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奕如寒
民族团结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基本保障,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互联网已渗透到民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民众获取信息和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但同时也对维护民族团结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顺应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潮流,趋利避害,尽量消除网络传媒对民族团结的负面影响,同时利用网络提升民族团结舆论引导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新媒体是以互联网络为核心的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博客、桌面视窗等。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人类的学习、生活、观念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以后,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日益成为社会舆论集散地和放大器,不论是国内重大事件还是国际重大事件一经网络传播,都能很快形成网上舆论。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由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于平原地区与发达地区,各民族间文化、宗教存在差异,加之受周边地区以及国际形势的影响,破坏我国民族团结的突发性事件屡有发生。互联网作为一种便捷而有效的工具,与涉及民族问题的突发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强舆论磁场。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手机网民达到3.88亿,微博用户有2.74亿。早在1999年到2002年,网民主要在网络论坛上发言;2003年,网民开始在新闻跟帖上发言;2006年,大量网民开始在博客上发言;2009年,网民开始使用微博。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
网络论坛、手机短信这类新兴媒体的出现无疑为公众舆论提供了新的拓展平台,它使普通民众包括弱势群体、边缘群体也拥有了某种话语权。有人形象的将这个时代称之为“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新闻组、即时通讯、电子公告牌、博客、播客、微博、网络社区等平台发布信息,为舆论设置议题。新媒体弱化了政府对媒体的控制以及传统媒体对话语权的掌控,导致舆论的源头不可控,传播速度不可控,内容分散不可控,舆论容易放大不可控。舆论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的失控、失范现象,造成了思想意识领域的混乱,也给民族地区的稳定带来了巨大风险和隐患。
网络的特点,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一个是传播的速度,任何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刊等在传播速度上都不能和网络相比,网络是以秒来计算的的;另一个表现在含量上,任何传统媒体在含量上都不能和网络相比,网络是海量储存。互联网上,公众可以实现多点到多点甚至跨国界的的传播。如果每个人有100个粉丝,只有10%的粉丝转你的一条微博,以此类推,转帖5次,几分钟内覆盖面就可以达到1亿人次,很快天下人就都知道了。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威胁着民族国家人为设立的边界,也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活动所利用。一段时间以来,新疆出现一些恐怖组织或者用手机多媒体卡观看、复制宣扬“迁徙”、“圣战”等暴力恐怖内容的图片和音频视频资料,或者用移动硬盘储存、传播宣扬分裂国家、宗教极端、暴力恐怖犯罪等音视频资料,或者在互联网上寻找“迁徙”路线,或者通过互联网下载宗教极端内容的视频文件并传播。其目的是蛊惑更多不明真相的群众通过“圣战”的方式,妄图推翻现行政权,建立独立的“国家”,这些行为的性质实质就是暴力恐怖组织的渗透方式。2008年“3.14”拉萨事件中,美国BBC、CNN、《纽约时报》、法国《世界报》、德国《图片报》等西方媒体违背新闻职业道德,张冠李戴,移花接木,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歪曲报道,CNN和《纽约时报》等网站甚至每天都将“中国西藏暴动”的负面报道作为首页头条来招揽眼球,以讹传讹,混淆视听,给中国政府造成了极大的国际舆论压力,中国的国际形象因此一落千丈,中国奥运圣火在欧洲的传递一再受到西方反华势力的蓄意抵制与“藏独”势力的严重冲击。
