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秀红 詹玮玲
[摘要] 目的 对比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应用欣母沛两种不同方法防治产后出血的效果,探讨欣母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100例有高危出血倾向的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药物组(n=50)应用欣母沛治疗,手术组(n=50)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的术中止血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手术组相比,药物组术中总出血量少、住院天数少、子宫切除率下降(P<0.05)。结论 高危出血倾向的产妇剖宫产术中应用欣母沛具有显著止血效果,有助于降低产后出血率,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产后出血;宫缩乏力;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欣母沛;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14.4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1-013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effects of strap-uterine suture and hemabate in prevention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hemabate. Methods One hundred pregnant women with high risk of bleeding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The drug group(n=50) took hemabate and the surgery group (n=50) took strap-uterine suture. Clinical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intraoperative hemostas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tce(P>0.05).The drug group showed fewer total intraoperative bleeding,less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less hysterectomy rate compared with the surgery group(P<0.05). Conclusion Pregnant women with high risk of bleeding applying hemabate in cesarean section shows effective hemostatic effect. It has advantages of reducing postpartum hemorrhage rate and no secondary action and worthy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 Postpartum hemorrhage;Uterine inertia; Strap-uterine suture; Hemabate; Effects
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有可能并发凝血功能障碍(DIC)、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造成产妇死亡。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约70%~80%产后出血是由宫缩乏力引起的,积极防治宫缩乏力是降低产后出血率的主要措施[1]。大部分临床工作者都认同使用缩宫素、第三产程积极管理及按摩子宫对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价值,针对有产后出血倾向的产妇应采取何种方法止血则多凭医生的临床经验。防治产后出血有手术方法及保守性方法,治疗产后出血的药物主要有前列腺素、麦角新碱、缩宫素等,缩宫素半衰期短,不宜大剂量使用,麦角新碱禁用于高血压和心脏病,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2]。本文通过对比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剖宫产中应用欣母沛两种方法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探讨产后出血的最佳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2月~2013年6月于本院住院择期剖宫产的100例产妇,年龄23~35岁,平均(27.5±3.5)岁,经临床评估有高危出血倾向,其中双胎妊娠6例、前置胎盘35例、巨大胎10例、瘢痕子宫27例、羊水过多13例、重度子痫前期9例。分娩前产妇及其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00例产妇均分为两组,两组的年龄、孕周、孕次、产次、妊娠合并症类型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止血措施
1.2.1 常规处理 所有产妇均予以常规治疗,包括持续按摩子宫、缩宫素肌肉注射加静脉滴注(最大剂量80 U)、卡孕栓1 mg塞肛、米索前列醇含化加塞肛(最大剂量600 g)。
1.2.2子宫背带式缝合术 手术组产妇经上述常规处理,胎儿娩出后发现有宫缩乏力表现,给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止血治疗,将子宫托出腹腔,纱布包裹挤压宫体,取1号可吸收缝合线自子宫下缘切口处右侧2~3 cm处进针,对应的右侧切口上前壁出针,自右前壁子宫切口上缘向子宫底方向垂直缝合2~3针,自右向左在相当于子宫下段切口水平处相应的中左侧水平出针,随后在左侧切口下缘对应部位出针,调整勒紧缝合线两端,打结。术毕送回病房,加强监护、积极抗感染治疗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止血无效或产后出血量多应考虑改行子宫切除术,积极抢救产妇生命。
1.2.3术中应用欣母沛 手术组常规处理后仍有宫缩乏力表现,予宫体注射欣母沛(Hemabate,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g/mL,由美国法玛西亚普强制药公司生产)止血治疗,每次250 μg,于脐下2~3横指腹壁处针刺达宫体,回抽无回血,将药物注入子宫肌层,密切观察3~5 min,如止血效果不明显,间隔15 min后重复注射250 μg欣母沛,根据产妇反应决定用药,最大剂量不超过2 mg(8支)。所有产妇用药期间密切观察,如果止血药物仍然无法控制出血趋势且并发DIC、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医师应及时考虑子宫全切术或子宫次全切术,及时挽救产妇生命。endprint
