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进农机化转型升级 加快实现农业生产领域“机器换人”

2014-05-18 01:13李强
现代农机 2014年4期
关键词:机器换人换人农机化

李强

近年来,宁波市围绕“机器换人”,以农机“七大行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提质行动、优化农机装备结构行动、农机化政策保障行动、农机安全监管平安行动、高素质农机队伍建设行动)为抓手,以农业“五化”(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装备设施化、控制信息化、生产生态化、服务社会化)为目标,大力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强化农机化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着力推进农机化“五个转型”(从农田作业主要环节机械化向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转型,从单一机械向多功能复合型机械转型,从种植业生产机械化向农林牧渔大农业生产机械化转型,从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转型,农业生产向设施化、智能化、精准化转型),使“机器换人”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对现代农业的综合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1 加大水稻机插、机烘等主要环节扶持力度,率先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以水稻生产为主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农业生产实现“机器换人”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通过机插育秧技术示范与应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区域性整体推进、开展“四联”活动等一系列工作措施,宁波市率先基本实现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全市拥有插秧机2353台,其中高性能插秧机2077台,占88%,2013年完成水稻机插面积4.81万hm2,水稻机插率达到56%,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8%,居全省第一;规模化、工厂化机插秧育秧中心建设不断加快,全市建有季供秧能力33.3hm2以上的规模化机插秧育秧中心872个,秧田面积255.1hm2,其中早稻规模化机插秧育秧占机插早稻育秧面积的70%左右;已创建的区域性整体推进县(市)区、镇(乡、街道)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1%,机插面积近4万hm2,约占全市水稻机插面积的80%;全市粮食烘干机总数达到793台,批次烘干能力近万吨,市已审核认定的宁波市粮食烘干中心40余家,全市粮食机械化烘干率达70%以上。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基本解决了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生产劳动力紧张的矛盾,“机器换人”成效显著。

2 加大特色产业机械和高性能机械推广力度,提高特色产业机械化水平

减少特色产业劳动用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特色产业“机器换人”步伐,已是宁波市农业生产“机器换人”的工作重点。宁波市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快蔬菜、茶叶、油菜等经济作物、水产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农机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畜牧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发展空间不断扩大。一是率先在全国开展蔬菜移栽机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开展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和蔬菜冷藏保鲜库建设,建立了近20个市级蔬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二是畜禽饲料机械化加工、自动饲喂、喷淋降温、排泄物无害化处理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加大了鱼塘增氧机、清淤机和投饵机等水产养殖机械推广力度,以增氧、投饲、池塘清淤为主的各类渔业机械已达51321台(套)。三是加大对名茶生产加工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重点推广茶叶修剪、采摘及加工机械,主要茶叶生产基地和合作社已基本实现生产加工机械化。以机械直播和收割为重点,继续加快推进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去年全市油菜机收面积2000多hm2。四是大力引进、示范特色、高性能农业机械。从日本引进2台鲜大豆(毛豆)采收机开展机采示范,填补了省内空白。据估算该鲜大豆采收机采收效率可达1000~2000kg/h,是人工的80~160倍。开展高效旋翼施药机(无人驾驶植保小飞机)的引进、示范工作,今年引进4架,在春耕现场会、农机“六下乡”等活动中进行演示,并召开培训座谈会进行推介,受到广大服务组织、大户的青睐。