随着中国社会的利益分化、公共领域内多元博弈的出现、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民意表达热情的高涨,公众参与意识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涨。然而,与巨大的公民利益表达需求相比,制度化的公众参与渠道目前还供应不足,使得中国的互联网承载了太大显示民意的功能。加上互联网络信息形式的综合性、多样性,和传统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方式比较起来,互联网更能调动民众获取信息、表达意愿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受到的人为限制、控制最少。新媒体解放了大众舆论,这种舆论具有很强的草根化倾向,因此成为承载‘言论自由’的最佳载体。
凭借手机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微博等载体,新媒体舆论已具备社会动员效应,“组织化”、“落地化”成为现实。在网络上,一个普通人就可能做到‘一呼百万应’,这就是当下互联网的力量。手机网络民主从技术上突破了传统民主人数、地域、信息的局限,提高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弥补了现实政治生活中公民政治参与方式的不足,同时降低了民众参政议政的政治经济成本,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但是,在互联网上的民意表达往往会显得比在传统媒体上的民意更汹涌、更极端,政府为了处理这些事件不得不耗费大量的资源,影响正常的公共管理秩序。从分析以往发生过的涉及少数民族群众利益纠纷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在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一些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突发性增强、扩散速度加快、处置难度加大,有的最终演化为群体性事件,甚至转化成对抗性矛盾,造成严重后果。
尼葛洛庞帝(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媒体实验室创始人)曾经很精确地总结过:“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网络是个虚拟的公共空间,网民上网具有私密性,网民在网上说什么,做什么都可以随心所欲,在网上似乎没有警察,没有监督、没有制约,造成了在互联网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域间意识形态、观念的相互冲突。
2009年1月28日,艾某等六人在新疆沙雅县国际大巴扎“银河世纪动漫城”玩游戏。由于艾某等人拍打游戏机声音过大,和动漫城工作人员陈某发生口角,进而引发与动漫城工作人员朱某等人群殴,造成多人轻微伤,动漫城物品被砸毁。事发时途经国际大巴扎的亚某,看到有人打架,于次日14时左右来到国际大巴扎“宇宙”网吧,编造出:16名汉族青年殴打1名维吾尔族青年,并从二楼扔下摔死及公安机关不作处理,500余名维吾尔族青年示威游行的帖子,在网上散布,时间长达3小时。帖子发出后,被境外民族分裂网站借机转载利用,大肆渲染,企图制造破坏我国民族团结、影响社会稳定的事端。
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而信息发布和传输没有严格的检查和核实系统,操作的方式也越来越简便越来越多样化,一定程度上为散布谣言提供了方便。而一些人出于好奇以及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捏造事实,利用网络、手机等媒介编造和传播了不少影响民族团结的谣言。
美国掌握着网络世界的话语霸权,拥有全球互联网13台域名根服务器中的10台,从互联网的路由器到操作系统大多是美国制造。新媒体作为公共信息传播技术平台,很容易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腐朽文化传播的新渠道,思想交锋和舆论斗争的新阵地。近年来,境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借助国内重大政治活动、公共突发事件、热点问题等,肆意夸大和歪曲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矛盾,煽动民众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情绪,攻击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分裂,宣扬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企图达到“西化”、“分化”、“遏制”中国的目的。根据媒体披露,2009年境内外“三股势力”利用广东韶关发生的“6•26”社会治安事件,大量地使用黑莓手机、推特等移动互联网终端,以及社交新媒体组织实施行动,同时还把现场拍摄的照片实时通过手机传送到社交网站上炫耀成果,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制造了乌鲁木齐“7•5”事件。新媒体所具有的力量放大器、事件催化剂等功能并不会因为国别和环境的差异发生变化。任何国家内部在此前发展过程中累积起来的各种矛盾,都有可能被新媒体引爆,并以意外突发事件的发生为契机,构成对国家治理能力的严峻挑战。7.5事件发生后,境外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络污蔑我打击暴力犯罪是压制“民主”、“自由”和“人权”,煽动人们对共产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满和仇视,为他们的分裂活动大造舆论。近一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以侵犯言论自由为名攻击我国政府对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正常管理,却无视自身对网络不断强化的管理和控制。借助新媒体的意识形态斗争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很容易误导不明真相的群众,这一点尤其值得警惕。
