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瑞丽+梁莉萍+谢玲
在一些媒体报道和专访中,媒体人习惯性将冯涛描绘成一位儒雅的学者,或者一个饱含激情和力量的运动健将。也许,这只是留给外界的第一印象,在这些初显的印象背后,熟悉他、了解他的人,更愿意称他为一个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思想者”,因为有思想,才是一个有力量、有感召力、能带动一批优秀者的领军人物。
冯涛,正是这样一位用思想行走、用思想说话的企业领导者,引领丝丽雅人开始了惊险的飞跃。
上任伊始 大刀阔斧推改革
2009年6月8日,冯涛登上“四川财经奥斯卡”的领奖台,领取了这一饱含荣耀与艰辛的年度奖——2008四川十大财经风云人物。冯涛,这位丝丽雅年轻的领军者,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他的背后又有怎样的传奇?这要从十几年前冯涛临危受命于丝丽雅开始。
曾经,丝丽雅的前身宜宾化纤厂是“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市的一个沉重包袱。至1997年,丝丽雅投产十年,一路走来,踉踉跄跄,年产粘胶长丝仅3600吨,产值仅2.1亿元,当年账面亏损500多万元,潜亏2000多万元,累计亏损和负债4亿多元,产量、质量、效益均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一,成为当时宜宾一个沉重的包袱。“说到底,那时候我们没有与时俱进。”丝丽雅的老职工们回忆起来,总是百般滋味在心头。
1997年7月17日,宜宾市委市政府决定调任当时年仅33岁的冯涛为宜化厂厂长兼党委书记,同时组建了一个具备大学文化、平均年龄仅35岁的厂级领导班子——这在当时是四川省最年轻的大型国企领导班子。正是这一关键性的决策改变了宜化厂的命运。
上任当年,丝丽雅实现利税1100多万元。“何以解忧?唯有改革。”这是年轻班子上任伊始提出的第一个口号。冯涛,这位极富开放思维和开拓意识的老总,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企业实施全面改革,并为新改制企业取了一个开放、优雅的名字——“丝丽雅”,同时确立了“面向国际竞争,科学创新经营,增效发展图强”的经营方针。
随后,冯涛开始清除影响企业发展的障碍,如公开采购物质的规格和生产厂家,调整了一批不称职的物资供应人员,杜绝了物资供应体系中的“暗箱操作”;率先在全国同行中引入招投标制;厂务公开,掀开了规范化公司制度改革的序幕;以人均升四级工资的代价推进职工下岗分流工作,对全厂2800余名职工分流1/4,实现了精兵简政;加强、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推出了“四改五”、“五改七”等一系列技改扩建工程;强化对国际先进管理思想的引进消化,建立了U8物资管理系统、OA公共信息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一系列现代管理系统;实施了“立体化市场”、“产业链发展”等一系列管理工程……
新班子的出招一方面直指传统老国企的痼疾,一方面瞄准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思想,很快使企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冯涛,这位充满睿智与坚定的企业“掌门人”,用干练、果敢的工作作风赢得了企业职工的信任。在冯涛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1997年,宜化厂劳动生产率提高3.6倍,企业增收3000万元,当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到1999年,丝丽雅实现利税6634万元,一举跻身宜宾市的利税大户行列,销售收入也首次突破2亿元关口,较上年增长41.91%;到2000年,丝丽雅的纯绵粘胶长丝和棉浆粕年产比当初的设计规模扩大了5倍,实现年税利9000万元;到目前,丝丽雅集团已形成年产纯绵粘胶长丝5万吨、棉浆粕4.5万吨的能力,产能位居全球第一。公司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15%,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5%以上,产品出口量占到全国同行业总量的1/3。
一次成功的任命,在改变了一家企业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冯涛自身的命运。冯涛,这个当年只有33岁的年轻人,牢牢抓住时代赋予自身的难得机遇,实现了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力主创新 不用守摊子的人
2003年5月1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视察丝丽雅之后说:“丝丽雅公司的发展主要是依靠科技进步取得的。”这一评价准确抓住了丝丽雅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这与冯涛力推的创新战略不谋而合,他认为,“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最终必将淹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
在2000年3月17日召开的集团公司科技动员大会上,冯涛曾强硬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领导班子谁要再在这个(科技创新)问题上说一个‘不字,就请他马上下台,我们要用善于创新的人,不用守摊子的人!”
