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林
[摘 要]信息素养是一种集技术、人文、道德、法律为一体的综合能力。计算机技能的提高当然是信息素养提升的关键,但绝不是全部,还需要从道德规范、文化素养上对学生进行内在熏陶。以培养信息学科文化、传递信息学科精神为目的计算机科学史教育有助于从信息道德规范、学科文化素养方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史;信息科技教学;应用
素质教育已被沸沸扬扬地推广了很多年,但是碍于现今的人才选拔制度,素质教育的步伐迈得十分艰辛和坎坷。特别是在基础教育的理科科目教学中,会解题、能应试是首要目标。虽然近几年,部分理科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明确建议重视相关科学史的学习,但是应试、灌输还是主线,教师和学生对于学科科学史教育的价值并不明确,在实践层面上也无法找到将学科科学史融入学科教学的有效方法。学科发展历史、学科思维、学科精神等学科的科学史教育在教学中几乎难觅踪迹。
一、计算机科学史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21世纪信息时代,现代意义对“文盲”的解释也已经转变为: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可见,信息能力、信息素养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新标准。信息素养,更确切的说是信息文化, 它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现代体制下的教学活动,只是在锻炼学生浅层次的信息处理能力,以使得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顺利通过考试。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能当然很重要,但是信息素养更应包括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人文的等等诸多因素,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光靠技术(上海高中阶段的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技能还不足以支撑,所以,开展与信息学科历史发展(这里主要指计算机发展历史)相关的教育,有助于培养信息学科精神,内化学科文化,树立正确的信息品德,提升信息素养。
开展计算机科学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计算机科学进步的历史本质上也就是计算机科学批判的历史。任何的成功、成就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起伏、坎坷、失败、甚至毁灭,都可能是计算机科学进步路途上的伴随者。当教育者详细追溯一项发现、一门技术的全部历史时,向学生描述计算机事业的先驱们在探索的道路上经过的、出现的各种各样困难和挫折,以及他们是怎样战胜这些困难和挫折的、最后又是怎样地趋近于那从未达到的目标,再没有比这种做法更适于启发学生的批判精神,激励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计算机科学史教育的方向及维度
计算机科学技术虽然从诞生到发展还不到百年,却是所有科学学科中发展最迅猛的一支,对于社会生活、社会形态、社会意识的影响之速、之猛、改变之大,也大大超过其他的科学。因此,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也不同于其他的基础学科,每年、每学期都会有旧的技术或产品被淘汰,而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也在源源不断地新生,甚至快速到都来不及编写到教材中。所以,要在信息科技学科中渗透计算机科学史的知识,不能只停留在历史、过去,更不能只着眼于教材。这一条历史的长河在不断地奔腾向前,昨天的一切已经是历史,明天的一切也很快就会成为现实。因此,高中阶段开展计算机科学史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把握历史。既然称之为计算机科学史,其“史”当然是核心。从 1946 年诞生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起,计算机技术发展就步入了一个极速时代,计算机的核心组件也经历了四次变革才有了今天的通用、微型、遵循“存储程序”思想的计算机。与此同时,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巨型机、DOS、奔腾,这一个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计算机技术、产品、理念,也串起了计算机发展史的动人曲谱,等待着为学生充实一篇篇历史的乐章。因此,在高中开展的计算机科学史教育,首要做的就是把握历史,把握历史中的人、事和物,用他们的挫折、用他们的失败、用他们的代价、更用他們的成功为学生带去心灵的感悟,把握计算机科学发展中的一次次技术变革,带领学生走进计算机发展的本质。
2.关注现实。在计算机技术领域,产品和技术日新月异,一项技术或者一种理念昨天还是领先的,今天就有可能被超越。所以,计算机科学史的教育,关注当下是必需的。而相对于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敏锐度更加强烈,所以在教学中引入当代社会信息领域内的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以及其背后的开拓者,剖析信息资讯、新闻、事件,把握信息动态,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就曾有学生在作 业中表示想了解关于马克扎克伯格的传奇经历,因为觉得自己和他是同龄人,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亲切感。
3.畅想未来。计算机科学史,表意上必然是对历史的研究,但是在信息领域内,未来概念转眼就会成为现实,在计算机技术时代,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所以,帮助学生关注现实的同时更要畅想未来,因为未来就在眼前。没有一点敢想的精神,就不可能把握真正的信息走向。在课堂中穿插未来技术、未来理念,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开拓创新思维。
把握历史、关注现实、畅想未来,引领学生畅游在计算机科学史的大海中,让学生在基本计算机技能的基础上,感悟计算机科学的学科精神,抓住计算机发展的内在本质,学会利用信息、学会评价信息、学会创造信息,这才是信息素养的真正内涵。
三、结语
在信息社会,信息素养就是公民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教育目标,也是全社会公民的道德目标之一。信息素养的提升,需要多方位的教育教学措施,也需要教育政策导向、学校办学理念支撑、教师专业素养的跟进。从目前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资源、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方面综合分析,要想真正有实效地开展课堂实践,渗透计算机科学史教育,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任重道又远。
参考文献:
[1] 王亚军.计算机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计算机时代[J],2004
[2] 伞晓辉.计算机科学教育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