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的研发效应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绩效

2014-05-17 08:51孙亚政
关键词:内资外资企业外商

孙 早,孙亚政,李 康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态势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水平。许多经验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FDI)与企业研发投入(R&D)则是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绩效①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中国高技术产业中由内资企业构成的高技术产业,产业绩效指由内资企业所构成的高技术产业的绩效,下文以运营利润率与资产利润率分别作为高技术产业绩效的指标。的两个主要因素[1-2]。一般情形下,FDI主要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对高技术产业的绩效产生影响,R&D则主要通过发明创造新技术和新产品来提高产业的绩效,同时FDI、R&D两者间相互联系也会对产业绩效产生影响。还有一些文献进一步指出,FDI的扩散效应、竞争效应与R&D的吸收效应、创新效应都是影响产业绩效的重要渠道。本文拟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中13个三位码行业2008-2011年间数据估计了FDI和R&D对产业绩效的影响。研究中,将具体考虑FDI在当期、短期以及长期等不同时间段对高技术产业绩效的影响,同时将R&D的创新效应具体划分为自主创新效应和外围创新效应②本文将R&D的创新效应分为自主创新效应与外围创新效应,其中外围创新效应指企业受迫于FDI等因素进行研发投资,发明创造出新技术、新产品,可以提高企业绩效的效应;自主创新效应是总的创新效应减去外围创新效应剩余的部分。,并着重考查FDI的技术溢出效应、R&D的自主创新效应和外围创新效应等因素对高技术产业绩效的作用。

一、理论与假说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高技术产业绩效的影响

一般情形下,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通过技术外溢对东道国本地企业的绩效产生作用。例如,研究发现FDI对产业绩效存在正的外溢效应[3-4]。然而,FDI的溢出效应受到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环境、当地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5-7]。在许多文献中,FDI的技术外溢效应被进一步细分为不同效应。布洛姆斯彻姆(blomstrom)认为FDI通过模仿和竞争效应影响产业绩效[8];张建华等将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分为示范、竞争、关联和人员培训效应[9];张海洋将其分为竞争效应与扩散效应[10]。

(二)研发投资对高技术产业绩效的影响

许多经济学家特别强调了研发投入对产业绩效的重要作用。格里利克斯(Griliches)从企业、产业等不同层次测度了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发现研发投入对生产率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1]。姚洋等构造了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发现企业R&D支出对其生产效率存在显著的正效应[12];夏良科指出企业自身R&D投入对产业的TFP增长和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3];李小平等发现通过国际贸易的R&D溢出能够促进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14]。柳剑平等以1993年至2006年中国工业行业为研究对象,发现在不同时段、不同技术水平、不同产权结构等约束条件下,虽然一些R&D投入抑制了生产率增长,但大多数R&D投入仍对生产率的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5]。

(三)FDI、R&D间相互作用对高技术产业绩效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内资企业需要具备一定吸收能力,才能够成功的模仿、吸收FDI的扩散效应带来的先进技术,同时内资企业迫于FDI的竞争效应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运营能力,进而提高整个产业的绩效[10]。否则,在长期内,生产率落后的企业必然被市场淘汰。从长期来看,随着大量FDI的进入和国内企业竞争力的成长,国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竞争性的市场结构有利于本国企业研发水平的提高和中国产业结构层次的提升[16],从而最终促进产业生产率的增长。

外商直接投资、研发投资对产业绩效的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

图1 FDI、R&D影响产业绩效的机理

具体而言,一个产业引进外资后会带来新的技术,产业内的原有企业会通过不同路径推动产业绩效的提高。本文主要考虑FDI的扩散效应与竞争效应,其中扩散效应主要是通过内资企业模仿学习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等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实现的,但与本地企业接触到FDI先进技术的概率紧密联系[17],反映的是内资企业的主动选择。然而竞争效应却是被动选择,企业声誉和品牌的建立需要时间的积累,所以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要想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FDI的引进在当期无法立即改善市场的环境。在已有文献基础上,我们认为外资企业的进入在当期并不会对产业绩效产生负向影响。但是,拥有先进技术和较低边际成本的外资企业,在短期内生产出成本较低的产品或有差异化的产品,会侵蚀国内企业原有的市场份额,从而降低内资企业的利润率,造成产业绩效的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外资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强,迫使内资企业降低X效率,提高生产率[18-20],同时外资企业的进入,会改善国内的市场环境,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优化产业结构,最终提高产业的绩效。

