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通过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的贸易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的出口贸易竞争性较低,出口潜力比较大;中国的出口结构与俄、哈的进口结构结合度较高;中国的进口结构与俄、哈、白关税同盟的出口结构结合度较高。从进口结构和出口结构都证明了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的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说明双边的贸易存在很大的贸易潜力。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拓展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发展贸易关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俄白哈 贸易竞争性 贸易互补性
引言
2011年7月起,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三国关税同盟正式取消关境。这一同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三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与合作。根据俄罗斯方面初步估计,三国间撤销了相互之间的关税后,各国间的贸易额每年可以平均增长40%,年均GDP可以提高15%。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之间,其贸易量将会增加两倍。俄白哈关税同盟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占世界市场的份额分别是2.16%和2.03%。2000年到2010年期间,关税同盟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增长了3.8倍和4.6倍。2011年,关税同盟成员国间贸易较2008年增长了18.3%,占同盟总贸易额的13.64%,而同盟对外贸易缩水了2.39%。2011年,同盟内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增长了12.87%和28.52%。俄、白、哈三国共同下调了消费类电子商品的进口税率,特别是小型家电的进口税率,为中国扩大该类商品的出口提供了新机遇。关税同盟使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的大宗商品税率上调,会对中国出口造成冲击。从短期来看,俄、白、哈关税同盟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给中国带来利益。
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贸易增长情况分析
(一)从贸易规模分析
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的贸易合作在逐步加快,双边的贸易额逐年增加,2005年的贸易额为364.79亿美元,到2011年增加为1055.38亿美元,年均增长19.37%。从贸易比重看,中国与俄、白、哈的贸易额占中国总贸易额的比重,从2005年的2.57%上升到了2011年的2.9%。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的贸易额仍旧比较低,其中与俄罗斯的贸易额最大,其次是哈萨克斯坦。因此,在适应新的贸易格局的形式下,要积极拓展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的经贸关系,对拓展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的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从贸易商品结构分析
从贸易商品结构看,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出口商品结构仍旧需要不断完善,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逐年提高,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在2006年到2011年期间,中国出口到俄、白、哈关税同盟的工业制成品占中国出口到俄、白、哈总值的比重由2006年94.598%变化为2011年94.557%,变化程度不大,大致呈水平状态。而初级产品的比重由2006年5.401% 上升到2011年5.443% ,上升了0.043%。在2006年到2011年期间,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的贸易结构稳定,轻纺橡胶矿冶及其制品(SITC6)、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7)、杂项制品(SITC8)3类产品的比重较高,都达到20%以上。
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在一定的时间内对两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比较,可以较为直观地得出两国的贸易竞争性和贸易互补性。因此,本文构建了贸易竞争指数和贸易互补指数。数据来自UNCOMTRADE数据库,商品分类标准为SITC Rev1。SITC 将所有贸易商品分为十大类,其中0~4类大多为初级产品,6和8类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制成品,5、7和9类大多为资本或技术密集型的制成品。
(一)贸易竞争指数(CI指数)
在一定时期内,对两国的出口结构进行比较。如果两个国家的贸易结构相似,则两国之间可能存在激烈的出口竞争。贸易竞争指数又称CI指数,是专业化系数(CSm)和一致系数(CCm)系数的算术平均数。如果两个国家的出口结构完全相同,则两个指标都为1,贸易的竞争力是非常高的;反之,如果两个指标都为0,则表明两国的出口结构不同。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性,我们用两组指标取代一组指标。我们最终定义数据为CI,它表示两个系数的算术平均数。
从表1可以看出,第一,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的贸易竞争性指数分别为
0.2723、0.3386、0.0904,这些指数数值都不大。因此,贸易竞争性较弱,即中国的出口与该关税同盟的出口结构相似度较低。第二,从表1中的贸易竞争性指数还可以看出中国与白俄罗斯的贸易竞争指数一直呈下降的趋势。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竞争性指数一直保持在一定的程度。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竞争性指数最小。
(二)贸易互补指数
