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清镯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制度的改革,高校教师的工作难度加大,同事由于地域、经济、工作性质等的不同,使得高校教师的心理落差较大,心理健康状况欠佳,该文在了解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成因的同时,为高校教师的保健及锻炼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校教师 体育锻炼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c)-0147-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对健康的标准也由单一的身体健康,过度到更大程度地追求心理上的健康。在这个科学文化日新月异的社会里,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师全面发展、健康工作的重要保证,人们普遍认为体育锻炼有益于身体健康,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又获得了许多体育锻炼也有益于心理健康的研究成果。体育活动与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当代国际运动与锻炼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积极效应。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甘肃省高校的133名教师发放问卷,其中男性84人,占63.2%,女性49人,占36.8%,平均年龄37.6岁,本科及以下61人,占45.9%,硕士以上72人,占54.1%。
1.2 方法
1.2.1 心理健康测试与评价:本研究选用国内外通用的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调查工具。
1.2.2 统计分析法:将有效调查问卷所得数据运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变量处理,得出统计学结果。
2 结果分析
2.1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总体水平
高校教师SCL-90的9个因子分与全国成年组常模比较,结果均高于全国成年组,T检验进一步显示,两者在9项因子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其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忧郁”、“焦虑”和“偏执”6项因子得分较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
2.2 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高校教师SCL-90结果比较
从结果可以看出高校教师在“躯体化”、“人际关系”、“忧郁”、“焦虑”和“偏执”这5个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37岁以上的“躯体化”、“抑郁”和“偏执”因子分明显高于37岁以下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不同学历上比较,硕士及以上的在“人际关系”、“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3 体育锻炼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
2.3.1 在所调查的高校教师中从不参加锻炼的人数是36人,占27.1%,不定时偶尔参加的人数为65人,占48.9%,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是32人,占24.0%。
2.3.2 不同运动量下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因子差异分析从不参加锻炼者和经常参加者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偏执”6项因子均高于不定时参加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其中“躯体化”、“抑郁”和“偏执”3项因子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不定时参加者和经常参加者之间比较,发现“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和“偏执”5项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4项因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定时偶尔参加者和从不经常参加者之间的比较,两者在“躯体化”、“抑郁”和“偏执”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因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如表1)。
3 结语
高校教师的SCL-90各因子分比全国成年常模高,“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忧郁”、“焦虑”和“偏执”6项因子得分较高。高校教师由于年龄、工作年限、学历等不同,使得心理健康状况有很大的差异。体育锻炼对于心理健康的有益性已得到了人们的共识,但是高校教师,特别是30岁到45岁这个年龄段,在事业上正处于上升期,除正常的教学工作外,还要从事教辅、科研、学术以及家庭等方面的负担,时间紧压力大,没有时间顾及体育锻炼,也由于年轻,不注重锻炼,导致心理健康状况出现问题。在所调研的高校中没有教师的心理健康干预机构,教师自身意识不到健康状况出现问题,也由于教师这一职业注重形象,有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导致问题严重化。所以在高校中应该建立教师心理健康干预机构,利用一些简单的体育项目考核教师身体素质,随时关注教师健康水平,提出锻炼标准和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 周一刃.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08(16):94-96
[2] 李军.高校教师体育锻炼与生活满意感的调查[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2010(3):83-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