此后,丝丽雅成立了以冯涛为主任的科委和科技管理部,在各制造部相应成立了由“一把手”负责的机构,以“项目制”推进集团公司的科技创新活动。随后,在冯涛的带领下,丝丽雅出台了包括重大科技成果“七成股权分配制”在内的一整套激励办法,甚至提出:“宁可错奖一千,绝不漏奖一人”, 极大地调动了集团公司科技人员乃至普遍员工的科技创新热情。此后,丝丽雅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井喷式的收获,这使他们在诸多方面迅速赶超了行业的先进水平,夺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行业第一”。
在采访中记者听说了这样一件事。2004年,当丝丽雅攻克了困扰全行业50多年的一锭多丝技术并在公司里全面运用之后,曾引发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当时,有人将此消息报到《中国纺织报》,称由于“一锭多丝技术”的运用,丝丽雅2004年的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758%,这把当班的女编辑吓了一跳,打电话到公司来核实,问“是不是少打了一个小数点?”接电话的人赶忙向她证实:“增幅准确无误,小数点加不得,加了才是错误的。”
在当时,“一锭多丝”技术在国际上尚属空白,而丝丽雅历经两年多的研制终于在2003年取得成功,这标志着丝丽雅核心技术的形成。2006年1月9日,该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迄今为止,该技术仍是中国化纤行业所取得的科技最高奖项。正是这一技术的取得,使丝丽雅的纯绵粘胶长丝生产能力在5年之间提高了16倍,促进了我国纯绵粘胶长丝技术的整体升级。
谈到企业的科技创新,冯涛深有感触,他一再强调科技创新能力是丝丽雅在面对巨大困难时能突出重围的关键。从“一锭多丝”技术开始,丝丽雅的核心技术快速增长,现已形成包括原液的KKF 过滤技术、浆粕的制浆工艺新技术等在内的核心技术群。除此之外,丝丽雅的“创新”还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规模、发展思路等领域。创新成了丝丽雅战胜困难,决胜市场的“核动力”。
有数据表明,2000年以来,公司每年的科技创新投入占年销售收入的7%以上,丝丽雅人依靠科技进步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产能位居全球第一。其主业产品远销北美、东欧以及韩国、日本、埃及、土耳其、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危机下的“保命”行动
十九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曾说过:“这是一个光明的时代,也是一个黑暗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也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时代。”没有人愿意遭遇危机,但是,危机常常不期而至。
2008年,面对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人民币持续升值,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原材料、能源价格持续上涨,行业出现了30年来最大的亏损局面。这对于原本就挣扎在微利区间的中国纺织行业来说,无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创。
在冯涛看来,2008年中国纺织业所遭遇的不仅是“金融海啸”,同时还遇到了纺织业每三、四年一轮的萧条周期,三大不利因素叠加,把中国纺织业推到了一个“最危险的时刻”。2008年底,冯涛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前往江浙沪一带考察,亲眼所见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同行面临的生死考验。
生存,还是死亡?这也是每一个丝丽雅人要面对的严峻考验。冯涛告诫员工,“保命”是丝丽雅的第一要务,因为只有首先保住“命”,才谈得上今后的发展;只有跨越了眼前的这道“关”,才能领略到“关”后的大好春光。
事实上,丝丽雅的“保命”行动早已拉开。由于纺织行业具有相当强的行业特点,通过对国际市场的研究,冯涛敏锐地预测到纺织业萧条周期即将到来,从2007年下半年起,他果断地作出了陆续停建一批战略预期不佳项目的决定,以规避投资性风险。
2008年下半年,冯涛又提出了抱团过冬的战略抉择,并对企业高管层做出了降薪举措。冯涛认为,在企业处于危难关头之时,高管层应该身先士卒,与职工同舟共济共渡难关。丝丽雅集团领导班子的这一决定,让丝丽雅的员工们看到了企业的希望。
紧接着,冯涛又抛出了争抢市场“蛋糕”的重磅策略,并提出了丝丽雅应对危机的新的奋斗目标,即要在当前生产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低10%的基础上进一步加码,使之达到20%,扩大产品的比较优势,然后集中精力抓营销,到市场上去“抢蛋糕”。
在冯涛的带领下,丝丽雅实现了危机下的华丽蝶变,成为当年同行业中唯一一家实现了100%的开工率、销售率和资金回笼率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近40亿元,同比增长13.5%;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1.85亿元、利润0.61亿元;出口创汇1.1亿美元,列居同行第一,分别较上年增长10.31%和25.39%。
传道授业解惑 走国际化
作为全球最大的纯棉粘胶长丝生产基地,丝丽雅集团能在短短十几年内从“行业老幺”嬗变到“世界大王”,其中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冯涛的国际化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
出口——国际营销——国际化,这是冯涛为丝丽雅清楚勾画的国际化蓝图。1999年丝丽雅获得外贸进出口经营权,丝丽雅跨出了第一步;2003年丝丽雅出口达到4295万美元,一跃成为国内行业出口第一,实现了从内向型企业向外向型企业的重大转变。
为分得更多的国际市场蛋糕,在冯涛的带领下,丝丽雅成立了进出口公司,制定了出口激励政策,并通过各种展销会、博览会、B2B网站、专业杂志等渠道获取信息,争取客户,甚至派出业务员到重点市场蹲点工作,潜心培育和开拓国际市场。
高利润下必定有高风险。就在丝丽雅积极抢占国际化市场的时候,冯涛也意识到了风险。为此,他开始关注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对每一个可能影响企业发展的数据都仔细研究和分析。丝丽雅果断放弃韩国、香港等当时的主力市场,转向重点开拓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同时在印度、巴基斯坦建生产基地,争取在纺织业转移大潮中实现资源国际化、生产本土化、销售本地化和科技国际化,进而建设更加强势的品牌和国际经营团队,最终实现整个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目标。事实证明,冯涛带领丝丽雅确实走在了同行的前面。
已过不惑之年的冯涛在业余时间的一个爱好就是读书,而且每读好书,必向职工推荐。现在他推荐给员工的是江笃诚的《思路决定出路》。不过,思路决定出路说起简单,做起难。思路从何而来,冯涛强调:依靠知识的力量,依靠知识提高群体素质素养,因为,知识总能找到打开困局的钥匙,要“以智图强”。
说起执掌丝丽雅的十几年,冯涛认为,成功之余还有待进步。冯涛说自己受益于很多人,有真诚帮助、关心、支持企业发展的领导,有知名的企业家,他们给予他“大信任”、“大智慧”。冯涛说以后也想做个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把自己的经历、理论与实践的经验倾囊相授,亦愿有人能从中受益,共享知识与智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