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音乐杂志》

2014-05-26 22:04
音乐爱好者 2014年3期
关键词:巴托克劳埃德首演

BBC Music Magazine

2014年2月号

法国钢琴家让-埃夫朗·巴武泽(JeanEfflam Bavouzet,1962- )近年曾多次到北京演出(不知国内演艺界根据什么将其姓译为“巴维”)。他在访谈中讲解了海顿、贝多芬、巴托克、德彪西钢琴作品的要求。海顿的音乐虽然不是很完美,但充满乐趣,其情感往往从巧妙的结构中产生,而这种结构是有规律可循的;和斯卡拉蒂一样,海顿的钢琴曲也经常会在瞬间闪烁出火花。德彪西的音乐很难用语言来描绘,需要你去探究,并会让你对即将到来的音乐有所知觉。海顿、舒曼和德彪西的钢琴作品是为音乐家而不是观众写的;而拉威尔怎么弹都好听。巴武泽也是演释巴托克的权威,因为提携他的伯乐指挥家索尔蒂曾向他传授巴托克本人的解释,他的老师之一桑道尔(Gy?rgy Sándor,1912-2005,匈牙利)是巴托克的钢琴学生。巴武泽的曲目中没有巴赫,因为他认为今天演释巴赫的方式太多了。

2014年是英国管风琴演奏家、作曲家、教师威廉·劳埃德·韦伯(1914-1982)诞辰一百周年。尽管今天他的名字已经因为两个儿子——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和大提琴家朱利安·劳埃德·韦伯的卓越声誉而失色,但他依然是一位值得纪念的作曲家。在南肯辛顿老家举行的威廉·劳埃德·韦伯诞辰百年纪念会上,韦伯兄弟为首次听到新录制的父亲的音乐而震惊。朱利安说:“父亲从不对我们说他作曲的事,写过的东西也是到处乱放。”现在经韦伯兄弟的努力,威廉·劳埃德·韦伯的作品已经出版,内容包括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创作的管弦乐、室内乐、合唱、歌曲等各种体裁的作品;灌录的多张CD展示了精致的作曲风格。

并不是所有的名曲在问世之初就能一帆风顺地获得成功的,作曲家有时不可避免地会写出难以演唱或演奏的作品。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在1859年写完后投入排练,担任特里斯坦一角的男高音安德(Alois Ander)发现有些高音区的唱段演唱十分吃力,经过多次排练后该剧最终因他宣称男主角声部无法演唱而被放弃;直至1865年,宽宏大度的指挥家汉斯·冯·彪罗容忍了瓦格纳与自己妻子的私情接手《特里斯坦》,选用了卡洛尔斯费尔德(Carolsfeld)唱男主角,才使得这部歌剧在慕尼黑首演。舒伯特的《C大调第九交响曲“伟大”》是为维也纳爱乐协会写的,1826年该协会还付给他一笔相当可观的酬金。协会为演出安排了抄谱,却没了下文,直到1839年才由门德尔松指挥了首演,后来才知道是当时舒伯特的赞助人松雷特纳认为该作品太长且难以演奏而将其搁置一边。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原本是题献给鲁宾斯坦的,1874年的圣诞节前夕作曲家在为鲁宾斯坦弹奏时是多么希望能得到赞语,不料迎来的却是严厉的抨击:“这首协奏曲毫无价值也无法弹奏,拙劣、粗俗,只有一两页还马马虎虎。”柴科夫斯基拒绝改动一个音符,将该曲转献给钢琴家汉斯·冯·彪罗,得其赏识并成功首演。后来鲁宾斯坦才承认是自己看走了眼,并在该曲的莫斯科首演中担任独奏。柴科夫斯基的另一部《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原题献给德国小提琴家利奥波德·奥尔,也被指责为“无法演奏,不像小提琴曲。”后由维也纳小提琴家布罗德斯基成功首演。

杂志以半页篇幅刊登了伦敦交响乐团与中国钢琴家王羽佳演出的广告,在王羽佳的玉照下引用了英国《电讯报》的话:“这位苗条、面带微笑的美丽少女身上具有一种自然的力量。”从2014年2月9日至20日,王羽佳要与不同的指挥家合作演奏贝多芬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和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外加一台个人独奏会——曲目包括普罗科菲耶夫、肖邦和斯特拉文斯基等人的作品。在十二天中要演出如此多的高难度曲目,实在令人惊讶,想来这对于已经在国际乐坛打磨多年的羽佳而言也是家常便饭了。

猜你喜欢
巴托克劳埃德首演
闽剧现代戏《生命》首演
大家来听音乐会
Chinese Tragedy Performed in Greece
一次孤独实验
2016年度优秀剧目推荐名单
作为爵士音乐家和教育家的巴托克
——论其对爵士乐的影响及其编订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
浅析巴托克钢琴“组曲”《在户外》和声特点
克里斯托弗·劳埃德:学习不是填充碎片化知识
“青春版”越剧《春草》首演
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