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师生关系,防范校园暴力

2014-05-20 12:28肖顺凯
教师·中 2014年2期

摘要:学生弑师的恶性案件近几年连续发生,震惊教育界。人们不禁要问师生关系怎会这样?怎样防范校园暴力?怎样构筑和谐的师生关系?本文从地方政府偏颇政绩观,学校、老师弱化思想道德、生命、法制教育,青春期学生冲动,应试教育下师生关系扭曲,特别是师德失范、老师自我保护意识差、不良媒体渲染校园暴力等方面剖析了学生弑师的原因,进而提出政府科学评价学校办学绩效,学校、老师淡化升学成绩,强化学生孝心、爱心、感恩之心教育等措施,以防止校园暴力,构建新型的互尊、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弑师;校园暴力原因;改善师生关系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资助课题“中小学校园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XJK012BZXX015]。

作者简介:肖顺凯(1963—),男,汉族,湖南邵阳人,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政治高级教师,副校长,湖南省特级教师,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理论研究。

2013年9月23日,山东枣庄一初三化学老师上班途中被学生捅死,该学生已休学,作案的动机警方没有给出。此前的2013年9月14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高三学生雷某用尖刀割破正在办公室备课的班主任孙某的颈动脉并致其当场死亡。类似案例还有:2013年7月2日,广西桂林市永福县高三学生周某因多年前宿怨,潜入初中母校将前班主任杀害;2012年8月11日,贵州六盘水某高二男生诱骗班主任老师到出租屋并将其残忍杀害抛尸。这些学生弑师的案件不断发生,暴露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失败。人们不禁要问师生关系怎么会这样?老师的职业何时成为风险职业?怎样防范校园暴力?怎样构筑和谐的师生关系?对这一系列值得政府、学校、教师、家长思考的问题,社会各界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遏制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一、校园暴力、师生关系恶化的原因探究

政府扭曲的政绩观、学校间恶性竞争、片面追求高升学率造成师生关系扭曲是首要原因。价值观支配人们行为,错误意识导致错误行动。地方扭曲的政绩观和利益链,片面以升学率衡量学校的办学水平,给学校定升学指标,以升学率作为考核、提拔校长的主要依据。校长如法炮制以此压老师,导致学校老师“压力山大”。学校因过于重视升学率和名声而变成考试工厂,学生成为考试流水线上的工具,吃饭、睡觉、上厕所都要计算到分钟。部分老师急功近利,对学生缺乏人文关怀,将师生关系演化成工头与雇工的关系,形成师生的对立。一些老师对学生缺乏了解而又严苛管理,重结果轻方法,沟通不多,缺乏耐心,没有帮助学生释放压力,反而增添学生烦恼,激化师生矛盾。

学校忽视思想、生命、法制教育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当前,很多学校重智轻德,挤占德育时间,忽视学生的生命情感教育,学生为应考成为贮存知识的容器、做题的工具,没有学习的快乐,缺乏了对生命的尊重。学校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学生不懂法,片面强调权利而忽视义务。另有一些学生在网络世界里 打打杀杀,心态冷漠,其内心深处对老师、对生命的敬畏感没了,以至于杀父母、杀老师、杀同学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

同时,青春期的学生心理易冲动,自我调控能力差,会形成激情犯罪。初高中生大多年龄在13到18岁之间,正处在青春期,认知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够,做事缺乏预见性,容易叛逆与冲动。尤其一些性格偏激、心胸狭隘、家庭残缺、家教暴力等问题学生,当内心的积怨想发泄,而老师此时却当众批评,或者在办公室批评过分,语言不当,就可能引发激情犯罪,造成严重的后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文弱书生”的老师自我保护意识不够是内因。在老师的观念里,根深蒂固存在师道尊严,“天地君亲师”为世人所熟知,深信学生会尊重老师。在师生交往中,老师对学生没有防备之心,绝不会想到老师批评学生可能受报复,更不会想到学生会杀老师,所以,出现了老师在办公室被学生杀害的血案,悲哉!

师德失范,变相体罚学生进一步恶化了师生关系,是诱因。补课收费,老师收礼,有些老师缺乏民主、平等的学生观,恶化了师生关系。尽管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不准补课,但事实上,加班加点、利用双休日或晚上补课成为学校一个较普遍的现象。补课学校没有经费开支,老师的补课要适当补偿,只好向学生收费。还有个别老师课堂上知识没讲清楚或有意少讲,然后要学生去单独补课来收费。还有个别老师根据学生送礼情况给予学生排座位、课堂提问方面关照,师生间变成金钱关系。另有一些老师偏爱成绩好的学生,歧视后进生,强迫后进生退学、休学、留级,不准参加高考、中考报名,甚至把后进生赶出学校,这伤害了纯洁的师生关系,学生心生暗恨,一旦师生之间发生争吵,难免有学生会因泄愤而报复老师。

