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雅琴
[摘 要]农村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国农村城镇化的步伐显著加快。但是,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农村城镇化的经验,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探寻中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试图提出相应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和对策,从而为有效推动中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服务。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现状;发展对策
近年来,随着小城镇的蓬勃发展,中国农村城镇化问题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重视,深入了解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历程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剖析目前中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把握中国农村城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城镇化概述
第一种观点认为农村城镇化即农村小城镇化。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武汉大学的辜胜阻教授等。辜胜阻认为:“农村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和非农产业不断由农村向城镇地区集中的社会经济过程。”在他看来,农村城镇化表现为小城镇的成长和发育过程。第二种观点认为农村城镇化不仅包扩小城镇的发展,而且还包扩农村人口向城镇,尤其是大中型城市的转移。一些人把前者称为农村地区的城镇化,后者称为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认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上述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西北农业大学的罗静博士。事实上,在我们看来,在中国当今的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同时存在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农村地区的城镇化,只不过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中西部农村地区大规模的农村人口流迁构成了其城镇化的主要趋势,农村人口城市化是这些地区城镇化的主体,而东南沿海的小城镇发展却更显突出,农村地区的城镇化特征十分显著。
二、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地方不顾自身条件、一哄而上搞小城镇化建设。市的兴起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所谓“市随路旺,城随市兴”,一定发达程度的商品生产规模、供求集散规模、人口规模及通畅的交通和信息渠道是城镇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条件,市场的规模和功能决定着城镇的规模和功能。那些不具备城镇发展条件的地方,如果人为地建设工业区、建设大市场,只会事与愿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但城镇化还基本上是由农民和基层社区自发推动起来的,政府在规划、投入和引导方面做的还不够。一些人甚至认为城镇的兴起和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需要政府的规划和引导,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结果使中国目前小城镇规模过小,不但浪费了耕地,而且小城镇缺乏吸引力,发挥不了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
2. 农村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重数量、轻质量”的外延式扩张倾向。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城镇化主要是伴随着乡改镇、县改市的模式推进的,导致在城镇建设中出现了“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一些农村小城镇有名无实,大量的农村人口未经职业和空间的转移,只是因为所在地的行政建制发生了改变,一夜之间变成了市镇人口,既无城之规模,又无市之兴旺。还有一些小城镇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唱的是“空城计”,其结果是是中国农村城镇化发展走上了一条外延扩张用地的路子,大小城镇基本上是摊煎饼式地无限向四周平面扩张,浪费了大量的耕地资源。
3. 在加快农村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地方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在以往的城镇建设过程中,有的地方比较注重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忽视城镇管理等“软件”环境的建设,导致城镇管理处于此水平状态,使许多城镇出现“脏、乱、查”状况,对周围农村的居民缺乏吸引力;还有一些地方注重“有形市场”的建设,忽视软环境的配套和管理,认为“有形市场”的设施一旦建成,大市场、大流通、大发展就会接踵而来。结果事与愿违,出现有场无市,或有市无序的现象。
三、中国农村城镇化的主要对策
1. 政府要加強对小城镇建设的规划与指导。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发动机,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而城镇化又反作用于工业化,过度城镇化或城镇化滞后都会给工业化的顺利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就经济发展的阶段来说,经过近20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己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进入社会经济结构大调整的时期。结构问题取代总量问题而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而结构调整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城乡二元结构调整即实现农村城镇化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应充分认识城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意义,要把农村城镇化作为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大战略,而不仅仅是刺激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权宜之计.
2. 重点建设好具有优势的县城或县域中心镇。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一定发达程度的商品生产规模、供求集散规模、人口规模以及通畅的交通和信息渠道是城镇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条件,市场的规模和功能决定着城镇的规模和功能。目前中国农村地区已经逐步形成了“县城-县域中心镇-乡村集镇”等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必须采取非均衡发展的策略。首先要集中力量建设基础设施好、有区位优势的县城或县域首位镇。在县城下,还可以选择一些有区位优势的中心镇适当加以发展,使区域内形成一个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3. 实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克服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资金约束,关键的一点是改革投入体制,使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加大对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改革和完善城镇财税体制,逐步建立城镇建设资金保障体系。深化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各种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和经营城镇基础设施,探索特许权经营、BOT、BTL等多种方式。积极吸引外资按有关政策参与城镇建设。改革城镇供水、供气、供热、环卫、公交等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实行企事分离,形成投资、经营、回收的良性循环。
四、结语
本文在分析对比城镇化的有关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关于农村城镇化概念的看法。本人认为,农村城镇化就是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城镇化,是农村人口、经济活动的非农化及集聚过程,是城镇文化向乡村文化的辐射和渗透。本文针对目前中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如何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以及如何加快小城镇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等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所提对策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对有关部门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顺延,周明祖,水延凯.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2] 朱守银.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改革问题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