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北联团办事处遗址
东西北联团办事处遗址位于南川区石溪乡卫星社区一组(小地名下庙,现石溪乡政府所在地)。
1925年,南川各乡镇纷纷办起团练,维护地方治安。1926年3月中共南川支部成立后,争取北路实力雄厚、倾向进步的石牛溪团总王懋迁,并发展他为党员,进而将西路、北路10多个民团联合组成西北民团联合会。在此基础上,又争取到韦光伟的东路民团。1926年8月,东西北民团联合会在石牛溪下庙成立,从而使党组织控制了石牛溪、福寿、河图、木凉、大观、元合(今元村和合溪)等民团武装3000余人。10月中旬,东西北联团干部学校在仁寿阁小学开学,为改造民团、组建农民自卫军打下基础。
为贯彻执行中共重庆地委关于“綦、南、涪应加强武力联合,策应顺泸起义”的指示,1927年1月5日,王懋迁、李蔚如(涪陵早期共产党员、四镇乡民团办事处主任)组织领导涪陵、南川6000余名自卫军武装围攻南川县城,被誉为“川东春雷”。暴动虽最终失败,但牵制了刘湘、郭汝栋等军阀和地方团阀的部分力量,有效减轻了川南顺泸起义军的压力,在川渝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一页。
中共南川县委(特支)驻地旧址
中共南川县委(特支)驻地旧址位于南川区东城街道办事处花果巷17号。
1927年9月,中共四川临时省委派綦江县共产党员陈问绪来南川,清理恢复大革命失败后的党组织。陈租住在东城外陈尊山家(后成为中共南川特支和县委的办公地点达3年多),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先后恢复韦奚成、周榕村、李能芳、张若余、谢德璋等人的党籍。11月,成立中国共产党南川特别支部委员会,书记为陈问绪。1928年秋,经中共四川省临委批准,中共南川特支升格为中共南川县委。1930年2月,中共南川县委在县城郊龙济桥边的龙王庙创办“南川公学”,以招补习班的名义,轮训党员,是年5月2日因暴露被国民党南川县政府查封。1932年春,陈问绪去重庆汇报工作,因叛徒出卖在两路口被捕,县内党员渐次停止工作。
太平场县立第五高小旧址
太平场县立第五高小旧址位于南川区太平场镇桥头村二组(现太平场镇人民政府所在地)。
1927年秋,恢复党籍的韦奚成、周榕村等在太平场县立第五高小任教,他们组织“平民教育促进会”,创办“平民学校”,宣传马列主义,团结了大批青年和学生。南川特支书记陈问绪到太平场,同韦奚成、谢德璋(乾丰乡王家沟初小校长)一道,发展张保全、王化洪(化名为王紫电)、陈怀三、李雨若等人为共产党员,秘密成立太平场党组织,并在卷洞桥下由陈问绪主持举行入党宣誓仪式。
1928年秋,王紫电等人在太平发展农协会员百余人,积极响应党领导的文香廷平民革命军武装在南涪边区的革命活动。
中共合溪特支旧址
中共合溪特支旧址位于南川区合溪镇中心小学校。
1928年2月,韦奚成在禹王庙创办合溪国民初级小学校,自任校长,组织成立中共合溪支部,建立合溪农民协会,开展地下斗争。1929年,韦奚成辗转至涪陵、云阳等地开展地下工作。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南方局紧急疏散骨干,时患严重肺病的韦奚成被派回合溪建立川黔边革命据点。2月,韦奚成整修合溪小学教室,购置设备,并通过开明绅士韦萃廷和上层统战关系,出任合溪乡长兼合溪乡小学校长职务,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1942年春,南方局派温凯廷带领中共党员张琼英、石俊民、郑兴芳等到合溪小学任教,组建中共合溪特别支部,开辟以金佛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支部初受南方局和中共川东特委双重领导,后直属中共綦南工委领导。
1943年起,中共合溪特支人员分批转移至黔北。1945年,最后一批人员撤离合溪前,在奚成图书馆(1942年韦奚成病故后,温凯廷等人遵其遗嘱,将他所有图书赠给学校,创办“奚成图书馆”)屋脊正中雕塑“五星”图案。1948年,中共合溪区委公开雕塑“红五星”图案于合溪小学校门上方。如今,合溪小学校门虽几经修缮,但鲜红的“五星”始终伫立于校门上方。