1.3 观察指标
术中总出血量采用“容积法+面积法+称重法”计算。容积法:剖宫产记录羊水量,术毕将负压瓶内总液体量减去羊水量;称重法:失血量(血液密度1.05 kg/L)=分娩后敷料重-分娩前敷料重;面积法:血液浸湿敷料面积按10 cm×10 cm相当于10 mL失血量。记录住院天数、子宫切除率,观察并记录药物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面部潮红、心悸等。
1.4 疗效评价标准
密切观察产妇的反应,参考文献[3]的疗效判断标准,以手术或单次注射欣母沛后10~15 min内宫缩增强、阴道出血量减少为显效,手术或二次用药30 min后宫缩增强、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为有效,手术或多次重复用药后子宫仍不收缩、出血无减少为无效,术中止血成功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 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进行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术中止血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手术组相比,药物组术中总出血量少于手术组(P<0.05)、子宫切除率低于手术组(P<0.05)、产后住院天数少于手术组(P<0.05),药物组仅3例出现面部潮红,无需特殊处理即自行缓解,不影响临床治疗。见表1、2。
3 讨论
3.1 产后出血概述
产后出血常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产妇在胎儿娩出24 h内出血量达500 mL或产后红细胞比容下降达到10%者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量将会危及产妇的生命,已经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产后出血的保守治疗包括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等,经各种保守治疗仍然无效时必须及时施行止血手术,情况严重时甚至需要切除子宫以保全产妇的生命。子宫全切除术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采用的措施,虽然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但急诊子宫切除将对产妇的生理、心理造成巨大的创伤,子宫切除不仅意味着产妇丧失生育能力,而且还可导致骨质疏松、更年期综合征提前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着提高,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在治愈相关疾病同时应减少对患者身体及心理的损害,最大程度保留器官及其功能。
3.2 手术治疗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可用宫腔填塞纱条、子宫动脉结扎、髂内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等手术方法止血。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又称为β-Lynch缝合术,其止血原理为机械性纵向挤压子宫平滑肌,使子宫壁的弓状血管受到挤压而达到止血效果,利用缝合所产生的外力增加子宫收缩频率,血窦受压迫而关闭,减少出血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临床应用较多,在收紧缝合线时应注意用力方向与子宫壁平面保持垂直,避免斜向拉紧,缝合后打结牢固以防松脱[4]。
3.3 防治产后出血的药物
缩宫素为常用的防治产后出血的药物,半衰期较短,如遇产程稍长便难以产生加强宫缩的作用,而加大使用剂量又会产生抗利尿作用,引起水中毒[5]。垂体后叶素含有缩宫素和加压素,小剂量即可产生增强子宫节律性收缩的作用,垂体后叶素中的加压素可促进血管收缩[6]。临床应用中观察到垂体后叶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血压升高、胸闷心悸,因此慢性高血压、妊高征、心脏病及肝肾功能损害者不宜使用[7]。针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如果能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减少产后出血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8]。欣母沛为含有天然前列腺素PGF2α的(15S)-15甲基衍生物氨丁三醇盐溶液,与传统的前列腺素类药物相比,甲基取代152羟基可抵抗152羟脱氢酶对它的灭活,生物活性增强,肌注后吸收快,注射后7 min起效,15 min达到峰浓度,半衰期延长,用于产后出血中止血效果持久[9,10]。药物剂量小,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应用欣母沛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面部潮红、血压升高而引起腹泻等,一般为轻微反应,无需特殊处理即可缓解,属于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3.4 欣母沛的临床价值
剖宫产时手术止血效果因人而异,部分产后出血产妇经手术止血处理后仍然无法奏效,在医疗条件比较落后的地区,止血手术更是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采取有效的药物防治产后出血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产科学者讨论的热点,本科室一直致力于探索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药物治疗手段。据国内学者报道,预防性应用欣母沛使产后出血在胎盘粘连中的发生率大幅度下降[11]。本文通过随机对照实验对比剖宫产术中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应用欣母沛这两种不同方法对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均可达到一定止血效果,但手术组产后出血而施行子宫切除术的发生率高于药物组,说明欣母沛止血效果持久且具有降低子宫切除率的优势。
综上所述,欣母沛应用于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产妇分娩中,能够减少产妇术中出血量而有利于母体产后恢复,降低产后出血率从而降低子宫切除率,手术止血无论技术还是环境都要求比较高,基层医生难以做到,而使用药物止血则作用简便易行,免除手术治疗,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降低产妇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莫小辉. 产后出血欣母沛治疗55例临床观察[J]. 当代医学,2011,17(29):70.
