要点汇集成册,并提供了技巧培养的小练习。每一段小练习都清晰地说明了怎么练、为什么要这样练以及最终效果如何等等。作者还准备了进一步迈入正式演奏之门的标准曲目,有些是小乐队版,有些是交响乐团版,应该是市面上为数不多的冷门打击乐器使用指南,值得乐手们和爱乐者们参鉴。
《维吉尼亚·伍尔夫和古典音乐:政治、美学和形式》
(Virginia Woolf and Classical Music: Politics, Aesthetics, Form)
作者:爱玛·萨顿(Emma Sutton)
爱丁堡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
与其说这是一本论文集,不如说它是一次别出心裁的调查汇总——音乐到底对英国女作家维吉尼亚·伍尔夫的写作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在这次独特的研究中,作者萨顿遍数了伍尔夫几乎所有的长篇小说以及部分短篇小说和散文,发现它们涉及到了许多对古典音乐曲目的讨论,比如巴赫、莫扎特、贝多芬与瓦格纳,数量还真不少。伍尔夫的小说并不是单纯地探讨音乐,而是对音乐与政治、社会之间的联系特别敏感。她对音乐的议论往往折射出她潜在的,如对民族认同、社会阶层、反犹主义、性倾向或和平主义等事物的理解,因此拿来讨论一番并不是“小题大做”。本书还认为,古典音乐的种种形式,从赋格到浪漫主义歌剧,也对伍尔夫的文学叙事技巧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她所受到过的音乐教育更是从很早开始就决定了其美学观念。伍尔夫的身份不仅是一个倾听者,也是音乐家们的朋友,因此在她的手中诞生了不少所谓的“音乐化”(musicalized)的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件令我们感到意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