3 加大智慧农机建设力度,拓展农机科技创新应用领域

近年来,宁波市农机部门按照农业部加强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和市政府加快“智慧城市”建设要求,积极开展“智慧农机”建设,构建农机信息化创新平台,拓展以“机器换人”为目标的农机科技创新应用领域。一是在全国率先开展智慧农机综合管理平台建设。2011年起,与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合作,率先在全国开展集网络视频感知系统、农机地理信息综合管理GⅠS系统、农机GPS定位系统、物联网智能化控制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于一体的智慧农机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到目前基本完成网络视频感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实现了与农机服务中心、农机合作社、农机示范基地等农机服务网点图像传输及相关通讯服务。农机视频会议系统已投入使用。二是开展智慧农机项目建设,探索设施大棚环境智能化调控。依托农机科技项目等载体,积极开展将“3S”、物联网、太阳能等先进技术引入农机化领域的科技实验,组织实施“智慧农机”项目,重点研究对设施农业的温、湿、光、肥、水、药等智能化调控,探索太阳能、地热能等新型清洁能源的运用,以及对温室植物、土壤、环境信息的实时检测、无线传输和自动控制。三是开展新型智慧农业装备的研究、试验工作,推进农业装备设施化。联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开展无人驾驶插秧机研究、试验和示范工作。目前该无人驾驶智能高速插秧机,已可实现自动直线形跟踪和自动转弯的功能,GPS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确度可达5cm,只需设定插种区域,测控系统就能自动规划插秧路线,生产率达到0.27hm2/h左右,技术水平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从2010年开始,在浙江省农业厅的帮助、指导下,宁波市探索将设施农业建设纳入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对设施农业(钢架大棚、玻璃温室)补贴实行项目管理,重点扶持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化基地和农机化示范园区(基地)内粮食、蔬果、规模化养殖、林特、育苗(育秧)等产业建设的钢架大棚和玻璃温室设施,并优先对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能力强,开展设施农业智能化配套的项目进行扶持,保证了设施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4 加大农机社会化经营服务机制创新力度,提升农机化转型升级能力

农机服务组织是实现转型升级、“机器换人”的实施主体。近年来,宁波市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蓬勃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市已创建农机专业合作社362家,全市平均每个乡镇农机合作社达到2.9个,居全国前列。农机合作组织已成为宁波市先进农业技术集成应用、农业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农机服务组织的经营服务机制不断创新,为“机器换人”增加源源不断的动力。一是积极培育新型主体,拓展作业服务领域。引导农户、基层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创办符合区域机械化发展要求的特色农机专业合作社,同时鼓励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向特色产业领域拓展。目前宁波市从事特色产业的农机合作社总数达到108家,服务范围已涉及到蔬果、林特花卉、设施养殖、大米加工等领域。不少合作组织已从单一的粮食产中作业服务,向产前农机农资物资供应、农机技能培训、农机维修服务、产后粮食烘干、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拓展,实现了从育种、生产到加工、销售完整的产供销一体化服务链。二是大力发展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近年来,宁波市在农机服务组织中大力引导开展技术推广和培训、服务和维修、烘干和加工三大中心于一体的区域性农机化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宁波市已创建了10家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农机服务组织在区域内开展农业综合生产服务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三是加快农机服务组织的联合、合作和合并。2012年,成立了宁波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搭建农机合作社与政府之间、合作社与合作社之间的桥梁、平台和纽带。2013年,余姚、宁海等地成立了县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余姚、奉化等地成立了农机合作社联合社。农机合作社通过联合、合作和合并,进一步增强了经营服务能力。四是按照现代企业模式,探索创建专业化的农机作业服务公司。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宁波市将在今年探索创建1~2家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开展专业化的农机作业服务,并在配套扶持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加强指导与服务,帮助其发展壮大。

5 加大农机政策扶持力度,构建新型农机化引导机制

政策扶持是拉动农机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加快农机化转型升级、实施“机器换人”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宁波市农机局积极争取上级部门与市财政部门的支持,农机专项资金从2007年的1300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1.3亿元,为农机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五统一”农机作业补贴政策,加快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等先进技术推广,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作为试点城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农机报废更新政策,促进老旧高性能农业机械报废和环保、节能新型机械推广。落实水稻机插规模化育秧中心建设和水稻基质育秧技术推广等扶持政策,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今年根据农机化转型升级和“机器换人”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将鲜大豆收割机、蔬菜和花卉精量播种流水线等特色产业机械和高效旋翼施药机(无人植保小飞机)、大粮仓大功率联合收割机、塔式烘干机、热泵式谷物干燥机等高性能农机列入补贴目录,进行市级财政补贴。各级农机购置补贴、作业补贴和农机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推广、管理服务、安全监管等专项资金也呈良性增长态势,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机器换人换人农机化
梅钢公司“机械化换人 自动化减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中国制造业基于成本控制的“机器换人”问题研究
新华网:杭州未来5年推3000个“机器换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