[2] 黄旭君,郭晓燕,谭卫荷,等. 应用欣母沛预防和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时机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8):1201-1203.
[3] 庞谷怀,陈梅绮. 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2):136-137.
[4] 熊琼,周荣向. 氨丁三醇卡前列素联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预防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20(13):1046-1047,1049.
[5] 张建华. 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 当代医学,2011,17(16):15-16.
[6] 王爱勤. 垂体后叶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对比观察[J]. 职业与健康,2010,26(12):1434-1435.
[7] 黄凤暖,李妹燕. 垂体后叶素用于减少产后出血量的效果观察[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4):492-493.
[8] 戴莉萍. 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135例临床疗效分析[J]. 海峡药学,2013,25(4):158-159.
[9] 程晓仙. 欣母沛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3):224-225.
[10] 周润华,陈世雄,魏金柱. 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200例疗效观察[J]. 西部药学,2012,24(8):1603-1604.
[11] 李志斌,曹引丽,刘嗣超,等. 产后出血率下降的原因分析[J].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1,2(5):219-222.
(收稿日期:2013-11-20)endprint
1.3 观察指标
术中总出血量采用“容积法+面积法+称重法”计算。容积法:剖宫产记录羊水量,术毕将负压瓶内总液体量减去羊水量;称重法:失血量(血液密度1.05 kg/L)=分娩后敷料重-分娩前敷料重;面积法:血液浸湿敷料面积按10 cm×10 cm相当于10 mL失血量。记录住院天数、子宫切除率,观察并记录药物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面部潮红、心悸等。
1.4 疗效评价标准
密切观察产妇的反应,参考文献[3]的疗效判断标准,以手术或单次注射欣母沛后10~15 min内宫缩增强、阴道出血量减少为显效,手术或二次用药30 min后宫缩增强、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为有效,手术或多次重复用药后子宫仍不收缩、出血无减少为无效,术中止血成功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 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进行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术中止血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手术组相比,药物组术中总出血量少于手术组(P<0.05)、子宫切除率低于手术组(P<0.05)、产后住院天数少于手术组(P<0.05),药物组仅3例出现面部潮红,无需特殊处理即自行缓解,不影响临床治疗。见表1、2。
3 讨论
3.1 产后出血概述
产后出血常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产妇在胎儿娩出24 h内出血量达500 mL或产后红细胞比容下降达到10%者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量将会危及产妇的生命,已经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产后出血的保守治疗包括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等,经各种保守治疗仍然无效时必须及时施行止血手术,情况严重时甚至需要切除子宫以保全产妇的生命。子宫全切除术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采用的措施,虽然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但急诊子宫切除将对产妇的生理、心理造成巨大的创伤,子宫切除不仅意味着产妇丧失生育能力,而且还可导致骨质疏松、更年期综合征提前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着提高,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在治愈相关疾病同时应减少对患者身体及心理的损害,最大程度保留器官及其功能。
3.2 手术治疗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可用宫腔填塞纱条、子宫动脉结扎、髂内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等手术方法止血。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又称为β-Lynch缝合术,其止血原理为机械性纵向挤压子宫平滑肌,使子宫壁的弓状血管受到挤压而达到止血效果,利用缝合所产生的外力增加子宫收缩频率,血窦受压迫而关闭,减少出血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临床应用较多,在收紧缝合线时应注意用力方向与子宫壁平面保持垂直,避免斜向拉紧,缝合后打结牢固以防松脱[4]。
3.3 防治产后出血的药物
缩宫素为常用的防治产后出血的药物,半衰期较短,如遇产程稍长便难以产生加强宫缩的作用,而加大使用剂量又会产生抗利尿作用,引起水中毒[5]。垂体后叶素含有缩宫素和加压素,小剂量即可产生增强子宫节律性收缩的作用,垂体后叶素中的加压素可促进血管收缩[6]。临床应用中观察到垂体后叶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血压升高、胸闷心悸,因此慢性高血压、妊高征、心脏病及肝肾功能损害者不宜使用[7]。针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如果能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减少产后出血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8]。欣母沛为含有天然前列腺素PGF2α的(15S)-15甲基衍生物氨丁三醇盐溶液,与传统的前列腺素类药物相比,甲基取代152羟基可抵抗152羟脱氢酶对它的灭活,生物活性增强,肌注后吸收快,注射后7 min起效,15 min达到峰浓度,半衰期延长,用于产后出血中止血效果持久[9,10]。药物剂量小,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应用欣母沛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面部潮红、血压升高而引起腹泻等,一般为轻微反应,无需特殊处理即可缓解,属于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3.4 欣母沛的临床价值