从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来看①高技术产业绩效由高技术产业内的企业绩效所决定。企业进行研发投入(R&D)对企业绩效产生作用,最终对整个高技术产业的绩效产生影响。,R&D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分为吸收效应和创新效应[21]。吸收效应指的是企业可以通过研发投资,提高对新技术、新理念的吸收能力,能够接受外部有用的信息;而创新效应指通过研发出新产品、开发出新技术来直接提高企业绩效的效应。企业的R&D创新效应进一步可以分为外围创新效应与自主创新效应,外围创新效应是指企业受迫于FDI等因素进行研发投资,发明创造出新技术、新产品,进而提高企业绩效的一种效应;自主创新效应是R&D创新效应减去外围创新效应剩余的部分,是企业自主进行研发投资所产生的创新效应。

根据前文的分析,FDI的扩散效应必须在R&D的吸收效应基础上,才能有利于产业绩效的提高。内资企业通过学习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等,不断改善自身的产品技术和管理模式,来达到提高产业绩效的目的。杨小凯坚持认为,经济落后的国家可以通过模仿学习发达国家的技术和产品,不用重复先行国家的弯路从而实现“迎头赶上”,这种路径被称为“先发优势”②杨小凯2000年12月在天则研究所的演讲:后发优势。http://www.unirule.org.cn/symposium/c181.htm。。但是,他们往往选择一条简单地复制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捷径”,而没有动力在根本性制度上做有利于长久发展的变革。按照杨小凯的思路,面对外资企业的进入,内资企业首先是模仿、学习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产品)以及管理模式等,而不是优先考虑建立自主研发或被迫进行研发的机制。等到“先发优势”变得不再能够取得满意的企业绩效时,高技术产业中的内资企业将会迫于FDI的竞争效应而进行研发投资,以求提高高技术产业的绩效。

根据上述的理论分析,本文提出以下三个有待检验的假说:

假说1:FDI的竞争效应在当期对高技术产业绩效并没有显著影响,而FDI短期内所产生的竞争效应对高技术产业绩效存在负向的作用。从长期来看,FDI的竞争效应对高技术产业绩效有着正向的作用。

假说2:内资企业R&D带来的吸收效益有助于提高FDI的扩散效应,进而促进高技术产业绩效的提高。

假说3:内资企业R&D当期产生的外围创新效应并不能显著地影响高技术产业绩效。

二、模型设定和变量度量

(一)计量模型

为了验证FDI的竞争效应及扩散效应对高技术产业绩效的影响,借鉴张海洋所建立的有关R&D两面性、FDI与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模型的方法[10],我们进一步建立如下的面板数据模型:

其中,i与t代表行业和时间,c为常数,εit为误差项。被解释变量Pit为行业i第t年的产业绩效的变量。模型右边的FDI0it表示外商投资的竞争效应;lnE0it表示R&D的自主创新效应;lnE0it×FDI0it代表当期的外围创新效应;lnE1it×FDI1it表示内资企业具备一定的吸收能力下,外商直接投资的扩散效应;EXit表示行业i第t年的出口额对产业绩效的作用,D为时间虚拟变量。

本文需要考察FDI的当期、短期及长期的竞争效应,故将FDI0it滞后一期与两期[24],得到计量方程(2)如下:

通过式(2)中δ、σ、λ的符号可以来验证本文提出的假说1,通过η的值可以来验证假说2,通过γ的值可以来验证假说3。根据假说1,δ的值不显著,σ小于0,同时λ大于0;根据假说2,η大于0;根据假说3,γ的值不显著。

(二)变量的度量

1.产业绩效。现有的文献大多从利润率和生产率两个指标衡量产业绩效[23-24]。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营运利润率①营运利润率是会计用语,一般通过利润总额与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衡量。Pit作为衡量产业绩效的指标。营运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市场竞争力越强大,发展潜力越大,从而盈利能力更强。

2.FDI的竞争效应及扩散效应。本文参照沈坤荣等的做法,选择总行业雇员中外资企业雇员所占的比例FDI0it表示外资企业对市场竞争的影响[25],同时用当前的FDI0it表示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绩效的当期影响,用滞后一期和两期的FDI0it分别来表示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绩效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3.FDI的扩散效应与 R&D的吸收能力。FDI的扩散效应采用外资企业雇员占总行业雇员的比例FDI1it来表示[10],此时FDI1it=FDI0it;研发投资的吸收能力用内资企业的吸收消化费用E1it表示。但是FDI的扩散效应需要内资企业拥有一定的吸收效应才能发挥作用,进而对产业绩效产生影响,故本文运用交叉项FDI1it×lnE1it来表示FDI的扩散效应与R&D的吸收效应相结合的作用。