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机制,新媒体由于其较低的准入门槛和更为自由、民主的氛围,大大拓宽了国内外民众获得信息的渠道、降低了获得信息的成本,从而实现大范围地传播知识和自由、民主、法治之精神。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偏见与生俱来,而我国传统媒体传播的信息基本上敲不开西方的国门,但是互联网可以帮助我们绕过西方传统媒体的意识形态壁垒,向西方受众传播中国声音,使他们有机会了解中国社会真实的状况,改变固有偏见与误解并真正去了解中国,从而引导国际舆论向着有利中国的方向发展。民族地区可以利用新传媒在日常的民族新闻传播中有意识地引导国内外舆论,既擅长正面宣传我国民族政策,又注意批驳敌对观点。坚持正面宣传我国政府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及其感人事迹,通过各种图、文、声、画等生动形式展示民族地区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方面事业的巨大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生活的极大改善,客观反映各族同胞的团结扶助与共同发展,以丰富的事实回击西方反华势力长期利用中国的民族、宗教和人权问题大做文章的卑劣行径。目前,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央视网、中国日报网站等主要网络媒体大多设立了若干地方频道和多个外语频道,主动地向外界报道中国。民族地区的网络媒体也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改进传播理念,增加信息量,加快更新速度,提升网站内涵、聚集网站“人气”。学习其他民族地区的经验,开设民族新闻网站,如“中国西藏新闻网”、“中国西藏网”、“新疆天山网”、“内蒙古新闻网”和“中国凉山彝族新闻网”等。运用各种方式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各民族相互信任、紧密团结、互帮互学、共同发展进步的良好风尚,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一是做好舆情监测。民族地区要有针对性地对涉及民族问题的舆情实施监测,做好盯网安排,对网上出现的涉及民族问题的负面舆情,特别是对可能影响民族团结的言论要及时予以关注并作出应对。二是做好舆情研判。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网络舆情处理前充足的分析研判十分必要,发现舆情后,要迅速整合、筛查舆情涉及的各方面信息资源,仔细分析舆情散播的目的和规律,预测舆情演化趋势及影响预期,形成简明扼要、分析准确的报告,为舆情处理提供准确依据。三是做好舆情预警。建立健全处理网络舆情的应急预案,不断提高民委等相关部门舆情预警能力,在日常工作中,畅通舆情上报渠道,避免因程序繁杂而贻误处理舆情的最佳时机,在重大舆情随时上报的同时为领导提供准确的舆情研判报告,让领导快速了解整个事件的概况、涉及人员、散播态势及影响,以便及时作出决策。
地方部门可以学习“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的模式,在民委等官方网站上开放与网民讨论的平台,允许网友匿名留言,由地方政府的有关人员进行专门的解答,建立高效畅通的解决机制。在这样的解决机制下,遇到突发危机事件,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发布部门,可以随时对公众的疑问作出回应,同时可以随时掌握网络民意与网络舆情。
美国传播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等在40年代“人民的选择”中提出的理论假说。两级传播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信息和影响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的,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的中介,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意见领袖指的是那些对大众媒介保持较多接触,在特定领域能够对他人发挥个人影响的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受众的媒介素养较差,人际传播的影响依然较深,因此可以考虑大力培养少数民族的传媒精英,精心打造出深受欢迎的、本民族自己的“传媒意见领袖”,发挥对少数民族受众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民族“传媒意见领袖”可以从本民族、本地区的著名专家、学者、干部以及各行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中的“资深网民”中培养。