剖宫产时手术止血效果因人而异,部分产后出血产妇经手术止血处理后仍然无法奏效,在医疗条件比较落后的地区,止血手术更是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采取有效的药物防治产后出血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产科学者讨论的热点,本科室一直致力于探索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药物治疗手段。据国内学者报道,预防性应用欣母沛使产后出血在胎盘粘连中的发生率大幅度下降[11]。本文通过随机对照实验对比剖宫产术中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应用欣母沛这两种不同方法对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均可达到一定止血效果,但手术组产后出血而施行子宫切除术的发生率高于药物组,说明欣母沛止血效果持久且具有降低子宫切除率的优势。
综上所述,欣母沛应用于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产妇分娩中,能够减少产妇术中出血量而有利于母体产后恢复,降低产后出血率从而降低子宫切除率,手术止血无论技术还是环境都要求比较高,基层医生难以做到,而使用药物止血则作用简便易行,免除手术治疗,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降低产妇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莫小辉. 产后出血欣母沛治疗55例临床观察[J]. 当代医学,2011,17(29):70.
[2] 黄旭君,郭晓燕,谭卫荷,等. 应用欣母沛预防和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时机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8):1201-1203.
[3] 庞谷怀,陈梅绮. 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2):136-137.
[4] 熊琼,周荣向. 氨丁三醇卡前列素联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预防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20(13):1046-1047,1049.
[5] 张建华. 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 当代医学,2011,17(16):15-16.
[6] 王爱勤. 垂体后叶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对比观察[J]. 职业与健康,2010,26(12):1434-1435.
[7] 黄凤暖,李妹燕. 垂体后叶素用于减少产后出血量的效果观察[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4):492-493.
[8] 戴莉萍. 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135例临床疗效分析[J]. 海峡药学,2013,25(4):158-159.
[9] 程晓仙. 欣母沛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3):224-225.
[10] 周润华,陈世雄,魏金柱. 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200例疗效观察[J]. 西部药学,2012,24(8):1603-1604.
[11] 李志斌,曹引丽,刘嗣超,等. 产后出血率下降的原因分析[J].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1,2(5):219-222.
(收稿日期:2013-11-20)endprint
1.3 观察指标
术中总出血量采用“容积法+面积法+称重法”计算。容积法:剖宫产记录羊水量,术毕将负压瓶内总液体量减去羊水量;称重法:失血量(血液密度1.05 kg/L)=分娩后敷料重-分娩前敷料重;面积法:血液浸湿敷料面积按10 cm×10 cm相当于10 mL失血量。记录住院天数、子宫切除率,观察并记录药物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面部潮红、心悸等。
1.4 疗效评价标准
密切观察产妇的反应,参考文献[3]的疗效判断标准,以手术或单次注射欣母沛后10~15 min内宫缩增强、阴道出血量减少为显效,手术或二次用药30 min后宫缩增强、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为有效,手术或多次重复用药后子宫仍不收缩、出血无减少为无效,术中止血成功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 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进行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术中止血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手术组相比,药物组术中总出血量少于手术组(P<0.05)、子宫切除率低于手术组(P<0.05)、产后住院天数少于手术组(P<0.05),药物组仅3例出现面部潮红,无需特殊处理即自行缓解,不影响临床治疗。见表1、2。
3 讨论
3.1 产后出血概述
产后出血常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产妇在胎儿娩出24 h内出血量达500 mL或产后红细胞比容下降达到10%者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量将会危及产妇的生命,已经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产后出血的保守治疗包括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等,经各种保守治疗仍然无效时必须及时施行止血手术,情况严重时甚至需要切除子宫以保全产妇的生命。子宫全切除术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采用的措施,虽然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但急诊子宫切除将对产妇的生理、心理造成巨大的创伤,子宫切除不仅意味着产妇丧失生育能力,而且还可导致骨质疏松、更年期综合征提前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着提高,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在治愈相关疾病同时应减少对患者身体及心理的损害,最大程度保留器官及其功能。