1.中国出口与俄、白、哈关税同盟进口互补性指数(CIm指数)。设立专业化系数(CSm)和一致系数(CCm)两个指标,将中国的出口结构同俄、白、哈关税同盟的进口结构比较。如果某一特定国家的进口同中国的出口相似,表明该国的贸易潜力有可能增加。应当指出的是,两个指标的值越接近1,说明贸易的互补性越高,说明存在一种潜在的利益和一个明显的贸易机遇。如果中国的出口完全与某国的进口相符,则两个指标都等于1。
表2表明,第一,中国出口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两国的进口贸易互补性指数0.6668、0.6524;与白俄罗斯的进口贸易互补性指数为0.4189。其中和俄罗斯的贸易互补性最强,其次为哈萨克斯坦,最后是白俄罗斯。即中国的出口结构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进口结构结合度高。第二,中国出口和俄、白、哈的进口贸易互补性在2002-2010年期间大体呈增强的趋势,但是变化幅度不大;在2010-2011年期间贸易互补性变弱。第三,与俄、白、哈的贸易互补性多年保持较平稳的发展态势。
2.中国进口与俄、白、哈关税同盟出口互补性指数(CIm指数)。我们设立专业化系数(CSm)和一致系数(CCm)这两个指标,将俄、白、哈关税同盟的出口结构同中国的进口结构相比较。如果某一特定国家的出口同中国的进口相吻合,就表明该国的贸易潜力有可能增加。应当指出的是这两个指标值越接近1,说明贸易的互补性越高,存在一种潜在的利益和一个明显的贸易机遇。如果中国的出口完全与某国的进口相符,则两个指标都等于1。endprint
从表3可以看出,第一,中国进口与俄、白、哈的出口贸易互补性指数是0.2218、0.4645、0.3513。其中与白俄罗斯的贸易互补性较强,即中国的进口结构与白俄罗斯的出口结构结合度较高;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贸易互补性较弱。第二,与白俄罗斯的贸易出口互补性呈现出逐年变强的趋势,但变强的幅度不大。第三,在出口互补性比较弱的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两个国家中互补性较为平稳;与哈萨克斯坦的互补性有变强的趋势。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上述对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双边贸易规模、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等因素计算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中国的出口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的出口结构相似度较低。因此,双边贸易的竞争性较低,出口潜力比较大;第二,中国的出口结构与俄、哈的进口结构结合度较高,说明中国与俄哈之间存在一种潜在的贸易利益;第三,中国的进口结构与白的出口结构结合度较高,说明中白之间也具有很强贸易互补性。
(二)政策建议
1.优化贸易方式。中国的企业不仅要注重加工制造,还要满足俄、白、哈关税同盟市场的“本土化”研发,在俄、白、哈关税同盟建立分销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络,在俄、白、哈国家设立各种贸易平台和展销平台,以分销网络带动贸易发展。进一步增强企业的价值链,增强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力,这样还有利于中国外贸企业升级。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不仅要提供资金和金融的支持,还要提供各类信息服务。此外,还要为企业参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经济合作提供政策性融资支持。
2.优化贸易结构。随着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经贸关系的发展,贸易出现不平衡的状态。在2011年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贸易逆差是14.66亿美元、58.28亿美元,与白俄罗斯的贸易顺差是1.07亿美元。中国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呈现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贸易结构中低附加值商品占总贸易量的比重过大的现状并没有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双边贸易的发展。因此,今后中国应该从低附加值产品出口过渡到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加电子、高新科技等产业的出口产值,优化对关税同盟的出口贸易结构,扩大消费类电子产品等的出口。
3.优化货物和服务贸易结构。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的主要贸易标的仍旧是货物贸易,且货物贸易的规模并不是很大。而服务贸易在国际竞争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中国在开拓俄、白、哈市场,要充分发挥俄、白、哈关税同盟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扩大原有的货物贸易的规模,同时加快发展双边的服务贸易。
4.加大产业内贸易。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进行贸易主要是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占据主要地位,而工业制成品之间的差别主要是资源和生产要素上的差别。贸易双方虽可以生产相同的产品,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却对同类产品中的差异产品产生不同的需求,这促进了产业间贸易。整体上看,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偏低,主要体现为产业间贸易。因此,积极进行产业升级,重视发展高新技术,把发展高新技术与劳动力资源优势这两个因素很好地结合起来积极拓展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的产业。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的高新技术发展相对滞后,无法与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形成水平分工。
参考文献:
1.潘广云.欧亚经济共同体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西伯利亚研究,2010(3)
2.朱秋沅.俄白哈关税同盟对我国在欧亚区域贸易地位的影响及对策[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2(2)
3.王郦久.俄“欧亚联盟”战略及其对中俄关系的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12(4)
4.刘雪松.俄白哈经济一体化对中白经贸合作的影响[J].国际经济合作,2013(9)
