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晓君,裴志军,周 璇
(浙江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杭州310018)
村干部的非农工作经历与其工作绩效
——基于两省六市的实证分析
刁晓君,裴志军,周 璇
(浙江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杭州310018)
采用两省六市的调研数据,通过OLS估计,考量村干部非农工作经历对其工作绩效的影响,并采用基于R2的shapley值分解方法测量其贡献率。研究发现:相对于无非农工作经历的村干部,有非农工作经历的村干部有较高的工作绩效。主要由于非农工作经历可以调整与改善村干部的收入、性格以及工作态度。基于R2的shapley值分解发现,村干部非农工作经历对于提高其工作绩效有重要作用,贡献率为12.29%,仅次于知识水平、年龄、健康程度、教育程度,排名第5。
非农工作经历;村干部;工作绩效;OLS估计;基于R2的shapley值
村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者和执行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和领头羊,其工作优劣对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村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实践者,村干部的工作行为及工作绩效直接反映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成效[1]。
市场经济体制为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提供了可能,除了从事本地非农活动外,大量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打工、经商成为非农活动的主要方式[2]。第5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全国目前有1.31亿迁移人口,其中绝大部分是外出打工、经商人员,他们已经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群体[2]。但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变化、经济转型不断推进,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正在面临深刻的变迁,产业经济和就业体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中国制造”面临的困境使得大量曾经作为制造业发展生力军的内地农民工重新返回农村[2]。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回流和重新配置为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相当一部分回乡农民通过村民自治成为村领导人。已有研究表明,从村干部的成长路径上看,相当部分人曾有非农经历,并有部分人在企业工作过或曾参军[3]。
因此,研究村干部的非农工作经历与其工作绩效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分析法。整理有关非农工作经历和村干部工作绩效的相关文献。一方面对已经展开的研究进行梳理,了解当前学术界对于该主题展开研究的现状。另一方面结合农村社会发展的特点,设计出调查问卷,探讨村干部非农工作经历等任职条件与其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第二,问卷调查法。通过向村干部与村民分发调查问卷,了解村干部的非农工作经历等任职条件以及村干部工作绩效的状况,并加以量化。
第三,深度访谈法。主要就本调查所在地的村干部与村民进行访谈,了解村干部的非农工作经历等任职条件与其工作绩效的状况。
数据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OLS估计、shapley值分解等。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 21.0,stata12.0、eviews7.2。
(二)预期目标
我国农村地区变化日新月异,并且不同的地区发展变化差异甚大。作为村民当家人的村干部在农村发展中所起作用不容忽视,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村干部的非农工作经历等素质特征会影响村庄治理的实际效果。鉴于此,文章从实用价值角度出发,参照目前已有的村干部工作绩效指标,构建了五方面的工作成效指标,归纳了村干部的非农工作经历等一系列任职条件指标,研究具有非农工作经历以及其他任职条件不同的村干部的工作绩效的差异,以期为村民选举优秀的村干部提供参考,以及为村干部领导村民促进村庄健康、和谐、稳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一)非农工作经历
非农工作经历即农村居民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工作经历。非农工作经历一般有务工、个体经营、开办企业和担任干部四个方面。
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回流和重新配置为农村和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也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学界关于非农工作经历研究主要集中于非农再就业、非农工作经历与社会关系网络、非农工作经历与农民的务农收入三个方面。
由于许多学者认为破除“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扩大农民的非农就业[4],且这部分回流的劳动力都具有非农工作经历,政府和学界都将目光投向了这部分劳动力的非农再就业上,特别是将焦点聚集在农民工返乡创业上。因为农民工创业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5]。农民工自身主体性有着较强的相关性,并不是每一位返乡农民工都有机会创业,并且有着创业实践的返乡农民工也只是凤毛麟角[6],创业风险较高。一项调查显示,2000年之后回乡创业的农民工数量虽然显著提升,但仍然有接近50%的农民工返乡后选择继续务农[7]。
