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璐
教学后记就是教学回顾、教学整理和教学体会,它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推动教学前进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1教学后记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
长期以来,我们许多教师只是重视备课和上课,但对写教学后记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教学中只知耕耘不问收获,不善于把课堂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及一些意外“问题”归纳、总结,因此,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总得不到提高。
要知道,单靠课前备课是很不全面的,因为,课堂教学是极为生动、丰富、复杂、细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当然不能死搬备课内容,有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备好的课作灵活调整,只有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辛辛苦苦设计的教案,满以为教起来会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会轻松愉快,而实际上并不能如愿以偿。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教学策略是否有效,教师从这些方面将本堂课的失误与意外“收获”记录下来,思考教学效果和预设目标的差距,并思考如何缩小差距,把这些作为下次备课的补充和深化,以达到对教学工作的本质和规律的再认识,进而开拓出教学新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2教学后记为教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许多教师并非没有研究能力,只是缺乏研究的意识,一个教师若无研究意识,就不会有重大的发现,不会产生独到的见解,更不会有大胆的革新。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并不缺乏实践经验,所缺乏的只是对丰富教学经验的筛选整理和理论升华,他们面临的首要困惑是“没有合适的研究课题”。
其实,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每一节课的成败得失各不一样,那么教学后记也就丰富多彩。我们通过记教学后记,可以把自己平时的教学机智、改革创新、他人的好见解等一点一滴积累起来,并定期进行再分析、再总结、再整理,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来指导教学实践。这样做能使成功教法得以强化和完善,使自身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而这些千变万化的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情况也为我们进行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只要我们把握科研动态,挖掘素材,潜心研究,定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改革、有创见,使教学工作发生质变,使教师由“辛苦型”和“时间型”转变为“创造型”和“科研型”,使教师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并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
3教学后记能帮助教师积累教学经验
教师每上完一堂课后,可根据教学目标的实施程度,对整个教学过程作出客观的分析;也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自我回忆,确定学生思维障碍点或知识缺陷,对整个教学过程作出整体性的评价。例如:从教师“教”方面来讲,可根据课堂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斟酌教学过程设计得是否合理,各个环节安排是否精当,是不是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知识。从学生“学”方面来讲,可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反馈,了解学生的特殊兴趣、情绪,对问题的独特思维,以及对讲授内容的新要求等。然后视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措施:如果学生缺乏感性知识就要加强直观教学;如果是概念、公式或技能本身过程复杂的,则要进行分解,分为几个层次、部分或步骤,以便逐步掌握等。这样,持续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实践,日积月累,教师的教学经验就会不断丰富,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4教学后记有利于教师创新拓展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何做到这一点,为我们的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呢?古人云:“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要求我们教师能课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身心特点,联系生活实践,不断反思,做到合理整合教材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适当补充相关内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做到有感必记,有记必思,做个有心人,不断回顾、审视整个教学过程或某个教学环节的“得”与“失”,从而促使自己全面、客观、理性地认识教学、评价教学,促使自己从高层次去思考和探讨,从而使自身的教学艺术不断升华。
若我们教师每节课后都能认真反思,及时记录,那么,每通过一次教学就有一次进步。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初次获得的教学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再总结的话,那么,即便教一辈子的书,也只是第一年的教学工作的不断重复罢了。
教师要善于把课堂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及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做个简要的整理、归纳、记录、载案,这不仅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而且还为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改进教法、促进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和理论依据,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