这些根植于地方民族文化土壤的“传媒意见领袖”,对民族问题的关注程度普遍较高,懂得本民族语言文字,熟悉地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与本民族感情深厚,具有自然的民族亲和力;同时他们文化层次较高,善于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与表达意见,因此在本民族中有较大的话语权,能对本民族受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特别是能在化解民族纠纷、妥善处理民族问题突发事件、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就是主动提供信息和观点吸引人们的关注,形成议论的话题。议题设置理论是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姆斯、唐纳德•肖最早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虽然大众传播媒介不能直接决定人们怎样思考,但是它可以为人们确定哪些问题是最重要的。现代传播体系是由政府、媒体和公众组成的“三元结构”,政府在最终议程的形成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政府在执政过程中所产生和掌握的信息是形成、引导舆论的重要资源,这些信息的披露和有效传播直接影响和引导着媒体议程和公众议程。因此,政府应该巧妙引导媒体议程,因势利导,最终达到引导和影响公众议程,实现“政府要说明的(政策议程)、媒体感兴趣的(媒体议程)、公众关心的(公共议程)”三者的完美结合。
2008年4月,北京奥运圣火在境外传递时,受到一些跳梁小丑的阻挠,国人对此表示了极大的愤慨。这也是一次极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机会。京报网及时将网民的有关留言编发了《藏独分子行为引起网民公愤》、《金晶是感动中国的最美丽的姑娘》等专题,网民们继续跟帖留言道:“西方人在我眼中一直很文明,但这次让我汗颜。原来他们这么流氓成性,而且还特别傻。现在的中国不是以前那样了。政治让西方一些人疯狂到极点,他们那是民主吗?这样的民主自由中国不需要!” 在京报网上,有网友留言道:“这简直就是一群无法无天的政治流氓!中国人民对法国不错,北京人民更是对巴黎很好,但这些流氓政客无视国际惯例,冒天下之大不韪,太浑蛋了!让任何有良知的中国人对他们的流氓行径唾弃。我们要对这些流氓说:你们不过是一群小丑,你们的粗暴干涉绝对动摇不了我们改革开放的决心,动摇不了我们搞好奥运会的信心,更动摇不了13亿中国人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目标!你们最让人感到可笑的是,你们弄了那么多这样档次的‘荣誉市民’,你们巴黎太掉价了,该让世界嘲笑你们这些可怜的小丑!”京报网及时将这条留言以“网友痛斥巴黎一群‘政治小丑’”为题编发,又有许多网友在这一条留言之后留言,表示支持。而正是合理的议题设置,把一场西方企图利用所谓“西藏问题”、“人权问题”妖魔化中国的危机,转化为国人一浪高过一浪的爱国热情。
民族问题在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是敏感话题,而突发性事件往往具有引发突然性、瞬间聚合性、状态失衡性与行为破坏性等特征,各种媒体的报道则又具有汇聚、放大和扩展效应,极容易使分散问题汇集成焦点问题,局部问题放大为全局问题,一般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因此,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及媒体在本地区发生与民族问题有关的重大突发性事件时,应快速反应,抢先占领国际舆论的制高点,把握先机和主动。除涉及国家安全和国家秘密外,要及时准确的把事件最新动态、发生原因、背景及处理结果等情况通过、新闻发布会、实地采访、新闻发言人发布新闻公告、通过政府网站发布新闻信息、通过手机等通讯工具发布信息等形式,向社会大众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尽快平息事端、释疑解惑、疏导情绪、化解质疑,避免谣言横飞和事态升级,以“负责”和“高效”的态度赢得本地各族群众、国内社会与国际舆论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调动政府各方面力量和社会资源快速、平稳地解决事态,为民族地方社会稳定和国内民族团结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在各种传媒日益深入人心、作用越来越突出的今天,作为民族地区的领导干部更要把握媒体特性,善用媒体力量,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这些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媒形式,积极主动地回应各族群众的要求。在新媒体环境下,特别是在面对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发生时,领导者唯有积极主动地面对媒体发布权威信息,在坦然应对中赢得媒体的尊重和支持,才能用透明度赢得可信度,用高明的“意见”征服受众,及时抢占舆论的先机。要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是要提高领导干部同媒体、特别是新媒体打交道的素养和能力。要在实践中增强民族地区领导干部同媒体打交道的方法和技能,要擅于运用互联网、微博等问政工具,经常“上网看看”、“在线聊聊”、“网上蹲点”,使新媒体成为领导者了解世界、掌握资讯,科学决策、推动工作,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的重要平台,充分发挥媒体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