3.2 手术治疗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可用宫腔填塞纱条、子宫动脉结扎、髂内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等手术方法止血。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又称为β-Lynch缝合术,其止血原理为机械性纵向挤压子宫平滑肌,使子宫壁的弓状血管受到挤压而达到止血效果,利用缝合所产生的外力增加子宫收缩频率,血窦受压迫而关闭,减少出血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临床应用较多,在收紧缝合线时应注意用力方向与子宫壁平面保持垂直,避免斜向拉紧,缝合后打结牢固以防松脱[4]。
3.3 防治产后出血的药物
缩宫素为常用的防治产后出血的药物,半衰期较短,如遇产程稍长便难以产生加强宫缩的作用,而加大使用剂量又会产生抗利尿作用,引起水中毒[5]。垂体后叶素含有缩宫素和加压素,小剂量即可产生增强子宫节律性收缩的作用,垂体后叶素中的加压素可促进血管收缩[6]。临床应用中观察到垂体后叶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血压升高、胸闷心悸,因此慢性高血压、妊高征、心脏病及肝肾功能损害者不宜使用[7]。针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如果能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减少产后出血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8]。欣母沛为含有天然前列腺素PGF2α的(15S)-15甲基衍生物氨丁三醇盐溶液,与传统的前列腺素类药物相比,甲基取代152羟基可抵抗152羟脱氢酶对它的灭活,生物活性增强,肌注后吸收快,注射后7 min起效,15 min达到峰浓度,半衰期延长,用于产后出血中止血效果持久[9,10]。药物剂量小,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应用欣母沛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面部潮红、血压升高而引起腹泻等,一般为轻微反应,无需特殊处理即可缓解,属于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3.4 欣母沛的临床价值
剖宫产时手术止血效果因人而异,部分产后出血产妇经手术止血处理后仍然无法奏效,在医疗条件比较落后的地区,止血手术更是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采取有效的药物防治产后出血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产科学者讨论的热点,本科室一直致力于探索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药物治疗手段。据国内学者报道,预防性应用欣母沛使产后出血在胎盘粘连中的发生率大幅度下降[11]。本文通过随机对照实验对比剖宫产术中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应用欣母沛这两种不同方法对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均可达到一定止血效果,但手术组产后出血而施行子宫切除术的发生率高于药物组,说明欣母沛止血效果持久且具有降低子宫切除率的优势。
综上所述,欣母沛应用于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产妇分娩中,能够减少产妇术中出血量而有利于母体产后恢复,降低产后出血率从而降低子宫切除率,手术止血无论技术还是环境都要求比较高,基层医生难以做到,而使用药物止血则作用简便易行,免除手术治疗,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降低产妇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莫小辉. 产后出血欣母沛治疗55例临床观察[J]. 当代医学,2011,17(29):70.
[2] 黄旭君,郭晓燕,谭卫荷,等. 应用欣母沛预防和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时机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8):1201-1203.
[3] 庞谷怀,陈梅绮. 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2):136-137.
[4] 熊琼,周荣向. 氨丁三醇卡前列素联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预防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20(13):1046-1047,1049.
[5] 张建华. 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 当代医学,2011,17(16):15-16.
[6] 王爱勤. 垂体后叶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对比观察[J]. 职业与健康,2010,26(12):1434-1435.
[7] 黄凤暖,李妹燕. 垂体后叶素用于减少产后出血量的效果观察[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4):492-493.
[8] 戴莉萍. 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135例临床疗效分析[J]. 海峡药学,2013,25(4):158-159.
[9] 程晓仙. 欣母沛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3):224-225.
[10] 周润华,陈世雄,魏金柱. 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200例疗效观察[J]. 西部药学,2012,24(8):1603-1604.
[11] 李志斌,曹引丽,刘嗣超,等. 产后出血率下降的原因分析[J].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1,2(5):219-222.
(收稿日期:2013-11-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