5.王维然.俄白哈关税同盟对中哈贸易影响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7)
6.孙莉.俄、白、哈关税同盟对中哈经贸的影响[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1)
7.中国驻俄罗斯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
8.中国驻哈萨克斯坦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
作者简介:
葛飞秀(1979—),女,汉,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讲师,新疆财经大学中亚经贸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中亚经济。endprint
从表3可以看出,第一,中国进口与俄、白、哈的出口贸易互补性指数是0.2218、0.4645、0.3513。其中与白俄罗斯的贸易互补性较强,即中国的进口结构与白俄罗斯的出口结构结合度较高;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贸易互补性较弱。第二,与白俄罗斯的贸易出口互补性呈现出逐年变强的趋势,但变强的幅度不大。第三,在出口互补性比较弱的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两个国家中互补性较为平稳;与哈萨克斯坦的互补性有变强的趋势。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上述对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双边贸易规模、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等因素计算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中国的出口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的出口结构相似度较低。因此,双边贸易的竞争性较低,出口潜力比较大;第二,中国的出口结构与俄、哈的进口结构结合度较高,说明中国与俄哈之间存在一种潜在的贸易利益;第三,中国的进口结构与白的出口结构结合度较高,说明中白之间也具有很强贸易互补性。
(二)政策建议
1.优化贸易方式。中国的企业不仅要注重加工制造,还要满足俄、白、哈关税同盟市场的“本土化”研发,在俄、白、哈关税同盟建立分销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络,在俄、白、哈国家设立各种贸易平台和展销平台,以分销网络带动贸易发展。进一步增强企业的价值链,增强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力,这样还有利于中国外贸企业升级。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不仅要提供资金和金融的支持,还要提供各类信息服务。此外,还要为企业参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经济合作提供政策性融资支持。
2.优化贸易结构。随着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经贸关系的发展,贸易出现不平衡的状态。在2011年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贸易逆差是14.66亿美元、58.28亿美元,与白俄罗斯的贸易顺差是1.07亿美元。中国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呈现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贸易结构中低附加值商品占总贸易量的比重过大的现状并没有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双边贸易的发展。因此,今后中国应该从低附加值产品出口过渡到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加电子、高新科技等产业的出口产值,优化对关税同盟的出口贸易结构,扩大消费类电子产品等的出口。
3.优化货物和服务贸易结构。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的主要贸易标的仍旧是货物贸易,且货物贸易的规模并不是很大。而服务贸易在国际竞争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中国在开拓俄、白、哈市场,要充分发挥俄、白、哈关税同盟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扩大原有的货物贸易的规模,同时加快发展双边的服务贸易。
4.加大产业内贸易。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进行贸易主要是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占据主要地位,而工业制成品之间的差别主要是资源和生产要素上的差别。贸易双方虽可以生产相同的产品,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却对同类产品中的差异产品产生不同的需求,这促进了产业间贸易。整体上看,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偏低,主要体现为产业间贸易。因此,积极进行产业升级,重视发展高新技术,把发展高新技术与劳动力资源优势这两个因素很好地结合起来积极拓展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的产业。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的高新技术发展相对滞后,无法与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形成水平分工。
参考文献:
1.潘广云.欧亚经济共同体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西伯利亚研究,2010(3)
2.朱秋沅.俄白哈关税同盟对我国在欧亚区域贸易地位的影响及对策[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2(2)
3.王郦久.俄“欧亚联盟”战略及其对中俄关系的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12(4)
4.刘雪松.俄白哈经济一体化对中白经贸合作的影响[J].国际经济合作,2013(9)
5.王维然.俄白哈关税同盟对中哈贸易影响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7)
6.孙莉.俄、白、哈关税同盟对中哈经贸的影响[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1)
7.中国驻俄罗斯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
