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突变论视角下的高校武术教学

2014-05-19 14:32焦胜立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自组织武术教学

摘 要:在武术教学中,学生系统的演化过程不能只依靠以教师为主体的外力推进,在教师等外力因素帮助下,促进学生系统内部各种因素(如:对武术认知、体育综合素质)的不断变化,才能成就武术教学突变的“势”,以及多元、多样性的“吸引子”,学生对于武术的学习才能产生突变甚至连续的突变,而突变的存在又是武术教学系统自组织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突变论;武术教学;自组织

一、理论简介

1972年法国数学家雷内·托姆在《结构稳定性和形态发生学》一书中提出了突变论,他指出:系统从一种稳定状态进入不稳定状态,随着各种参数的不断变化,会从不稳定状态进入另一种稳定状态,而系统状态在这时发生的就是突变。 主要概念有“势”,是指系统趋向某种发展变化的趋势。“吸引子”系统某种变化前的极点。

二、武术教学中的突变

传统的高校武术教学大多是教师示范某个或多个动作,学生机械性的学习,反复练习纠正,最后统一标准考试,使得武术教学对于学生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学生学习武术的目的很容易就锁定在考试拿学分上,而对于学生增强体质、武术认知等,影响甚微,在教学后,呈现出学习结果多样性、创造性甚至以武术为终身体育项目者则更是凤毛麟角。

2.1武术教学的“势”

在高校体育教学,武术的借助技术运动的身体练习更为突出,对于动作的学习在整个武术教学过程中是重中之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靴子和体验所获得的技术水平、武术认知、学习目的等,很大程度上受任课教师影响,同时学生的这些因素也会反馈给教师,影响教师,如在学习或城中,学生突然掌握某一个总是学不会的动作,甚至是教师没有示范过的动作,这些都可以看做是武术教学过程的突变,而这些突变的方向,也就是“势”的存在,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如提高学生对于武术的兴趣,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想要学习武术的动作。

2.2武术教学的“吸引子”

著名教育学者邵瑞珍指出:“在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突跳的质变和不稳定点。” 那么,在武术教学中,学生对于动作的理解、武术这一项目的认同等突变的发生,往往是在某一次或多次极点情况的影响之下,如一次武术表演获得的成就感,一次考试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等等,都可能致使学生对于武术的认知发生质的变化,而这些“吸引子”的产生,与教师的引导、促成是离不开的,教师引导并使之多元化、多样化,使学生系统对于武术的理解、认知等不断创造性的突变,从而趋向多元质变的极点。

三、促进武术教学中的连续突变

高校武术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愿被束缚,言行举止上出乎意料,而对于这些思维活跃的学生,教师应当做的就是因材施教,在不断的矫正和鼓励中,引导学生突变的思维或行为的方向,避免中规中矩的千篇一律的要求学生去练习教师所示范的动作,而这些在武术教学系统自组织有序发展中,又是基础条件——形成耗散结构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突变,可以保证教学系统存在涨落机制并不断的远离平衡态,促使武术教学系统走向有序发展。

a到a'所示为武术教学按部就班连续的完全的演化过程,学习过程就是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整个过程教学系统不存在分叉点,只有量的积累,没有质的变化,也就失去了学生系统演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a到b所示为突变过程,在经过坡度代表“势”,可存在“吸引子”,教师的引导使“势”可以存在多个,也就是连续的坡度,“吸引子”多元、多样存在,使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发展过程,存在质的变化,这才是武术教学系统自组织演化的正常途径。

注释:

[1] R·托姆著,赵松年等译,结构稳定性与形态发生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373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参考文献:

[1]吴彤,自组织方法论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W.F.康那尔著,孟湘砥等译,二十一世纪世界教育是,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3]李云伟,浅议独立院校体育教学的自组织,企业文化,2013

[4]李云伟,高校研究生体育社团自组织发展的动力,学园,2013

作者简介:焦胜立(1985-),男,汉,山东菏泽人,河海大学文天学院(马鞍山),从事体育教学科研。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组织武术教学
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层次要点及其运用探析
群体智慧与教育研究
基于系统自组织理念指导教师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