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书
那天我与老伴,清理地下室杂物时,忽然发现一双尘封已久的高筒雨鞋。看着这双陈旧、失去光亮、打满补丁的黑色高筒雨鞋,陡然间,眼前呈现出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那是1970年8月,我从天津纺院大学毕业,分配到湖北孝感一家棉织厂工作。
该厂是建国初期兴建的,拥有五六百名职工的,地方中小型纺织企业。我是该地建厂以来,唯一的一名大学生,又是唯一的一名远离故乡的北方人。那时还是知识分子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的时代,自己心想要夹着尾巴做人,从一名普通工人做起。
开始,我就在陈旧落后笨重的织机旁,手摇脚踩手工编织手套袜子。不久,厂长就让我和车间保全工、厂维修师傅一起到外地工厂学习先进技术。回到工厂,食宿在厂单身的我,抓紧时间,晨昏不分地加班加点,在宿舍内三屉桌上,挑灯夜战。查资料,爬图板,设计绘制一张张机械零件图纸。然后,交给维修工加工制造机械部件,并在一起反复组装调试设备。短短几个月,就把厂里一二十台人工手套机技术改造为电力传动的半自动手套机。这样就大大减轻了工人繁重的体力劳动,大大增加了产品产量,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为厂里增加了经济效益。接着,我又对厂里落后设备进行了多项技术革新,技术改造。
那年春夏之际,上级提出“抓革命、促生产、大干快上”的号召,并给厂里下达了计划生产指标。但是厂内几大编织车间,严重缺乏编织纱线,造成生产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浆染车间加工生产的纱线,产量低,质量差。急得厂领导仿佛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此时厂长微笑着找我谈话,并任命我为浆染车间负责人,抓车间管理,抓生产调度,抓产品产量、质量,并发给我一双高筒雨鞋。
我就穿着高筒雨鞋深入车间每个生产工序,和工人一起边操作,边交谈,边考察,然后向厂领导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方案。征得领导同意后,指令班长调整班次,将几十名男工的原常白班,一分为二为两个班次,即白班和中班作业生产。每天给班里下达各工序生产任务指标,进行量化管理,并公示在一块小黑板上,让大家一目了然。
那时食宿厂内,刚结婚,与丈夫远隔千山万水分居的我,无论白班还是中班,经常身穿工作服,系黑色胶皮围腰,手戴塑胶手套,脚蹬防酸防碱防水的那双黑色高筒雨鞋,在满地水渍的车间和工人们一起干活、一起流汗、一起谈心。正值炎炎盛夏,火毒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有全国火炉之称的武汉,气温高达40度左右,数天不退。孝感毗邻武汉,温度不相上下。恰在此时,厂里为了节约煤炭资源,充分利用天然高温晴朗天气,暂停烧锅炉、烘干房、烘干湿纱线作业。
于是,我和车间工人们一起头顶烈日,冒酷暑,战高温,挥汗如雨。肩扛碗口粗三四米长,挂满一绺绺湿纱线的大竹竿,双手扶着,一趟一趟地,背到厂区露天空地支架上晾晒。干透后,双手将缕缕热乎乎的纱线收整成捆,存入半成品仓库。
一段时日后,原来空空如也的仓库,竟然放满了码放齐整、状如高楼林立,一排排、一摞摞、一堆堆,洁白、杏黄、翠绿、浅粉、大红、深蓝等多色多彩的纯棉纱线。
各大织造车间机器轰鸣,飞梭穿纱,月月生产出品种繁多、款式新颖的彩条纯棉花袜、纯棉蚊帐布、色织床单布等成品,每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而我这个北方女大学生,工作信心、工作干劲、工作热情,犹如当地酷热高温火炉一样,热情似火,激情燃烧。
就在年末岁尾,我被评为厂级甲等劳动模范,并出席上级召开的先进工作者表彰颁奖大会。
后来,为解决夫妻牛郎织女两地分居,我调入石家庄,定居省城。
现在看着这双陈旧的高筒雨鞋,我微笑着对老伴说:“存放四十多年了,可能漏水不能穿了。”他微微一笑说:“试试就知道。”恰巧那天大雨滂沱,道路雨水正如小河。于是,老伴穿着去超市购物,回来后,兴奋地说:“这双高筒雨鞋质量真不错,既不漏水也不坏。”
倏尔,感觉这双高筒雨鞋,既见证了我40多年前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又陪伴了我退休后激情萦绕的老年生活,真是历久弥新,越活越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