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然而,我国地理、气候条件特殊,水资源分布不均,人多水少是基本水情,三分之二城市缺水,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十分突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对水资源的需求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水资源短缺状况将不断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尖锐,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将更为严峻,这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守住生命之源,正日益成为各级政府重视、社会各界关注、广大公众关心的问题,是我们应该高度关注和认真研究的课题。笔者从许昌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现状,分析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解剖制约因素和突出矛盾,研究对策,为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建议,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
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保护水资源,厉行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不断提高取用水单位合理科学用水水平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具体体现,更是贯彻落实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深入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使节约用水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的中部,是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城市之一,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境内较大的河流有北汝河、颍河、双洎河和清泥河,水资源总量年平均5.1亿立方米;境内有水库29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白沙水库),中型水库2座(纸坊、佛耳岗水库),小型水库26座。大型水闸3座(大陈闸、化行闸、赵庄闸)。
地表水:许昌市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全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710mm,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4.84亿m3。全市多年平均过境水量为11.83亿m3,其中:北汝河7.84亿m3,颍河1.38亿m3,双洎河1.78亿m3,其它河道0.83亿m3。这些径流除北汝河、颍河、双洎河可利用4.26亿m3外,其它河道径流量小,污染严重,开发利用价值不大;地下水:许昌市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综合补给量为6.28亿m3(即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其中:降水补给5.41亿m3,河流补给0.3亿m3,灌溉补给0.32亿m3,山前侧渗补给0.25亿m3;水资源总量:许昌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9.35亿m3(不含入境水量),其中:地表水4.84亿m3,地下水6.28亿m3(两者重复计算1.77亿m3)。全市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量为208m3,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7.7%,全省人均占有量的31%,属资源型缺水城市。随着全市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水资源需求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持续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尖锐,全市水资源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2013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用水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总量略有下降。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计1232家,取水总量10105.9万立方米,较上年减少13.39%,其中:地表水4546.78万立方米,下降7.58%;地下水4653.84万立方米,下降21.67%;其他水684.18万立方米,下降12.32%。
(2)地下水依然是主体。2013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取水主要是地下水,占全市工业企业取水总量的46.05%,居第一位;由于当年许昌市加大河水治理力度,再加上地表水直接采自河流、水库,取水方法简单,价格成本较低,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影响较小等因素成为工业企业取水的主要种类,取水总量占全市工业企业取水总量的44.99%,居第二位;其它水占6.77%,居第三位。
(3)重复用水现象明显。重复用水量是指在企业内部,对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废水直接或经过处理后再回收、再利用的水量,其增长对节约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积极促进作用。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复用水15953万立方米,比同期增长1.13%。
(4)高耗水行业增速较快。全市的高耗水行业主要有: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2013年全市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取水量为2040.76万立方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8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取水量为2639.6万立方米,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3.74%。
(1)水消费结构不平衡。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复使用再生水的企业只有2家,重复用水的企业也只有50家。全市绝大部分企业不同程度的依赖地下水和地表水,且用量大,再生水利用比例太小,雨水收集利用0.2万立方米,水消费结构严重失衡。
(2)工业废水排放量较大。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水污染问题正在成为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制约性因素。2013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355.78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3.28%。
(3)工业用水价低浪费严重。我国虽然已经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用水观念还存在。在一些企业,水资源一直被无偿或低价使用,价格背离价值,不仅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而且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4)督察监管措施落实不到位。部分企业生产取用的地下水,除向有关部门缴纳一定的水资源税、排污费以外,就是自己取水过程的一些成本费,还有部分企业不缴纳水资源税等,私自取水。
(5)节水治水意识差、技术落后。部分企业设备老化,“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同时,一些企业节水意识不强,取水不进行计量,没有对地下水的利用进行控制,造成水资源浪费。
(6)水资源瓶颈效应初步显现。近年来,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对能源、水资源的需求也急剧增加,水资源的紧缺与用水需求大的现象日益突出。由于地表水取水成本较低,平均单价为每立方米0.38元;地下水平均单价每立方米0.82元;自来水平均单价每立方米3.39元。在季节性出现地表水严重不足的状况下,势必造成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或造成企业因缺水而制约正常生产。
(7)部分企业用水效率不高和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也普遍存在。用水器具和自来水管网的浪费损失率估计在20%以上。
当前和今后几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也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更是加快“三化”协调发展进程的特殊时期,加快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切实发挥政策效力,实现水资源管理的新跨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意义深远,作用巨大。为此,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是完成“十二五”时期节水目标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举措。2012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这是继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来,国务院对实行该制度作出的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其主要内容概括来说,就是确定“三条红线”,实施“四项制度”。“三条红线”即: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这实际上是我们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底线。“四项制度”包括: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是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必须遵循的制度。“三条红线”、“四项制度”,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资源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于解决我国复杂的水资源水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当下,全省上下正在全面实施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许昌市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三个方面统筹规划,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本地区的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建设节水型社会,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许昌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资源保障。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要利用“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平台,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开展水资源保护利用宣传活动,充分提高社会各界依法用水意识,深入领会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增强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责任感和紧迫感。地球上一切水资源,无论是天然的,还是经过人类开发利用的,均具有经济价值,进一步提高工业企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对工业用水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对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应当制定节水方案,配套建设节水措施。许昌作为全国4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必须改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用水观念,牢固树立和充分认识水资源及重复用水的重要性。
调整工业产业结构是保护水资源的根本出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紧紧抓住当前宏观经济调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在制定和落实工业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受能力,科学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行业的发展。按照以水定供、以供定需的原则,考虑当地水资源承载力,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缺水地区应对新上高耗水、高污染的工业项目严加控制,避免造成当地水资源的过度开发;水资源相对丰沛县区,高用水行业的企业布局和生产规模要与当地水资源、水环境相协调,并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禁止已淘汰的高耗水工艺和设备重新进入生产领域。
大力发展和推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技术,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是工业节水的主要途径。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复用水利用率为70%。但是,国际上经济发达国家工业重复用水利用率均在75~85%。国内对节水型社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要求是75%,全市重复用水利用率有较大提升空间。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政策上引导、经济上扶持工业企业改善生产工艺、改良生产设备,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用水系统、蒸汽冷凝水回收再利用技术,外排废水回用技术和“零排放”技术,不断提高工业企业重复用水利用率。
2012年到2013年,自来水平均单价由每立方米3.19元上升至3.39元;取用地下水成本价格由每立方米1.11元下降至0.82元;取用地表水成本价格由每立方米0.4元下降至0.38元;取用其他水成本价格由每立方米3.43元上升至3.57元。地表水取水成本偏低,不利于促进企业节约用水和减少污水排放量。因此,要继续完善工业节水价格机制,对高耗水行业实行取水定额管理,利用市场化、商品化机制调节水价。
在新的历史时期,河南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富民强省目标,全面实施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明确提出了坚持走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许昌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将水资源利用思路从传统的“以需定供”转为“以供定需”,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同时,从许昌市情出发,依靠现代科学技术,高度重视调整产业结构、人工增雨、农业节水、污染水体整治、矿坑水及地下空间开发排水综合利用等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战略对策。加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三个方面统筹规划,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本地区的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建设节水型社会,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推进“三化”协调,实现许昌致力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率先崛起、富民兴”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水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