家庭教育不当,造成部分学生是非观念差、骄横跋扈是起因。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家长的教育观、家风直接影响着子女成长。现在学生独生子女多,个性张扬,家长对学生娇生惯养,一些学生犯错误后,家长不是批评教育自己的小孩,而是指责老师或他人,用金钱与权势为学生成长铺路。这样形成了部分学生的新“三从四德”——从不听讲、从不写作业、从不听班主任话,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惹不得。学生也是新的“四有”新人——有钱、有手机、有女(男)友、有“李刚”。这些与中学生行为规范相悖、与学校教育相冲突的怪异现象,彻底颠覆了学校传统价值观。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不负责任的媒体渲染师生暴力事件,对未成年学生起了不好的导向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当下,一些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纵容个别不良记者将这些恶性暴力案的细节加以渲染,或者想当然地将责任指向老师、学校,而不是谴责学生或家长的过错,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犯罪起了教唆作用。

二、面对校园暴力、师生关系恶化应采取的对策与建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教育教学环境的不良变化,需要政府、学校、老师、家长、学生达成共识,共同修补师生关系,防范校园暴力。endprint

地方政府要淡化高考政绩观,不能简单以高考成绩衡量学校办学的好坏。地方政府,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要真正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能将升学指标压到学校与班级上,这不符合教育规律,不能把初高中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好坏的主要标杆和提拔校长的主要依据。校长也不能把升学成绩作为老师奖惩的唯一依据。政府要加强对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督导和检查,对违规补课要做到令行禁止。

学校要加强德育工作,在促进师生关系和谐方面下工夫。学校要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至上”的教育理念,施行“赏识教育”“激励教育”,但不反对必要的批评与惩罚。否则,一些问题学生就会以“我是上帝,来学校接受老师服务的”为借口,不听老师的批评教育,甚至弑师。真正的学校教育要遵循“师生平等”“尊重学生”的理念,但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学生,如果教师总是一味地讨好和迁就学生,一样能贻害学生终身。在西方国家中的英国,新的教育改革措施中特别提出:“要加强学校的课堂纪律,教师将获准使用‘合理力量来阻止打架行为和搜查学生,赋予校长开除学生的最终决定权,并打消他们对遭受打击报复的疑虑”,维护“师道尊严”的合理内核。

同时,学校要强化孝心、爱心、感恩之心教育,让学生敬畏生命。“百善孝为先”“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些传统的伦理观、价值观已深入人心,融入国人的血脉中,成为普世的做人准则。学校要借助主题班会、家长会、学校宣传媒体向学生灌输“三心”思想,并通过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向道德模范人物学习等体验活动,使学生做到从内心自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学会感恩、回报社会,不再有校园暴力、凶杀案件发生,使师生在教学相长中共生共荣。

“将心比心”,师生之间换位思考,老师帮助学生减负减压。师生都能够从对方的角度着想,师生关系会更好。学生要看到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辛苦,为了学生上高中、上大学,他们备课、阅卷挑灯夜战,对自己子女与家人缺乏照顾,对学生呕心沥血,老师在燃烧自己,照亮学生;老师要看到应试教育下学生作业量大、考试频繁,升学压力大,特别是文化基础差的学生学习更困难,老师要关心而不歧视他们。老师及时做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化解学生心中的怨气,对学生要求不宜太严苛,不要让学生讨厌,对学生成绩不必看得太重,只要学生不触犯道德与法律的底线,任何学生将来都会成人成才。

“心之官则思”,老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心理调节,培养学生自制力,降服冲动的魔鬼。冲动是因为长期不满、怨恨郁积于胸而无法排遣的时候,外界恰巧出现了刺激这种情绪的诱因而引起的心理现象。其行为表现在感情用事、鲁莽行事上,缺乏理性的思考,更不会对行为产生的后果作出理性的评估和清醒的认识,其结果往往是后悔莫及、遗憾终生,甚至铸成大错。所以,克制冲动是十分必要的。哲人弥尔顿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激情、烦恼和恐惧,那他就胜过国王。”一个拥有强大自制力的人,能够控制自己内心的情绪和行为,学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内心会保持平静,度过情绪波动期,化险为夷。学会使用环境转移法,在自己还没有完全丧失理智和控制力的时候,赶紧换一个环境,避免与冲动情绪正面交锋。在学校,学生可以走出教室到操场散心,以平复心情,避免不良后果发生。

“防人之心不可无”。老师要从心理、体能、法律方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与保护能力。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社会意识、价值观呈现出多样性,对老师不再那么顶礼膜拜。老师对学生,尤其对一些性格偏激、心胸狭隘、容易记仇的学生要了然于胸,注意谈话的时间、地点、情境,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师生谈话的心理障碍。学会用《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条款规避风险。老师要响应政府号召,参加全民健身运动,学会一定的防身术,以实现正当防卫。

学校、社区可以办好家长学校,矫正家长中存在的溺爱、暴力教育小孩、撒手不管、以钱权为支撑而缺乏情感的错误教育方式,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老师平等对待“问题学生”的家长,争取他们与老师的配合,形成教育的合力,以实现社会主义学校的教育目标。

总之,改善师生关系,要与时俱进,如《礼记》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唯有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才能改善师生关系,防范校园暴力,促进我们教育质量的提升,为民族的兴旺发达和中国梦的实现培育更多的栋梁之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