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4-05-25 00:31邓小林
梧州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梧州机械设计专业

邓小林

(梧州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广西梧州 543002)

梧州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邓小林

(梧州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广西梧州 543002)

对梧州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本信息进行了介绍,从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4个方面对该专业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该专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和内容。

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 引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梧州学院重点培养专业,机械制造业和人工宝石制造业是梧州重点支持产业,梧州市的再生资源工业园和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属于广西和梧州市重点打造的千亿产业,人工宝石制造业更是梧州重点支持的传统产业,这些产业与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密切相关。梧州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紧密围绕广西“优先重点发展十四个千亿元产业,大力发展10大新兴产业,形成‘14+10’的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为梧州市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该专业在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以及专业建设的研究很多[1-5],本文拟对梧州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建设内容进行分析,针对本专业存在的问题,研究并分析具体的建设措施和意见。

2 师资与办学条件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机械制造领域从事设计、制造、应用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面向行业和地方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职业素质优良、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于200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累计培养学生约500人。招生就业率形势好,近几年第一志愿报考率超过300%以上,就业率超过90%。

2.1 师资情况

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正高2人,副高5人,博士2人,硕士9人,“双师型”教师7人。4个学术团队,3个研发中心。近5年,本专业教师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校企合作项目3项,在国内核心及以上级别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被SCI、EI收录14篇,申报发明专利8项,主持省部级教学改革课题3项,主持校级精品课2门,获梧州学院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形成了一支以高级职称教师带头、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科研队伍。专业教师数据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数据

2.2 办学条件

本专业拥有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宝石设计与检测实验室1个,自治区级实验建设示范中心——机械工程训练中心1个,校外实习实训中心2个。拥有自动控制原理、机械设计、模具设计、机电一体化、CAD/CAM和创新设计等实验室。实验室面积800多平方米,设备总值750万元。其中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实训面积400多平方米,设备总值350多万元。2013年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获广西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建设项目。

3 专业现状分析

3.1 人才培养方案特点

本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教学进程表主要包含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专业任意选修课(分模块)以及实践实训环节几大部分组成。通过公共必修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学科基础课设置有高等数学、机械制图、线性代数、理论理力、材料力学以及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主干课设置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所必须的一些专业主干课程。在专业方向上设置有两组模块供学生选择,通过此平台使学生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在工厂进行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加工工艺设计以及组织管理能力。为了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以及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教学进程表的实验实践性环节达总学分的34%。

3.2 教学团队建设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以高级职称教师带头、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发展目标明确。本团队以专业为建设平台,通过开展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实施“一个专业基础,二个模块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兼顾区域和地方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推进人才培养。

本专业团队在充分满足学生基础知识需求的前提下,以选修课形式适应和满足不同学生的知识需求,充分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开设。产学研合作教育、第二课堂、以实验室开放、优秀生特长生导师制等多样的形式和手段以丰富和保证培养方案的实施,促进教学团队的有效组合,教学质量持续稳定地提高。

3.3 课程建设

3.3.1 课程体系构建。邀请行业和企业的技术专家,根据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结合社会需求和企业的具体要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修订,并围绕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构建了以工程技能训练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3.3.2 精品课程建设。本专业目前在建的校级精品课程有2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创新设计。建立了机械创新网络课程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网络课程教学平台。针对本专业市场以及以后的发展需求,加大对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机械设计等课程的建设力度,争取3年内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3.4 教学改革

本专业十分重视教学改革,专业教师获3项广西自治区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7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组织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5项,校级精品课程2项,荣获梧州学院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教研室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活动,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这些工作都有力地推进了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4 存在问题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观念有待进一步深化,校企、校所、校地、校校协同的培养模式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2)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高学历的教师以及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背景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还有待进一步引进,教学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3)人才培养方案仍需根据社会的发展以及地方经济的改变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面向工程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进一步改善,先进的仪器设备不多,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建设。

(4)虽然建立了很多专业实验室,但实验室建设主要面向各门课程,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5)专业建设整体水平仍需提升,学科优势、科研优势、社会服务能力转化为教学优势的机制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5 解决措施

5.1 规范教材选择,加强符合我校实际的教材建设

在教材的选择上,做到精选内容、深度适中,注重其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要求本专业教师尽可能选订国家级规划教材或者省部级优秀教材,并且尽可能订购近3年的好教材。同时也鼓励本教研室教师编写一批适合本专业学生的优秀教材。进一步完善课程的网上资源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逐步扩大课程的示范效应与辐射作用。鼓励教研室、课程组专业教师建立专业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5.2 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积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对于日常教学,改变过去灌输式教学而采用启发式、研究式讲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听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对于学生的探索行为,肯定其积极合理的方面,并给予正确的引导。鼓励教师以讲座和专题报告的形式为学生进行讲学,在教学手段上,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当作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采取系领导听课、教研室互相听课、优质课评比、优秀教案评比等措施,鼓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注重考试方法改革,试卷命题工作实行教研室和系部领导二级审核,试题覆盖尽可能科学化、客观化、标准化,以确保考试工作的公平、公正,同时也能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地衡量和评价,促使教师认真对待教学。