毛德松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年的数据,考察非农工作经历对农民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无非农工作经历的农民而言,具有非农工作经历的农民拥有更多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不仅在于非农工作自身的集体化作业性质相对于分散的农业生产具有更广泛的人际接触机会,而且非农工作经历调整和改变了个体拓展社会关系网络的态度和能力[8]。
冉璐、谢家智等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年的数据,根据是否具有非农工作经历将农民分成两组,采用分位数回归和分解的方法考察两组农民的务农收入差异以及形成原因。结果发现,具有非农工作经历的农民务农收入明显高于无这种经历的农民,在收入分布的高端这种差距更为凸显[2]。
(二)村干部非农工作经历与工作绩效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农业弱国,2004-2014年连续10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提高他们的素质,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村干部作为乡村治理的核心,担负着农民致富和乡村发展的责任,新的历史条件对村干部的任职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济学研究表明,个体的资源禀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行为决策的方式与结果。杨威等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干部拥有的人力资本对其工作绩效的影响[9]。结果表明:村干部人力资本各变量均与工作绩效呈正相关。余秀江等对村干部社会资本各研究变量与工作绩效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得出,村干部的社会资本对工作绩效有显著影响作用部分成立[1]。
已有无数事实表明,村干部在村庄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们自身素质、管理能力、领导行为方式均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村级治理效果,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发展前途。实践证明,村干部队伍的素质越高,行为方式越合理,村庄各项事业就会发展得越好。相反,若村干部素质低下,处事专断独行、行为粗暴,会导致干群关系激化,村民的合作能力会很差,自然也不会有高水平的治理效果。因此,笔者提出假设:村干部的非农工作经历对其工作绩效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分为村干部与村民两大类,其中村干部对其非农工作经历以及其他任职条件进行自我评分,村民对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工作绩效进行评分。村干部问卷与村民问卷采取1∶3的配比原则。
村干部问卷与村民问卷都由两部分组成。村干部问卷的第一部分为村干部的基本信息即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政治面貌、健康程度、婚姻状况;第二部分为影响农村建设的任职条件变量,包括:非农工作经历、村干部的知识储备(熟悉政治理论知识、农业法规政策、农业经济管理知识等)、村干部的性格(根据自我感觉快乐与否进行赋值)、村干部的收入(以村干部家庭2013年的总收入(万元)进行赋值)、村干部的工作态度(以被调查者对“是否愿意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私人利益”的回答进行赋值)、村干部的社会关系网络(以村干部过春节来拜年的村民数量来考量)。其中收入、性格、工作态度是影响农村建设的变量,也是非农工作经历影响村干部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具体问卷情况见表1。
表1 村干部的任职条件量表
村民问卷的第一部分为村民的基本信息,即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村民对村干部工作绩效的评价。根据杨威等[4]的研究将村干部绩效分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大类共19个问题进行评价(见表2)。问卷设计采用里克特的五点量表形式展开,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其中“非常不同意”赋值为1,“不同意”为2,“一般”为3,“同意”为4,“非常同意”为5。
表2 村干部的工作绩效指标
本研究选取了浙江省杭州市、衢州市、绍兴市与山东省烟台市、泰安市、莱芜市六市共18个乡镇64个行政村进行调查。其中,经济比较发达的村落14个,经济中等村落30个,经济比较落后的村落20个,共发放调查问卷245份,回收223份,回收率为91%。其中有非农工作经历的样本数量为102份,占45%。无非农工作经历的样本为121份,占55%。
表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表2显示,工作绩效的均值为42.52,标准差为16.32,说明当前村干部的工作绩效有一定的差异。非农工作经历均值为0.29,这也与有非农工作经历样本占少数的事实一致。有非农工作经历的村干部工作绩效的均值为55.8,无非农工作经历的村干部工作绩效的均值为37.07,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受访村干部中,工作态度偏向中庸,宗族背景为一般,平均家庭收入为3.28万元,男性占87%,平均年龄在41~50岁之间,受教育程度为一般,党员占58%,健康程度为一般以上,已婚占85%。
