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思考

2014-05-23 13:01李艳春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高校

李艳春

[内容提要]从探究高校党的群众路线的双重价值出发,从分析面临的挑战着手,提出高校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需突出“学生满意、教师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价值目标,进而实现以发展凝聚人民,以清正廉洁取信于民,以建章立制执政为民,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关键词]高校;党的群众路线;价值思考

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职能。这种基础地位和特殊职能决定了高等教育是与百姓贴得最近的民生事业,也是最能牵动社会神经的民心工程。从内在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维度切入,可以对高校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内涵、基本现状、实现目标,有一个相对完整而深刻的认识,这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外在诉求。

一、高校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双重价值内涵

人们对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创造价值、引领未来的认知、肯定、期盼古而有之,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这种认知肯定期盼变得愈发强烈和不可或缺。党的十八大提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总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把教育摆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的首位。这说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仅是高校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需求,更是达成人民意愿、实现高校社会价值的外在需求。

从内在价值的角度分析,党的群众路线在高校表现为一种认知,包含着高校管理者对党群关系、校师关系和校生关系的认知等。党的群众路线在高校也表现为一种情感,包含着高校管理者对群众挚爱的感情、对教师尊重的感情,对学生爱护的感情。党的群众路线在高校更表现为一种行为,那就是高校管理者是否真正走到群众之中,深入教师中间,沉到学生身边。从理性认知到感性付出,再到行动实践是高校管理者走群众路线的必由之路,也是高校凝聚群众、集聚正能量,进而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价值追求。

从社会价值的角度分析,高校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表现为高校必须回应社会期待,完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职能。具体表现为,切实把握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提升育人质量;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扎实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相关研究,以高显示度和高贡献率的科研成果服务社会;抓好大学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发挥大学文化凝聚师生、传承文明、引领社会的重要作用。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党中央、国务院首次将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战略高度,“强国必先强教”已经成为时代要求和广泛共识。高校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必须从实现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双重角度思考问题,必须将群众路线贯彻到学校管理及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和领域。唯此,高校才能在发展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始终面向大众需求,始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高校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的挑战

高校在发展进程中是否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仅关乎高校价值目标的达成,影响高校内在价值的实现,更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认可度。因此,高校管理者必须把走群众路线贯穿到学校建设发展的各个环节。然而目前,高校贯彻群众路线也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挑战,能否在这样的形势下,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定走群众路线,是一所高校拥有深厚群众基础,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障。

(一)群众路线认识不清的思想误区。列宁说过:“数以千百万计的群众,——哪里有千百万人,哪里才是政治的起点;哪里有千百万人,而不是几千人,哪里才是真正的政治的起点。”[1]在高校也是如此,数以万计的师生是高校发展的群众基础和政治起点,失了根基和起点,高校就无从发展。某些高校管理者和领导干部存在着对群众路线研究不透、认识不清的思想误区,认为高校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走不走群众路线不重要。对于青年学生,他们认为在校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观念相对不成熟的成长期,对于这一群体主要以灌输教育为主,不用强调走群众路线;对于教师,他们认为只要满足教师的平台需要和成长需求,教师不会关注高校是否坚持群众路线。这些认知和看法,导致了高校管理者在制定政策时不以师生意愿为导向,在输出公共资源时不以师生利益为根本。这些做法严重损害了高校的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也破坏了党在高校的执政基础。

(二)多元文化带来的价值观挑战。美国当代著名高等教育家克拉克·克尔认为,现代大学已经从原来的社会边缘进入社会的中心地域,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进入一方面凸显了大学的地位与作用,使得大学与社会的交融度越来越高,从人才培养到知识创新再到文化的兼容并包,大学比任何一个时期都离不开社会的滋养,社会也比任何一个时期都需要大学的反哺。但另一方面,这种交融度也使得大学出现多元文化及多重价值观。例如,一些高校管理者和教师中出现了实用主义价值观,管理者制定政策不以民意为导向,教师不以育人为根本目的,而是以金钱和名利来衡量;一些高校领导干部中出现了享乐主义价值观,他们购物追求品牌、做事讲究排场,严重偏离了群众路线。这些价值观与我党长期以来要求党员干部应有的价值观相违背,与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价值目标相违背,破坏了党在高校的群众基础,偏离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方向。

