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 胡福良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州310058)
国内外蜂胶专利分析
王凯 胡福良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州310058)
近年来,蜂胶及蜂胶产品的研发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国内外申请公开的蜂胶专利为分析样本,从专利申请数量、类别、年度分布、区域分布、申请人构成、技术领域分布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归纳,以期较全面系统地反映蜂胶专利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为蜂产品企业在蜂胶生产与加工技术研发领域提供参考。
蜂胶;专利;技术领域
蜂胶是由西方蜜蜂的工蜂采集植物树脂等分泌物与其上颚腺、蜡腺等分泌物混合形成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胶状固体物。蜂胶的化学成分复杂,生物学活性广泛[1],现已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2]。蜂胶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食品、日化产品等诸多领域。国内外学者也对蜂胶的植物来源、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药理活性、产品开发应用等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3,4],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科研成果陆续以学术论文、研究专著、科研报告、专利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值得注意的是,蜂胶相关专利作为行业技术发展水平、发展方向、技术创新的代表,近年来的申请数量也呈显著上升趋势。本文以国内外申请公开的蜂胶专利为分析样本,从申请数量、专利区域分布、发明人分布、技术领域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归纳,以期较全面系统地反映蜂胶专利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为蜂产品企业在蜂胶生产与加工技术研发领域提供参考。
我们选取了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提供的美国专利数据库[5]、欧洲专利局(EPC)提供的欧洲专利数据库[6]及日本特许厅工业产权图书馆(IPDL)提供的日本专利数据库[7],采用标题Title=(propolis)对蜂胶专利公布情况进行检索分析,截止时间为2014年9月10日。检索结果表明,美国专利数据库共收录蜂胶相关授权专利19项,申请专利14项;欧洲和日本专利数据库分别收录蜂胶相关公开专利22项和318项。总体而言,日本蜂胶专利数量要远高于欧美国家,其专利内容也更为广泛,涉及到蜂胶提取工艺、检验技术、以蜂胶为原料生产食品、保健品等多个方面;而欧美专利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蜂胶的提取加工工艺及蜂胶来源的药物开发方面。
2.1 我国蜂胶专利的类别
我们利用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8]及专利之星[9]检索系统,以“蜂胶”为检索词对国内蜂胶专利进行检索,截止时间为2014年9月10日,共检出726条记录(含中国台湾专利16件)。如图1所示,在我国大陆710件蜂胶专利中,共有501件为发明专利,占专利总量的70.6%,其数量远高于实用新型专利(24件)和外观设计专利(185件)。此外,蜂胶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为222件,占发明专利申请总数的44.3%,由此可见,我国蜂胶发明专利授权比例还是较高的,反映了蜂胶领域技术发展的良好趋势。
图1 我国蜂胶专利申请类别分布图
2.2 我国蜂胶专利的年度分布
在我国蜂胶相关的专利中,最早的一件是由我国蜂胶佐剂领域先驱沈志强先生发明并申请的“禽霍乱蜂胶菌苗及制备方法”,申请日为1989年12月9日,公开日为1991年6月19日。2000年以来我国蜂胶专利申请数量的年度分布情况见图2。由图2可见,2002年之前我国蜂胶相关专利申请数量非常少,每年申请数量不超过10件,在此之后蜂胶专利申请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显示出近年来人们对蜂胶的开发利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蜂胶专利在2011年申请数量达到顶峰,全年申请量为124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发明专利公开时间为18个月,因此图2中2013~2014年的蜂胶专利申请数据仅供参考。
图2 我国蜂胶专利申请数量的年度分布图
2.3 我国蜂胶专利的地区分布
我国蜂胶专利的主要产出地为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北京市、安徽省等,其中山东省以113件位居专利申请量之首(见表1)。总体而言,蜂胶专利申请地域分布同蜂胶在国内生产、应用、植物来源分布等联系密切,这些省份的蜂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密集,蜂胶研究开发的技术优势明显。
表1 我国蜂胶专利申请地区分布
2.4 我国蜂胶专利申请人构成
在我国蜂胶相关专利中,申请量较多的单位依次为:青岛绿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江大源生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连海尔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芜湖蜂联有限公司、北京因科瑞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国通高新管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专利产出量较多的第一发明人依次为:刘文利、周庆福、余内逊、余谦梁、范少丹、马器重、胡福良、沈咏舟、赵亮、毛日文等(见表2)。
表2 位居前十位的我国蜂胶专利申请人及专利第一发明人
2.5 我国蜂胶专利技术领域分布
我们通过IPC大组分类对蜂胶专利进行技术领域分析,结果表明蜂胶专利集中于利用蜂胶作为原料进行食品(A23L1/00)、医用配制品(A61K35/00)及传统药物制剂(A61K36/00)的开发领域,这三者占了全部统计专利数量的68%(表3)。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蜂胶相关专利申请情况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国蜂胶专利申请并公开的时间是很早的,蜂胶专利产出量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反映了国内对蜂胶产品的研发是比较重视的。蜂胶作为近十年来国内外蜂产品研究与开发的热点,发展前景广阔。为促进蜂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笔者对蜂胶相关专利技术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表3 我国蜂胶专利技术领域分布
3.1 扩大蜂胶专利申请的国家范围,推进我国蜂胶产品的国际化进程
近十多年来蜂胶作为重要的保健蜂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蜂胶产品市场发展迅速。但国际范围内蜂胶相关专利申请数量目前并不是很多,国内相关单位也应树立、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将我国蜂胶生产、加工相关研究成果以专利形式有针对性地在国外进行申请,从而推进我国蜂胶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3.2 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蜂产品加工企业需要进一步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对于蜂产品企业更是如此。我国蜂胶加工企业虽然在技术研究领域有一定优势,但总体专利产出率还是很低的,今后需要加强蜂胶专利申请意识,提高企业创新水平,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3 蜂胶发明专利内容应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提升专利质量
我国蜂胶专利申请量虽然很大,但专利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从事蜂胶研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也应在未来更多地深入生产企业,产学研相结合,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目前获得实质授权的专利,应该继续加快推广应用,切实提升我国蜂胶产业发展水平,促进我国蜂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胡福良著.蜂胶药理作用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3]王凯,张翠平,胡福良.2012年国内外蜂胶研究概况[J].蜜蜂杂志,2013,33(5):4-8.
[4]王凯,张翠平,胡福良.2013年国内外蜂胶研究概况[J].蜜蜂杂志,2014,34(3):1-5.
[5]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http://www.uspto.gov/patft/index.html
[6]欧洲专利局(EPC):http://worldwide.espacenet.com/
[7]日本特许厅工业产权图书馆(IPDL):http://www.ipdl.inpit.go.jp/ homepg_e.ipdl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http://www.sipo.gov.cn/
[9]专利之星专利检索系统:http://searchtel.patentstar.com.cn/frm-Login.aspx
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45);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沪农科攻字(2014)第6-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