南川书院中学
南川书院中学位于南川区南城办事处许家巷30号。
书院中学前身为清乾隆年间的隆化书院,1906年改为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同时开办师范传习所。该校为中共南川党组织培养了张鸿沉、汪石冥、韦奚成、汪兴武、曾庆华等一大批早期中共党员。
1927年、1938年、1939年,原隆化书院所在地创办了“南川县国民师范学校”、“南川县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以及南川县立中学(后与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合并,简称“师中校”),成为南川党领导开展学生运动的主要阵地和重要据点。
1939年,中共南川特支通过教育科长任命进步教师张秀灵为简易师范校校长,成立“立达学会”、“简师同学会”,将大批教师团结在南川特支周围,开展进步活动。
德星垣战斗遗址
德星垣战斗遗址位于南川区乾丰乡新元村5社。
1928年4月,为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四川暴动行动大纲》和“川东以涪陵、南川为暴动中心”的指示精神,中共南川县委(特支)决定做改造文香廷部绿林武装为我党地下武装的工作。谢德璋、汪兴武、李灿等20多名共产党员先后被派到文香廷部任职,5月成立了南川平民革命军。
德星垣占地9亩多,砖木结构,复合四合院布局,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地主庄园。1928年,中共南川县委曾三次组织平民革命军攻打德星垣,但因其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未能攻坡。1929年9月,联络涪陵、南川武装力量联合再次攻打德星垣,亦无法攻破,在驻军、警察和地方团阀武装的联合围剿下,文香廷牺牲。
德星垣虽未攻破,但其家“三霸”(时任乾丰、石溪等地团练局长的刘寿芝、刘约山、刘德敷)均被杀,使刘家势力大衰,有力地震慑了地方团阀和土豪地主。
解放后,德星垣分给百姓居住,原有20余家,现有9户。右中堂现保存较好,左前堂曾被大火毁损。部分房间已重新修建。
道南校旧址
道南校旧址位于南川区西城街道办事处东方红居委3组(小地名龙济桥)。
1917年,南川县人创建私立道南学校,1921年迁至县城西郊龙济桥畔之尹子祠。1937年秋,中共中央长江局派中共党员张述成任道南小学校长,筹备恢复南川党组织。张述成联络进步师生参加重庆市学生救国联合会,倡议发起县城学校举办校际抗日歌咏竞赛,并发动县立乡村简易师范进步学生康成忠(陆石)等,组织成立县抗日救亡协会。中共南川党组织以道南、简师校等为活动阵地,广泛开展抗日宣传。
1946年1月,中共南川县委成立。中共綦(江)南(川)工委书记李治平兼任南川县委书记。李治平以在道南校任教为掩护,故该校成为綦南工委的机关所在地。1947年10月,南(川)涪(陵)工委成立,书记为李治平。李治平任命南涪工委委员胡晓风为道南校教导主任,将道南校办成了革命的摇篮。
解放后,道南小学校迁至尹子祠旁边现道南小学的位置。如今,道南校原址创办了尹子祠托老院。
刘伯承、邓小平住宿天主堂旧址
刘伯承、邓小平住宿天主堂旧址位于南川区东城街道办事处后街。
1949年11月1日,刘邓首长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主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拉开了西南战役的序幕。11月25日晚10时许,二野第三兵团11军31师侦察连140多人直抵南川县城东门,随后解放军大部队顺利进入南川县城,和平解放南川。
12月7日,二野司令部移驻重庆,路经南川,刘邓等首长在南川城区天主堂住宿,察看县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