4.R&D的创新效应。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参照沈坤荣等的做法[25],采用内资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用的内部支出的对数lnE0it表示R&D的自主创新效应,本人利用交叉项 lnE0it×FDI0it来表示 R&D的外围创新效应。

5.控制变量。企业的出口与企业的生产率增长有密切的关系[26],为了更好的估计FDI的竞争效应、扩散效应以及研发投资的吸收能力对产业绩效的影响,本文将出口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加以控制,用EXit表示出口交货值与总产出之比。考虑到国内企业存在着多种所有制,而不同所有制在生产率增长动机上有着差别[27-28],为了控制不同所有制对产业绩效的影响,本文将内资企业分为国有控股和其他所有制企业,即将高技术产业内的每一个行业分为两个子行业,分别为国有控股行业与其他所有制行业,这样便将原本13个三位码行业扩展为26个子行业,通过应用面板数据模型中的个体效应控制不同所有制对产业绩效的影响。

6.虚拟变量。D为控制宏观经济效应的年度时间效应。

三、数据及描述性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参考蒋殿春等的做法,选取了高技术产业中13个三位码行业①具体行业包括:医药制造业中的化学药品制造、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和生物制品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中的通信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制造、家用视听设备制造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中的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和办公设备制造;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中的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和仪器仪表制造。[28]。本文中的所有数据均来自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8-2011年的相关数据,在选取的13个行业中偶有几个数据空缺,在计量分析时直接做缺省处理。统计口径为独立核算的全国国有以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其中国有企业数据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外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以及外商独资在内的三资企业,其他所有制企业为全部行业数据减去国有控股企业数据以及三资企业数据得到。

(二)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从中可见:在高技术产业内,行业间的利润率差别很明显,最小值是-0.047〈0,而最大值为0.32,而外商直接投资所产生的效应在高技术产业内的行业间差别并不是很大,标准差为0.175;就研发投资而言,产业内R&D中用于提高创新能力的费用差别非常巨大,最小值为1 887亿元,而最大值却为1 955 720亿元,同样R&D中用于吸收消化作用的资金量差别亦比较大,控制变量出口交货值与总产值的比值差别不大,标准差为0.215。上述简单的数据分析只能得到单个变量描述性的性质,想要知道FDI与R&D具体如何影响产业绩效,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计量分析。

表1 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四、计量结果分析

(一)选取估计方法

面板数据模型的选择通常有三种形式:混合估计模型、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在面板估计模型的选取上,本文通过F检验识别使用混合估计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同时运用BP构造LM统计量检验识别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还是混合效应模型,同样借助Hausman检验来判断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

表2 产业绩效与R&D、FDI的实证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F的统计量为0,说明固定效应模型优于混合回归模型,BP的统计量为0,故随机效应模型优于混合回归模型。Hausman检验值为0.3157,说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优于固定效应模型。所以,最终本文选用随机效应模型作为计量方程式(2)的估计方法。

(二)基本结果分析

从随机效应模型估计结果②限于篇幅,此处及下文都没有给出年度虚拟变量(D)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当期外商投资所产生的竞争效应的系数δ并不显著,然而滞后一期的外商直接投资的系数σ为-0.4297,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在短期内,外商直接投资每上升1个百分点,产业营运利润率减小0.4297个百分点。从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上升一个百分点,产业运营利润率上升0.217个百分点。这与沈坤荣等得到的结果[25]①沈坤荣等将FDI的竞争效应分为短期和长期,而本文将FDI的竞争效应分为当期、短期和长期,故本文中的当期和短期对应于其的短期和长期。不一致,他们认为在当期内FDI产生的竞争效应对产业绩效产生负向作用,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具体研究对象和选取数据的时间段不一致,他们选取的是1999-2005年度的大中型企业与三资企业数据。外商直接投资的竞争效应当期并未对产业绩效产生显著的影响,可能是由于消费者在当期内对产品有不变的消费习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外资企业所生产的低成本、低价格或者差异化的产品会逐步吸引国内消费者的目光,使得内资企业市场份额下降,最终导致高技术产业绩效在短期内的下降,这与沈坤荣等关于短期内FDI竞争效应作用于产业绩效的结论[25]相同;内资企业意识到自己的市场份额被侵蚀,通过加大产品宣传等方法来保持或扩大一定的市场份额,故在长期来看,FDI的竞争效应对产业绩效存在正向的作用。综上所述,本文假说1得到验证。