5.3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

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整合与创新。在实验环节,把设计与制造有机结合,通过变革实验方式,压缩演示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5.3.1 完善专业实验、专业实习和课程设计等专业实践课程组成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对学生应用性开发能力的培养。

5.3.2 进一步完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增加该类实验项目数,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5.3.3 充实实验教学设备,构建开发实验室,使专业实验室成为学生学习以及研发的有效场所,为学生培养提供物质保障。

5.3.4 重视科技制作和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通过竞赛作品的制作,让学生能够熟悉设计的基本流程,掌握设计过程的各项技术,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能力。

5.4 加强毕业设计管理

毕业设计实施严格按照学校的规定执行。毕业设计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审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评阅、验收和答辩。毕业设计选题采用双向选择方式,选题采取一人一题。审题小组严格控制题目的重复率,原则上当年所有题目不允许重复,审题小组在审题时检查近2年内的题目情况,以避免与往年毕业设计题目完全重复。题目的选择注重工程应用以及与本地企业相结合,鼓励学生选择与实习单位相关的题目。对选题类型进行严格控制,全部题目均为工程设计型或者实验研究型。

5.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坚持“培养、引进、激励、保障”的建设思路,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注重引进有工程实践背景的教师,实施新进教师基层锻炼计划,不断提高教师的工程(社会)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

5.5.1 通过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人才发展战略,引进在本行业具有较高水准以及高学历的教师和技术骨干,充实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帮扶制度,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促使青年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5.5.2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和培养的有效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校企横向课题研究,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实际研发能力。

5.5.3 建立一支成熟和专业的实验教学队伍,实验课由相应的实验老师担任,加强实验室教师队伍的管理,为学生实验教学的培养提供保障。

5.5.4 建立校外企业专家兼职授课机制,并聘请具有较高水平的校外专家担任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

指导教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5.6 加强校企合作、走产学研合作办学道路

5.6.1 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的方案、人才需求信息进行分析和制定,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发展及时调整专业计划。

5.6.2 每学期定期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专家来校为学生做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了解本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为以后自己的就业打下更好的基础。

5.6.3 与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利用企业的资源,建立校外的实习基地。聘请校外专家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完成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努力使企业与学校更好地结合,让学生所学即所用。

5.6.4 让学生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设计和研发能力。如:我系的产品数字化建模与设计实验室与中船华南船舶机械有限公司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为该企业的产品进行三维数字化建模。该设计主要由指导老师指导培训学生,由学生完成企业产品的三维数字化建模。目前,已经培养较高水平的数字化建模学生5批次150余人,为中船华南船舶机械有限公司完成图纸近5000张,所做产品,得到了该公司的一致认可。

6 结论

作为梧州学院重点培养专业之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近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师资水平、办学条件、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不足的地方也比较明显,在以后的专业建设中应着重克服本专业的弱点和不足,结合梧州市机械制造业和人工宝石制造业以及再生资源工业园和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园的千亿产业,加快专业建设的步伐,突出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加快专业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

[1]孙全平,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高教论坛,2005(6):117-118.

[2]高兴军,邓子龙.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优势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价值工程,2012(9):208-209.

[3]侯志伟,卜云峰.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1(20):157-158.

[4]蒋占四,王衍学,杨连发.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为例[J].高教论坛,2013(1):73-75.

[5]杨晓东,杨卓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与教学论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8):48-52.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jor of Machine-Designing &Building and Automation of Wuzhou University

Deng Xiaolin
(School of Mechanical&Material Engineering,Wuzhou University,Wuzhou 543002,China)

This paper makes an introduction of the Major of Machine-Designing&Building and Automation of Wuzhou University and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this major from four aspects:talent developing plan,establishment of teaching team,course design and teaching reform.Meanwhile,it analyzes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is major.Finally,it puts forward some principal 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major.

Construction of the major;Talent development;Machine-Designing&Building and Automation

G642

A

1673-8535(2014)03-0081-05

邓小林(1984-),男,湖南永州人,梧州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产品数字化设计、结构优化设计。

(责任编辑:高坚)

2014-04-06

梧州学院重点教改项目(Wyjg2012A005);梧州学院重点教改项目(Wyjg2010A011)

猜你喜欢
梧州机械设计专业
中共梧州城工委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探究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探讨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关于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八十多载后寻访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