(三)市场经济带来的利益冲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高等教育事业更是得到了空前发展。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期盼作为努力方向的结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最高标准的结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支持作为动力源泉的结果。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普遍发育,个人意识迅速觉醒,一方面带来了民主浪潮的深化,但也不可避免地夹杂着世俗化、理性化的观念。具体表现为,一是高校行政权力私有化。某些高校管理者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看成是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甚至视为他人不得侵犯的私有财产,想方设法维护和扩大自己的既得利益而不惜伤害师生利益。二是教育领域的腐败寻租呈现多样化。作为教育资源管理者的党员干部,变资源为“私源”,利用手中的教育资源,在职称评聘、学生入党、评优选先的过程中吃拿卡要,向普通教师和学生寻租,使得教育领域的腐败不断滋生和蔓延。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高校管理者在民众中的形象,也极大地破坏了党群关系、校师关系和校生关系。endprint

三、高校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思考

“一个政党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其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和人民利益有多大的作用。”[2]一所高校的社会价值同样取决于它输出什么样的思想理念,它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以师生的意志为转移。高校走群众路线要确保达成“四个满意”。

(一)学生满意是首要前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准,也是培养学生对学校永久忠诚度的基础。而一所大学要达成学生的满意,不仅要有崇高的办学理念,有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有一流的教师和一流的教学科研水平,更要有“以学生为本”的价值理念。因为学生是高校数量最多的群体,是高校发展的主体,是高校的主人。江泽民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3]。在高校,学生就是学校工作的最高裁决者,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学生的需求展开,都要以维护学生的利益为根本。

(二)教师满意是重要指标。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同样,高校师生就是学校的主体,就是学校发展的推动者。在高校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切实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学校的每一次变革与进步,前行与发展,无不以全体师生的奋进为基础,又无不以师生的支持拥护所左右。这是高校得以基业长青的基本条件和根本维系。高校领导者在决策时,必须关注师生的愿望和心声、需求和企盼,把“尊重师生主体地位”摆在执政决策的首要位置。这种尊重,既包括对师生政治参与的尊重,也包括对师生利益需求的尊重。马克思认为,正是利益推动着人们的实践,历史活动是群众事业,历史本身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4]在高校,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仅要尊重师生的政治参与,更要关注师生的利益需求。

(三)家长满意是基本目标。学生背后是成千上万的家庭,高等教育不仅承载着许多孩子的成长成才梦,也往往承载着许多家庭的望子成龙梦和望女成凤梦。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高分、进名校,能够通过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在激烈竞争中占得先机。家长对高等教育寄予的期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都具体,所有教育梦的背后,都承载着无数家长的梦,无数家庭的梦。一个孩子圆梦,就会有一个家庭圆梦,圆梦的家庭越多,社会的正能量就会更多集聚。因此,高等教育必须在走群众路线中,俯下身来、静下心来关注家长对高校的呼声与需求。

(四)社会满意是终极价值。大学创造的社会价值是潜在的、无形的,不能物化也不能固化。张维迎就曾说过:“大学与企业的不同在于,大学通常是一个非营利性机构,没有所有者;大学的社会价值也难以量化为货币形式的指标。”但是,大学在引领社会发展,推动历史进步中的作用却是巨大的。她培养的人才、培植的文化、创造的知识、输出的价值观成为人类历史不断前行、文明不断演进的助推器。人民对高等教育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绝不单纯是一种价值观的正否判断,甚至会影响到人民群众与高校间的关系,进而影响整个教育的发展进程。因此,必须把社会满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终极价值。

四、高校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启示

本文阐述了高校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内涵,面临的挑战,价值思考,得出3点基本启示。一是以促进发展凝聚人民。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第一要务。“当一个政治—经济单位被一群弱国环抱时,一个停滞的国家还可以幸存,而在与更有效率的邻邦相处的情况下,相对无效率的产权将威胁到一个国家的生存。”[5]一所高校若想在日趋激烈的大学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坚定不移地促进发展,用发展来汇聚民心、凝聚力量。二是以清正廉洁取信于民。中央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廉政建设的角度为高校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高校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无形的教育资源,密切高校党群关系,必须从遏制权力腐败入手,防止高校教育资源被寻租和私有。三是以建章立制执政为民。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加强制度建设,对群众路线的贯彻、实施起着根本保证作用。群众工作是贯穿高校各个领域和层次的经常性工作,没有科学的规章制度,就会像脱缰的野马失了方向。因此,在高校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要积极构建领导班子执政为民的长效机制,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的长效机制,广大党员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446

[2]戴立兴.政党与群众:中国共产党执政考量[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23

[3]江泽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6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103

[5](美)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9

责任编辑/陈洪超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