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林
(阜阳卫生学校,安徽 阜阳 236006)
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张仲林
(阜阳卫生学校,安徽 阜阳 236006)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的应用效果,为今后内科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我校2008级80名学生为对照组,2009级86名学生为观察组。观察组给予案例教学法,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法。观察对比两组学生的阶段测试成绩,并调查分析两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感受。结果观察组学生的实践成绩(95.67±8.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3±4.79)分(t=2.2219,P=0.0277),观察组的理论成绩(96.38±9.7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2±5.43)分(=2.0378,P=0.0432);观察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内科教学质量。结论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内科教学,能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能增进学生和教师的沟通交流,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想法的平台,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在内科教学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案例教学法;内科教学;应用
内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的学科,是临床学科的入门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内科学所涉及内容较多,涉及面较广,再加上其逻辑性较强,致使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感到枯燥乏味,严重缺乏学习兴趣,进而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1]。在如此背景下,本研究依据内科学的特点以及教学大纲要求,科学合理地对我院86名2009级学生进行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现将其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我院2008级80名学生为对照组,2009级86名学生为观察组。对照组80例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17~24岁,平均年龄(18.8±1.7)岁;观察组86例中男性46例,女性40例,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19.3±1.6)岁。两组学生166例学生均为普通专科生,在性别构成比、年龄、学习能力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高度可比性,入选学生依从性好,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相关的协议,自愿接受学习并参与本次研究。
1.2 教学方法
①对照组80例学生给予传统常规教学法。②观察组86例学生给予案例教学法。a.精选案例:案例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整体效果,为此,第一步就是要紧扣教学大纲要求,并根据学生学习的接受能力水平来选择案例[2]。另外,教师所选择的案例要力求经典、简明,并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启发性。为了选取经典案例,教师可以深入到具体临床,收集整理相应的案例资料,必要时还应该查阅相关书籍,上网搜索最新学术的进展资料,以此来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b.具体授课:在案例教学法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应用多种方式,坚持以启发学生学习为主要目的原则来进行教学,而不是单纯地讲述教材内容。所以,教师应该依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选用后叙式的案例教学法或者倒叙式的案例教学法,或是插入式的案例教学法[2]。
后叙式的案例教学法:后叙式又称结束式,指的是教师将案例作为一堂课的结束方法来强调这堂课的重点内容,并借此来检查学生学习以及掌握该重点的实际情况。教师讲述一个案例,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由一位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再依据学生的讨论结果,首先整理出该案例的重点,再归纳出正确答案;其次,详细剖析学生的易错难点,找出其原因;最后,逐一回答学生的相关提问。如此一来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更快地适应临床打下坚实基础。倒叙式的案例教学法:倒叙式又称导入式,指的是教师用案例设悬念引出一堂课所要讲述的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调动课堂的活跃气氛,将学生思路快速地引到课堂内容上,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3]。插入式的案例教学法:插入式的案例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将案例穿插到教学过程当中,在一堂课的授课中穿插较为简短的案例[4],教师一边作理论讲授一边作案例分析,这样内容丰富的讲授,能够促使学生对该疾病进行逐点逐条的掌握,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深化学生对该疾病的认识,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1.3 评价标准
从两方面对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阶段测试,对教学内容进行阶段性测试,试卷满分为一百分,题型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等;问卷调查,对观察组的86例学生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案例教学法的认同度。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学生的阶段测试成绩对比
观察组学生的实践成绩(95.67±8.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3±4.79)分(t=2.2219,P=0.0277),观察组的理论成绩(96.38±9.7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2±5.43)分(t=2.0378,P=0.0432)。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的阶段测试成绩对比分析[(),分]
表1 两组学生的阶段测试成绩对比分析[(),分]
组别 例数 实践成绩 理论成绩观察组 86 95.67±8.12 96.38±9.78对照组 80 74.33±4.79 73.12±5.43 t值 2.2219 2.0378 P值 0.0277 0.0432
2.2 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内科教学质量,见表2。
表2 86例观察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反馈[n(%)]
相较于案例教学法,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其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严重地缺乏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是缺乏了当前社会急需的创新能力[5]。为此,在内科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应用案例教学法,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将教材上枯燥乏味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现实案例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这种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也必然会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出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兼具的复合型人才[6]。另外,案例教学法还能够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为他们提供各抒己见、携手前进的机会,增强其主体意识,团结一致,共同进步。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的实践成绩(95.67±8.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3±4.79)分(t=2.2219,P=0.0277),观察组的理论成绩(96.38±9.7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2±5.43)分(t=2.0378,P=0.0432),观察组学生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内科教学质量,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内科教学,能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能增进学生和教师的沟通交流,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想法的平台,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在内科教学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1] 潘亮.案例式PBL教学法在消化内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22):96-98.
[2] 汪芝碧,黄雪玲,刘俊香,等.PBL与案例结合的教学法在大专《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4):2426-2428.
[3] 刘珍.讨论式案例导入教学法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评价[J].农垦医学,2012,34(5):472-474.
[4] 张磊,王少清,周鹏,等.案例式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的应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0,5(1):91-92.
[5] 苏健坤.案例化教学法(CBS)在消化内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4057-4059.
[6] 陈继红,罗和生,董卫国,等.案例教学法与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法相结合在内科学消化系统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2):250-252.
R-03
C
1671-8194(2014)22-03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