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材重冠紫菀的质量标准研究

2014-05-24 15:47张志锋吕露阳
关键词:紫菀浸出物质量标准

张志锋, 吕露阳

(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藏药材重冠紫菀的质量标准研究

张志锋, 吕露阳

(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目的: 建立特色藏药材重冠紫菀的药材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原植物形态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 薄层色谱鉴别和水分、灰分及浸出物等方法对重冠紫菀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原植物、性状和显微等能够很好地鉴定重冠紫菀药材, 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较强.结论: 所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 可控制重冠紫菀药材的质量.

重冠紫菀; 质量标准; 显微鉴别; 薄层色谱法

重冠紫菀Aster diplostephioides(DC.) C.B.Clarke为藏区民间草药, 始载于《晶珠本草》[1], 在藏医药中, 它与紫菀属的其他多种植物, 如缘毛紫菀、灰枝紫菀、小舌紫菀、狭苞紫菀等, 被视为女神鲁古吉玛眼睛所化的“甘露之药”, 藏医以紫菀花干燥花序入药, 可治疗400多种瘟病[2-3].在临床上, 目前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咳痰、肺结核咳血、喉痹和小便不利等疾病[4-5].其藏药名为“美多罗米”, 在我国的藏区广泛使用, 然而, 尚无文献对其进行质量标准研究[6].因此, 本文将对其进行性状、显微、TLC、常规检查以及浸出物测定, 以控制重冠紫菀的品质.

1 仪器与试药

Olympus BX53生物显微镜及DP70数码成像系统(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日本); 高效薄层硅胶GF254预制板10×10 cm(Merck, 德国) .重冠紫菀药材为2013年7月作者采集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经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张浩教授鉴定为重冠紫菀Aster diplostephioides(DC.) C.B.Clarke的干燥头状花序.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生药学鉴定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重冠紫菀Aster diplostephioides(DC.) C.B.Clarke的干燥头状花序.夏秋季采摘, 晾干.多年生草本, 高10-40 cm.根短、粗.茎直立, 单一, 有细棱, 密生柔毛.叶线状长圆形, 两面密生柔毛, 背面叶脉突起, 顶端锐尖, 全缘.头状花序单生茎顶, 直径4-7厘米;总苞片近2列, 线形;边花舌状, 多数, 2列, 蓝紫色, 管状花, 淡黄色.瘦果倒卵状长圆形, 花果期6-9月, 见图1.

性状: 本品为皱缩成团的花序.总苞半球形, 黄绿色, 直径8~25 mm, 总苞片2层, 线状披针形, 顶端细尖,较花盘为长, 淡绿色, 背面多被白色绒毛.舌状花多数, 2层, 舌片细长, 卷曲, 紫色至紫蓝色, 久置后变淡黄色;管状花5裂, 裂片具短毛;子房淡黄棕色, 密被短绒毛;冠毛白色.瘦果细小, 长圆形, 具短粗毛.气香, 味淡.见图2.

图1 重冠紫菀原植物图

图2 重冠紫菀的药材图

显微: 粉末: 淡黄棕色.花粉粒多数, 黄色, 类圆球形, 分层明显, 直径25~42μm, 具3萌发孔沟, 沟口呈半圆形突起, 表面有小尖刺.非腺毛多见, 多由单个细胞组成, 偶尔可见2-3个细胞, 顶端渐尖.冠毛众多, 为多列性分枝状毛, 各分枝为单细胞, 先端渐尖.花冠裂片表面可见网状纹理, 表皮细胞类长条形, 长 62~118μm.苞片表皮细胞黄色, 长圆形, 壁略厚.导管主为网纹, 偶可见梯纹, 直径8~22μm.见图3.

图3 重冠紫菀的粉末显微图

2.2 检查

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第一法)、总灰分测定法(附录Ⅸ K)测定, 分别测定了所采集的10批样品, 其结果见表1.因此, 根据测定结果, 本药材建议其水分不得过15.0%, 总灰分不得过10.0%.

2.3 薄层鉴别

取本品相当于粉末适量(相当于0.1g), 加80%甲醇 5ml, 超声提取15min, 滤过, 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对照药材 0.1g, 按供试溶液制备方法, 制备相应的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 吸取对照药材溶液4μl, 供试品溶液4μl, 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F254薄层板上, 以醋酸乙酯-丙酮-水-甲酸(20: 3: 1.5: 1.5, v/v)的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置紫外光灯(366 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见图4.

图4 重冠紫菀薄层色谱图

2.4 浸出物测定

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冷浸法测定, 不得少于17.0%.

表1 重冠紫菀水分、总灰分、浸出物测定结果

3 讨论

由于重冠紫菀药材尚无化学成分的相关研究, 本次研究根据缘毛紫菀的文献报道, 从缘毛紫菀中分离出多个黄酮类化合物, 包括芦丁、槲皮素等[7,8], 本次研究也曾以芦丁、槲皮素和绿原酸为对照品, 对其进行薄层分析,但是在供试溶液中, 均未发现这3个对照品斑点, 因此本研究采用对照药材进行薄层研究.

由于重冠紫菀在藏区广泛使用, 但是与同属多种植物混用, 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来控制其质量.因此, 本研究根据《中国药典》对质量标准的规定和方法, 为重冠紫菀制定质量控制标准, 将作为《四川省藏药材标准》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对全面控制重冠紫菀的药材质量, 保证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感谢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四川省藏药材标准制定委员会为本次研究提供项目经费支持.

[1]王继祖, 罗达尚, 王振华, 等.晶珠本草(译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2]青海省药品检验所, 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中国藏药第二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3]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新疆卫生局.藏药标准[M].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79.

[4]中国民族药志编委会.中国民族药志(二卷)[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 568.

[5]贾敏如, 李星炜.中国民族药志要[M].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 75-77.

[6]姚娟, 马慧萍, 贾正平.藏紫菀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17): 286-290.

[7]程战立, 时岩鹏, 种小桃, 等.藏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Ⅱ)[J].中草药, 2011, 42(01): 42-45.

[8]程战立, 时岩鹏, 种小桃, 等.藏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J].食品与药品, 2009, 11(01): 33-35.

Quality control of traditional Tibetan medicine Aster diplostephioidese

ZHANG Zhi-feng, LU Lu-yang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u 610041, P.R.C.)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quality control of traditional Tibetan medicine Aster diplostephioides (DC.) C.B.Clarke.Methods: The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TLC, water, ash, and extract detection were performed for A.diplostephioides.Results: It was available to identify of A.diplostephioides by the morphology,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TLC was specificity.Conclusion: The established method of quality control is simple, accurate and reproducible and can be used for quality control of A.diplostephioides.

Aster diplostephioides (DC.) C.B.Clarke; quality control;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TLC

R282, R29

A

1003-4271(2014)02-0233-04

10.3969/j.issn.1003-4271.2014.02.12

2014-02-18

张志锋(1973-), 男, 副教授, 博士, 从事高原药用植物资源及质量评价研究; Email: zhangzhf99@gmail.com

猜你喜欢
紫菀浸出物质量标准
骨疏宁片浸出物测定方法研究*
陇西白条党参浸出物含量分级标准研究
润肺、通二便的紫菀
不同炮制方法对紫菀浸出物及主成分含量的影响△
功劳木质量标准的改进
石见穿质量标准的研究
抗骨增生丸质量标准的改进
止咳通便话紫菀
不同产地黄精品种的成分分析
冲泡条件对绿茶水浸出物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