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文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市中医院脾胃病科 金华 321017
健脾疏肝活血饮佐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44例
李跃文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市中医院脾胃病科 金华 3210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健脾疏肝活血饮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据统计我国东部发达地区成年人中NAFLD发病率的中位数约为15%[1]。笔者2012年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观察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疏肝活血饮治疗NAFLD,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就诊NAFLD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男27例,女17例,年龄23~64岁,平均(49.2±10.6)岁;病程3~8年,平均(4.7±0.7)年。对照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22~64岁;平均(47.7±11.3)岁,病程3~9年,平均(5.1±0.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2]诊断标准。中医证候诊断参照《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3]中的肝郁气滞型和肝郁脾虚型。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同时符合西医诊断和中医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③入选前4周内未使用相关药物治疗;④受试者自愿参加,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患有病毒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等特定肝病患者;②长期日摄入酒精量>50g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近期服用相关药物治疗者。
两组患者首先改变生活方式,包括:严格戒烟限酒、低糖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舒畅情志,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量体育锻炼。同时积极治疗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1次450mg,1天3次,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健脾疏肝活血饮治疗,组方:绞股蓝、醋柴胡、茯苓、水飞蓟、虎杖、桃仁、姜黄各10g,炒白术12g,茵陈、丹参各20g,鳖甲(先煎)30g,甘草6g。1天1剂,水煎2次,取汁约400mL,早晚2次饭后分服,疗程3个月。
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胺转移酶(GGT)、总胆固醇(TC)、三酯酰甘油(TG)。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肝胆胰脾肾B超检查。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 疗效标准[4]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或明显好转,B超提示脂肪肝声像图明显好转,肝功能恢复正常,TC和TG下降较治疗前>20%;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B超提示脂肪肝声像图较前减轻,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TC和TG较治疗前下降10%~19%;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好转或加重,B超、肝功能及血脂等未见有好转或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总例数×100%。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3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血脂比较 两组治疗后肝功能及血脂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见表2。
资料表明[5],NAFLD的发病与肥胖、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病高危因素有密切关联,且可以明显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风险。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发病机制为“二次打击”学说,该学说的核心是肝细胞在经过由胰岛素抵抗所致的初次打击后,肝细胞被诱导发生脂肪变性同时会增加对各种损伤因素和炎症反应的敏感性;由氧化应激、炎性细胞因子及线粒体功能异常等因素组成的“二次打击”作用于肝细胞后,进一步诱导已经发生脂肪变性的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及纤维化[6]。多烯磷脂酰胆碱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多聚磷脂酰胆碱二酰甘油,后者是细胞膜和亚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补充外源性的多烯磷脂酰胆碱,既可巩固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又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减轻炎性反应及减少肝细胞凋亡等途径降低肝脏的损伤程度[7]。本研究中对照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后,肝功能和血脂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到68.2%,说明治疗有效但总有效率不高,因此有必要寻找更好的治疗途径。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血脂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血脂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指标观察组n/例44对照组44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ALT/(U/L)69.2±16.6 39.6±10.2*△71.6±17.4 50.6±11.3* AST/(U/L)80.4±21.5 44.6±11.3*△78.7±20.7 51.4±12.1* GGT/(U/L)130.5±33.8 56.3±14.9*△132.0±34.2 73.4±17.2* TG/(mmol/L)3.1±0.4 1.7±0.3*△3.2±0.4 2.0±0.4* TG/(mmol/L)3.1±0.4 1.7±0.3*△3.2±0.4 2.0±0.4*
NAFLD属中医“积证、胁痛、痰证”等范畴[8],多由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志不畅、病弱体虚所致,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运化,湿热内蕴,痰浊不化,致肝、脾功能失调,湿热痰瘀互结于肝。治疗上以健脾疏肝、活血祛湿为基本法则。方中绞股蓝健脾益气、活血降脂;醋柴胡疏肝解郁、行气消痞;白术、茯苓、水飞蓟健脾益气、利湿祛浊降脂;茵陈、虎杖清热解毒;丹参、桃仁、姜黄、鳖甲等活血化瘀、利湿解毒、软坚散结;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疏肝、活血利湿之功。药理研究显示[9-11],绞股蓝、丹参、姜黄等具有降脂、抗炎抗氧化、护肝降酶等作用。观察组在多烯磷脂酰胆碱的基础上加用健脾疏肝活血饮治疗,患者肝功能、血脂及B超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健脾疏肝活血饮佐治NAFLD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Fan JG.Epidemiology of alcoholic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China[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3,(1):11-17.
[2]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S].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3):163-166.
[3]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等.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43-148.
[4]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161.
[5]Kim D,Kim WR,Kim HJ,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noninvasive fibrosis markers and mortality among adul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J]. Hepatology,2013,57(4):1357-1365.
[6]Pérez Blanco LA,Vilar Gómez E,Martínez Pérez Y,et al.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 current perspective[J]. Acta Gastroenterol Latinoam,2013,43(3):254-260.
[7]Su HL,Zhu YX,Gao ZJ,et al.Efficacy comparison between bicyclol and polyene phosphatidylcholine treatments for the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Zhonghua Gan Zang Bing Za Zhi,2011,19(7):552-553.
[8]董姝,刘平,孙明瑜.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3,4(3):599.
[9]赵世印,邱华,贺琴,等.绞股蓝皂甙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大鼠肝纤维化影响[J].医药导报,2014,33(2):156-159.
[10]郭建利,张睦清,韩雪,等.丹参不同组分防治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作用机制的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2,27(1):8.
[11]赵志光,周玲玲,林琼琼,等.姜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家兔肝组织TNF-α表达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3):184.
修回日期:2014-07-07
201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