FDI的扩散效应与R&D吸收效应(lnE1it×FDI1it)的系数η〉0表明,企业研发的吸收效应促进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扩散效应,即外商直接投资所产生的扩散效应通过企业的吸收能力提高了企业的绩效,最终促进高技术产业绩效的提高。这与傅元海等的研究结果一致[17],本文假说2得以验证。然而这个结论与张海洋的研究结果[10]不一致,他认为由于高科技行业R&D吸收能力较低,内资部门不仅没能吸收外资先进技术,反而呈现显著的逆向技术扩散。究其原因,可能是张海洋没有考虑到FDI对产业绩效在不同时间段有不同的影响,同时也没有考虑到FDI的竞争效应可能会迫使企业进行R&D研发,从而提高产业绩效。同时自主创新效应(lnE0it)的系数为-0.0044,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并不显著,表明高技术产业当期的绩效的提高并不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结果。内资企业R&D的吸收效应结合FDI的扩散效应可以提高产业绩效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外资企业雇佣当地的人员,外资员工与内资员工之间的相互流动会给内资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等;同样,外资企业雇佣员工越多,员工接触外资企业的产品的机会也越多,本地人员可以通过模仿学习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和产品的机会也越多,从而带来企业的利润率的增长,最终提高产业的绩效。正如亚洲四小龙的快速增长,并不是新技术或新产品的发明,而在于对现有技术和产品的快速的模仿学习,以及流通过程的创新和最终产品质量的改进[29]。

最后,企业外围创新效应(lnE0it×FDI0it)的系数γ为-0.0043,但是在10%的水平上并不显著,因此当期内FDI的竞争效应迫使企业进行研发创新的效应并未对产业绩效产生显著的作用。也可以认为,FDI当期的竞争效应并没有迫使内资企业进行研发投入,从而促进产业绩效的提高。基于这个理由,假说3得到验证。内资企业的外围创新效应系数对产业绩效影响不显著的原因可能如下:第一,企业短期内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会进行研发创新研究,但是研发创新出新产品、创造可观的企业绩效需要一定的时间跨度,企业必须舍弃当期的一部分挣取利润的机会来换取未来更高的利润率;第二,由于企业的利润被削减,企业没有大量持续的研发资金,最终导致企业利润率的持续下降,陷入恶性循环的地步;第三,由于高技术产业的市场进入壁垒较高,内资企业认为外资的进入对他们的绩效影响很小,在当期并没有发觉他们的市场受到威胁的可能性,故内资企业并未受市场竞争压力进行研发投入。

(三)稳健性分析

为了检验模型样本的变化是否对计量结果有明显的影响,本文进一步采用总资产利润率来度量产业绩效。采用总资产利润率的理由是,总资产利润率指企业的利润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综合运用拥有全部经济资源的效果,总资产利润率等于营运利润率乘以资产周转率。在本文中,考虑到时间期限比较短,故资产周转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大。因此,本文认为营运利润率与总资产利润率有着较高的相关性,能够通过变量的变化检验计量结果的相关性。本文的稳健性分析结果见表3。

同样根据模型估计方法的选取,本文最终选择随机效应模型来估计计量方程式(2)。对比表2与表3的结果可以发现,FDI当期的系数、滞后一期和两期的系数、FDI的扩散效应与R&D的吸收效应的系数、企业自主研发创新效应的系数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而根据表3的计量结果亦可以验证本文的三个假说,并且得到的结果与前文一致。综上所述,本文认为计量模型回归的结果对于样本的变化是稳健的。

表3 产业绩效与R&D、FDI的关系

五、结论与政策含义

产业绩效是衡量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从经验层面上揭示出影响产业绩效的主要因素,对于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应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13个三位码行业2008-2011年的相关数据,对所提三个假说进行了验证,得到的主要结论是:(1)外商直接投资的竞争效应在当期对产业绩效没有显著的影响,短期内对产业绩效起着负向的作用,而长期内却对产业绩效有正向的影响;(2)外商直接投资的扩散效应结合内资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对产业绩效有正向的促进作用;(3)在当期内,内资企业的外围创新效应及自主创新效应均未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根据上述结论还可以进一步认为,内资企业不是通过R&D的创新效应来促进产业绩效的提高,而主要是通过模仿、学习进入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来提高产业绩效。