8.中国驻哈萨克斯坦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
作者简介:
葛飞秀(1979—),女,汉,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讲师,新疆财经大学中亚经贸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中亚经济。endprint
从表3可以看出,第一,中国进口与俄、白、哈的出口贸易互补性指数是0.2218、0.4645、0.3513。其中与白俄罗斯的贸易互补性较强,即中国的进口结构与白俄罗斯的出口结构结合度较高;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贸易互补性较弱。第二,与白俄罗斯的贸易出口互补性呈现出逐年变强的趋势,但变强的幅度不大。第三,在出口互补性比较弱的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两个国家中互补性较为平稳;与哈萨克斯坦的互补性有变强的趋势。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上述对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双边贸易规模、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等因素计算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中国的出口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的出口结构相似度较低。因此,双边贸易的竞争性较低,出口潜力比较大;第二,中国的出口结构与俄、哈的进口结构结合度较高,说明中国与俄哈之间存在一种潜在的贸易利益;第三,中国的进口结构与白的出口结构结合度较高,说明中白之间也具有很强贸易互补性。
(二)政策建议
1.优化贸易方式。中国的企业不仅要注重加工制造,还要满足俄、白、哈关税同盟市场的“本土化”研发,在俄、白、哈关税同盟建立分销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络,在俄、白、哈国家设立各种贸易平台和展销平台,以分销网络带动贸易发展。进一步增强企业的价值链,增强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力,这样还有利于中国外贸企业升级。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不仅要提供资金和金融的支持,还要提供各类信息服务。此外,还要为企业参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经济合作提供政策性融资支持。
2.优化贸易结构。随着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经贸关系的发展,贸易出现不平衡的状态。在2011年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贸易逆差是14.66亿美元、58.28亿美元,与白俄罗斯的贸易顺差是1.07亿美元。中国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呈现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贸易结构中低附加值商品占总贸易量的比重过大的现状并没有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双边贸易的发展。因此,今后中国应该从低附加值产品出口过渡到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加电子、高新科技等产业的出口产值,优化对关税同盟的出口贸易结构,扩大消费类电子产品等的出口。
3.优化货物和服务贸易结构。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的主要贸易标的仍旧是货物贸易,且货物贸易的规模并不是很大。而服务贸易在国际竞争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中国在开拓俄、白、哈市场,要充分发挥俄、白、哈关税同盟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扩大原有的货物贸易的规模,同时加快发展双边的服务贸易。
4.加大产业内贸易。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进行贸易主要是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占据主要地位,而工业制成品之间的差别主要是资源和生产要素上的差别。贸易双方虽可以生产相同的产品,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却对同类产品中的差异产品产生不同的需求,这促进了产业间贸易。整体上看,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偏低,主要体现为产业间贸易。因此,积极进行产业升级,重视发展高新技术,把发展高新技术与劳动力资源优势这两个因素很好地结合起来积极拓展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的产业。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的高新技术发展相对滞后,无法与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形成水平分工。
参考文献:
1.潘广云.欧亚经济共同体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西伯利亚研究,2010(3)
2.朱秋沅.俄白哈关税同盟对我国在欧亚区域贸易地位的影响及对策[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2(2)
3.王郦久.俄“欧亚联盟”战略及其对中俄关系的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12(4)
4.刘雪松.俄白哈经济一体化对中白经贸合作的影响[J].国际经济合作,2013(9)
5.王维然.俄白哈关税同盟对中哈贸易影响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7)
6.孙莉.俄、白、哈关税同盟对中哈经贸的影响[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1)
7.中国驻俄罗斯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
8.中国驻哈萨克斯坦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
作者简介:
葛飞秀(1979—),女,汉,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讲师,新疆财经大学中亚经贸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中亚经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