由于本文的变量较多,所以应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表4为个变量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矩阵。从表4可看出,非农工作经历与工作绩效之间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9。各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低于共线性门槛0.7。因此,将这些变量纳入分析框架不会产生严重的共线性问题。
表4 皮尔逊相关系数
(一)OLS估计
本文主要考察村干部的非农工作经历对其工作绩效的影响,同时研究影响这一作用的因素。非农工作经历影响工作绩效可能存在多种因素,本研究将主要从非农工作经历影响村干部的收入、性格、工作态度三个因素进行检验。运用OLS估计方法,模型1为村干部非农工作经历直接影响其工作绩效的检验,模型2至4在模型1的基础上引入了三个交叉项,分别是村非农工作经历与收入交互项、非农工作经历与性格交互项、非农工作经历与工作态度交互项,从而检验村干部非农工作经历影响工作绩效的因素。
表5模型1中,村干部的非农工作经历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村干部获取更多的非农工作经历可以提高其工作绩效。由于非农工作经历对于工作绩效的影响可能是多因素的,我们引入了三个交互项通过模型2—4来探索非农工作经历影响工作绩效的因素。模型2结果表明:非农工作经历可以显著的影响收入来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绩效。具有非农工作经历的村干部可以将自己的所学、所见、所闻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从而提高工作绩效。模型3结果表明:非农工作经历可以显著的影响村干部的性格进而提高其工作绩效。非农工作的集体化作业以及不同劳动力之间的配合,可以提高劳动者的交际能力与沟通能力,拥有较高沟通能力的村干部可以在工作中得心应手,从而显著提高其工作绩效。模型4的结果表明:村干部非农工作经历可以显著改善工作态度从而显著影响其工作绩效。企业的集中培训以及严格的管理制度,可以使劳动者具有更好的工作态度投入生产之中。良好的工作态度可以使村干部严于律己、孜孜不倦的为人民服务,从而可以显著提高其绩效。
此外,从其他解释变量来看,村干部的知识水平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拥有较高知识水平的村干部可以熟知国家的三农政策以及掌握更多的农业技能,从而能够提高其工作绩效。村干部的教育水平系数也显著为正,学历较高的村干部能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工具等现代化通讯工具改善其工作绩效。党员村干部定期参与党组织生活以及不定期参与村里各种会议,可以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可以更好地提高其工作绩效。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村干部身体越健康其工作绩效越好。年龄与婚姻状况的系数为负,由于年龄越大的村干部工作效率越差,工作绩效就越低。已婚的村干部由于精力分散的原因,工作绩效一般不如未婚的村干部。
表5 OLS估计结果
OLS估计的结果只能说明村干部非农工作经历可以影响其工作绩效,并且主要通过影响其收入、性格、工作态度来实现。然而村干部的非农工作经历对工作绩效的作用有多大,则需要分解村干部非农工作经历的贡献率大小。
本文采用基于回归R2的夏普里值得分解方法。基本思路是先在包含该自变量的组合模型中测量R2,然后剔除该变量观察R2的变化,R2减少得越多,则说明该变量贡献率越大。[10]
根据表5中模型1,分解了村干部非农工作经历等一系列变量对于工作绩效的贡献程度,结果见表6。表6可见,非农工作经历的贡献率达到了12.29%,排名第5。由此可以证明村干部的非农工作经历的确可以显著的帮助其提高工作绩效。另外,其他因素中,知识水平、年龄、健康程度、教育程度排在前四位,贡献率分别是14.97%、13.55%、12.97%、12.32%。说明知识水平越高、年轻、健康程度越高以及教育水平越高的村干部,工作绩效越好。
表6 贡献分解与排名
采用两省六市的调研数据,考量村干部非农工作经历对其工作绩效的影响,并采用基于R2的shapley值分解方法测量其贡献率。研究发现:相对于无非农工作经历的村干部,有非农工作经历的村干部有较高的工作绩效。主要由于非农工作经历可以调整与改善村干部的收入、性格以及工作态度。基于R2的shapley值分解发现,村干部非农工作经历对于提高其工作绩效有重要作用,贡献率为12.29%,仅次于知识水平、年龄、健康程度、教育程度排名第5。
在经济社会转轨和城乡融合的主流背景下,大规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冲击了原本传统的农村经济和社会生活,特别是返乡的农民通过村民自治成为村庄的领头人。本文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具有非农工作经历的村干部其工作绩效较高。鉴于此,本文提出以下两方面的政策建议:第一,鼓励支持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政府要构建为农民提供相同就业服务和相同优惠政策的城乡一体的促进就业体制,取消对农民非农就业的各种不合理限制,加快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使农民真正享受非农就业上的国民待遇。企业不能视民工为廉价劳动力,更不能拖欠、抵赖民工工资,要与城市职工同等对待,甚至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市民要满腔热忱地欢迎农民进城打工,尊重和包容民工,对为城市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外乡人尽一份地主之谊。同时,政府与社会应该重视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使他们自身具备学习理念,培养学习精神。通过自身学习,提高技能后,农村劳动力能到技术要求更高的产业中去,推动该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再推动他们就业。