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语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2014-05-26 07:00吴荣涛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创新型语文教学原则

吴荣涛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语文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活课堂,变灌输式教育为创新型教育:走出误区,确立正确的语文教学原则;推陈出新,创造科学的语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型;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88-01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语文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人们都在寻求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度的最佳途径。我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觉得: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活课堂,变灌输式教育为创造式教育。

一、走出误区,确立正确的语文教学原则

语文教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发展,就必须改变现有的以教师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前我们常说某位语文教师课“讲”得好,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并以此判定这是一位好教师。用发展的语文教学观点来审视,这个结论不一定正确,如果一堂语文课主要是教师“讲”、学生 “听”,那么学生除了获得某些知识外,他们读写听说能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养成又从何谈起呢?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破除课堂上“老师讲到底,学生听到低”的注入式教学。语文作业“学生做到底,老师批到底”的弊端和陋习。具体来说,语文教学必须走出以下四个误区:第一、盲目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第二、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客观分析”代替学生的“主悟”。第三、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脱节,写作训练以教师的“传授技巧”代替学生的“写作实践”。第四、训练就是做题。语文课既然以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为主,而能力必须靠学生自己“反复的历练”才能形成,那么语文应该以训练为主。

出现上述四个误区的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越俎代庖,结果费力不讨好,费时不少,收效甚微。所以,我们必须确立符合语文学科特点和中学语文新课标要求的、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科学教学原则。

二、推陈出新,创造科学的语文教学方法

语言文字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又随着社生活的变化而发展,只有当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主动地去接近它,学习它,才可以理解它,掌握它,运用它。语言文字除了具备工具性这一本质属性外,还带有很强的人文性,只有学生大量占有它,思想才会高远深邃,情感才会丰富多彩,个性才会发展张扬。为此,课堂教学要突出“精讲多练,读写结合,探究为主”十二个字,具体操作如下:

1、课文分类对待

精读篇目,主要实施“范例教学法”;略读篇目主要实施“自学辅导法”,其他篇目为学生自读篇目。

2、合理分配时间

每堂课教师的讲授时间要严格控制在15分钟以内,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堂课从第5分钟到15分钟,是被心理学所证明了的“线段黄金分割点”,是中学生一堂课中注意里最集中、感知思维最活跃、理解感受能力最强的时间。要把这段时间完全交给学生。

3、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作为现代中学生,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是中学语文课的基本任务,是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好必要的“底子”。在语文课上,决不能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对常见的、常用的文字和词语应读准字音、写对字形、理解含义并能熟练应用,对常出现的生字、生词,也应该做到可以认读,理解含义并学会运用。

4、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语文课上,教师要给每一个学生说话的权利、听话的机会。或结合课文学习让学生复述内容、回答问题、归纳要点、迁移联想;或另设专题让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听要听得懂,能够抓住中心和要点;说要说普通话,做到发音规范,语言得体,意思明确,条理清楚,态度自然。说话方面,首先要进行鼓励,让学生想说,敢说;其次要传授知识,训练技巧,让学生会说;最后要通过反复的练习,使学生说好。听话方面,主要是加强听话指导,让学生会听,听好,记得住并写得下。

5、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阅读不仅是人类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方式,而且还是训练思维、锻炼想象力和培养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一定要树立“阅读本位”的思想,并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语文课上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东西都加以头头是道的分析,要让学生把握一篇文章,最要紧的是让学生去读,反复地读。每篇文章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至少读3—4遍,对于文质优美的经典篇章和精要段落及优美语句,要求学生当堂背诵,在阅读教学方面,首先要训练语感,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其次要传授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比如速读、跳读、朗读、诵读、美读等等,提高阅读效率,强化阅读效果;再次要重视体悟,要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体味,并且有所收获,有所得;最后要重视积累,该把握的要把握,该背诵的要背诵,增强人文内涵的积淀。在阅读理解方面,要允许学生有不同一般的、创造性的理解,教师不要用已有的“定论”或“成见”来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因为“一百个读者眼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而每一个不同的“哈姆雷特”都是合情合理的。都是一种可贵的“创造”。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2] 李育芳.规范教学评价 促进语文教学[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 2003(10)

猜你喜欢
创新型语文教学原则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