本文的政策含义如下:(1)在加大引进外资力度的同时,更应注重创造合理的竞争环境,降低行业的进入壁垒,鼓励生产要素在不同行业内的流动;(2)政府应该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R&D补贴,尤其是对企业进行消化吸收的费用进行重点补贴,会有利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3)政府应该鼓励高技术企业进行研发创新投资,完善企业研发创新激励机制,保护企业的自有品牌,同时政府应鼓励建立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三方面的合作中心,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1]陈涛涛.中国FDI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内在机制研究[J].世界经济,2003,26(9):23-28.

[2]吴延兵.R&D与生产率——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6,41(11):60-71.

[3]LI X,LIU X,PARKER D.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productivity spillovers in the Chinese manufacturing sector[J].Economic Systems,2001,25(4):305-321.

[4]徐 涛.引进FDI与中国技术进步[J].世界经济,2003,26(10):22-27.

[5]BLOMSTR?M M,KOKKO A,ZEJAN M.Host country competition,labor skills,and technology transfer by multinationals[J].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1994,130(3):521-533.

[6]BLOMSTRÖM M,GLOBERMAN S,KOKKO A.The determinants of host country spillovers fro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review and synthesis of the literature[R].SSE/EFI working paper Serie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1999:239.

[7]何 洁.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进一步精确量化[J].世界经济,2000,23(12):29-36.

[8]BLOMSTRÖM M,LIPSEY R E,ZEJAN M.Is fixed investment the key to economic growth?[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96.

[9]张建华,欧阳轶雯.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3,2(3):645-665.

[10]张海洋.R&D两面性,外资活动与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05,5(1):7-11.

[11]GRILLICHES Z.Productivity,R&D,and Basic Research atthe Firm Level in the 1970'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76(1):141-154.

[12]姚 洋,章 奇.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经济研究,2001(10):13-19.

[13]夏良科.人力资本与R&D如何影响全要素生产——基于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经验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4):78-94.

[14]李小平,朱钟棣.国际贸易,R&D溢出和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06(2):31-43.

[15]柳剑平,程时雄.中国R&D投入对生产率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基于工业行业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11):34-50.

[16]江小涓.跨国投资,市场结构与外商投资企业的竞争行为[J].经济研究,2002,9(1):31-38.

[17]傅元海,唐未兵,王展祥.FDI溢出机制,技术进步路径与经济增长绩效[J].经济研究,2010(6):92-104.

[18]BOONE J.Competition[R].CEPR Discussion Paper Series,2000,No.2636.

[19]GLASS A J,SAGGI K.Multinational firms and technology transfer[J].Th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02,104(4):495-513.

[20]GÖRG H,GREENAWAY D.Much ado about nothing?Do domestic firms really benefit fro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The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2004,19(2):171-197.

[21]COHEN W M,LEVINTHAL D A.Innovation and learning:the two faces of R&D[J].The Economic Journal,1989,99(397):569-596.

[22]SEMBENELLI A,SIOTIS G.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Competitive Pressure and Spillovers.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SpanishFirm LevelData[R].CEPR Discussion Papers,2005.

[23]BARTELSMAN E J,DOMS M.Understanding productivity:lessons from longitudinal microdata[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0,38(3):569-594.

[24]孙 早,王 文.产业所有制结构变化对产业绩效的影响——来自中国工业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11(8):66-78.

[25]沈坤荣,孙文杰.市场竞争,技术溢出与内资企业 R&D效率——基于行业层面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9(1):38-48.

[26]李小平,卢现祥,朱钟棣.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和中国工业行业的生产率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8(1):549-564.

[27]姚 洋.非国有经济成分对我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J].经济研究,1998(12):29-35.

[28]蒋殿春,夏良科.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作用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5,28(8):3-10.

[29][美]海尔布罗纳,[美]米尔博格.经济社会的起源[M].李陈华,许敏兰,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10:190-191.

猜你喜欢
内资外资企业外商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外资企业在中国国内价值链中的采购结构及产出用途
聚焦《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
穿透虚假外资企业的“包装外衣”
台资或变“特殊内资”引解读
内外资对中国碳排放影响的比较
浅谈外资企业收购民营企业的成败因素
FDI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关系揭示
谁是冒牌外商
商务部新批29家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