第二,支持具有非农工作经历的农民参与村民自治。具有非农工作经历的农民,其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具备一定的优势,政府与社会应该鼓励具有非农工作经历的农民参与村民自治,成为村庄的领头人,综合利用其优势,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文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浙江与山东,尚不具备完备性和代表性,有待进一步完善。关于此问题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1]余秀江,何 旺,杨志锐.村干部社会资本对其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20):204-208.
[2]冉 璐,谢家智,张 明.非农工作经历与农民务农收入:基于分位数回归与分解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06):32-39.
[3]肖唐镖.什么人在当村干部?对村干部社会政治资本的初步分析[J].管理世界,2006(9):64-69.
[4]钟甫宁,何 军.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扩大非农就业机会[J].农业经济问题,2007(1):62-69.
[5]汪三贵,刘湘琳,史识洁,等.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影响[J].农业技术经济,2010(12):4-10.
[6]江立华,陈文超.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实践与追求—基于六省经验资料的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11(3):91-97.
[7]韩 俊.中国农民工战略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270-292.
[8]毛德松.非农工作经历与农民社会关系网络[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1):102-106.
[9]杨 威,余秀江,何 旺.村干部人力资本对其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J].南方农村,2012(10):72-78.
[10]Israeli O.A Shapley-based decomposition of the RSquare of a linear regression[J].J Eco Inequal,2007(5):199-212.
Non-farm Work Experience and Job Performance of Village Cadres——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wo Provinces and Six Cities
DIAO Xiao-jun,PEI Zhi-jun,ZHOU Xuan
(Academy of Public Finance and Management,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Hangzhou 310018,China)
With research data of two provinces and six cities,this paper examined and weighed effects of non-farm work experience and work efficiency of village cadres through OLS estimation and measured the contribution rate through decomposing shapley value based on R2.Researches show that relative to those village cadres without non-farm work experience,the village cadres with non-farm work experience displays high work efficiency.This is because non-farm work experience can adjust and improve income,character and work attitude of village cadres.It is found through decomposing shapley value based on R2,non-farm work experience of village cadr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oosting their work efficiency,with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12.29%,ranking the fifth,only second to knowledge level,age,health degree and education degree.
non-farm work experience;village cadres;work performance;OLS estimation;Shapley value based on R2
C912.81
A
(责任编辑:张祖尧)
1673-3851(2014)06-0471-06
2014-07-2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CGL081)
刁晓君(1987-),男,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资本与社会治理、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研究。
裴志军,副教授,E-mail:mrpei5725@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