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悦阳
崧泽,一个地处上海西部腹地的普通村庄,却被誉为“上海之源”——上海地区最早的古文化在此发现,上海先民最早的生活足迹于此起步。
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和布展,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将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正式开馆。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主题为“历史的剪影、聚居的村落”,充分体现了“现代风格、传统底蕴、原始符号”的遗址博物馆特点。据设计方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陈剑秋介绍,小桥、流水、村落和庭院的布局很好地契合了青浦周边江南水乡的人文地貌及水系纵横的自然地貌,具有强烈的聚居感,加上所选色调和洞石材料皆反映了当时的生存环境,让人一走进就能沉淀下来。
发现崧泽遗产
“崧泽”的意思是指“吴淞江流域湿地中的一块高地”。距今7000年起,上海地区海岸东扩,陆地抬升,开始适合人居。6000年前,属于马家浜文化的人群来到上海。崧泽这片水边高地成为上海先民最初的家园。
马家浜文化是太湖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约6000多年,而崧泽文化的命名主要是根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发掘成果。在崧泽遗址假山墩的发掘中,中层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墓地,集中了百余座墓葬。墓葬中随葬的器物不同于下面地层中的马家浜文化,也与后来的良渚文化有较大差别。因此,中层墓葬所代表的这类遗存被考古学界命名为“崧泽文化”。崧泽文化存在的时间大致在距今5900-5200年之间,这也是第一个以上海地名命名的考古学文化。
可以说,马家浜文化是上海最早的原始文化,但创造这一文化的人群一直未被发现。直到2004年春考古学家对崧泽遗址进行了第五次发掘,终于有了前所未有的发现。这次发掘清理了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墓葬7座,其中6座为单人仰身直肢葬,1座为俯身葬。其中俯身葬墓中的遗留头骨保存较好,经鉴定是一名年龄在25至30岁之间的男性——这些墓葬里发现的上海地区最早先民遗骨,叫做“上海第一人”。崧泽遗址博物馆将发现的头骨,结合先进的成像技术,复原了其容貌,只可惜躯体部分已经腐烂,为什么俯身被埋也成了一个谜。
崧泽还有“上海第一稻”。1961年崧泽遗址发现的炭化稻谷遗存,是上海出土的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作为中国考古发现中最早有确凿地层依据的材料,崧泽为中国稻作起源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中国长江流域是水稻的起源地,迄今我国境内发现的5000年前有人工栽培稻遗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已经超过80处,它们构成了一个水稻起源和早期发展的完整链条,而崧泽遗址所代表的上海地区,正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004年发现的“上海第一房”是一座地面式建筑,平面圆形。墙体共有15个柱子腐烂后留下的直立式的洞。虽未发现墙体、屋顶等,但博物馆根据柱洞形状、排列状况和内在布局,利用文物保护的高科技和先进的手段将它复原成类似于后代的谷仓尖锥顶。如此遮风避雨、安身休憩的最早居所实实在在地证明了上海先民已逐渐脱离颠沛流离的游猎生活,向着相对安定的农业经济发展。
1987年崧泽遗址发现的马家浜文化时期的水井,是中国出土年代最古老的直筒形水井,表明上海是我国最先发明了找水和储水先进技术的地区。上海虽然水资源丰富,但因地势低洼,江河常常涨水泛滥导致浑浊不净,咸潮倒灌也会影响水质。为了获得稳定和清洁的水源,先民们发明了开凿水井,既提高生活饮用水质量,又有蓄水灌溉、加工玉石器等生产用途。从马家浜文化土壁井,到崧泽文化竹箍苇壁井、良渚文化木壁井、周代石圈木壁井、汉代陶圈井、唐宋时期的榫卯接缝砖壁井、直至明清时期的瓦壁井,完整呈现了一个凿井技术持续发展的历史轨迹,彰显了上海先民开拓创新的智慧和本领。
展现崧泽遗产
考古学家通常能从古人类的遗骨中获取许多宝贵的信息,比如根据葬式葬俗和随葬品推测当时社会的贫富分化情况和组织形态;运用体质人类学研究墓主人的性别、年龄、死因、生前健康状况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测定墓主人的生活年代,分析食谱,判断人种族属,推测其成长和活动的地区等。从崧泽先民死后的墓地我们看到,每个墓中基本都有若干件随葬品,以陶器为主,有的有少量的石器、玉器。随葬有石斧等生产工具的,墓主人为男性,而颈部佩戴玉璜下葬的墓主人则是女性,体现两性之间已经出现了某种差异。
崧泽文化对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贡献巨大,它上承马家浜文化、下启良渚文化,在科技水平和生产力上有了重大进步。尤其是管钻穿孔、犁耕农业和快轮制陶等技术发明,都反映出崧泽文化时期生产力的重大进步。此外,它还有较为完备的宗教信仰和一定的礼仪制度,从一系列宗教、祭祀的礼器和遗迹上,我们可以看到已出现了凌驾于一般人之上的首领型贵族人物,社会开始进入文明起源阶段。
遗址博物馆利用有根据的视频复原技术以及幻影成像技术,用逻辑串联起了考古人员发现遗址的过程。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高蒙河表示,这样的高科技展现古今穿越的场景在国内博物馆中的应用十分之少,崧泽遗址展览的这一大亮点能将考古与观众很好地联结起来,增加学科性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他希望此举能给博物馆的展览形式带来新的创意,给予参观者直观的现场感,加深公众对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真正把文物考古转化为文化利用。
自被发现起,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掘、保护和研究,到如今遗址博物馆的建成,崧泽不仅成为大遗址保护利用的实践垂范,更是传承上海古今史脉的精神家园。穿越时空隧道,追溯文明滥觞,崧泽遗址向我们展示了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带我们领略了考古发现之美。徜徉其中,恍若一段奇妙的穿越之旅。先民开创之功,上海人文之始,中华文明之脉,尽在崧泽遗址博物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