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粉碎性跟骨骨折32例微创治疗疗效分析

2014-05-17 15:27:30战晟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8期
关键词:导针粉碎性克氏

战晟

非粉碎性跟骨骨折32例微创治疗疗效分析

战晟

目的 通过对非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应用闭合撬拨手法复位加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探讨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 选取32例,采用闭合撬拨加手法复位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 治疗后随访。结果 随访结果显示, 32例患者的跟骨骨折全部愈合, 愈合时间在10~12周之间, 平均时间为10.8周。结论 闭合撬拨加手法复位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的方法具有高可行性, 低风险性、软组织损伤小, 骨折愈合好, 对非粉碎性跟骨骨折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非粉碎性跟骨骨折;闭合撬拨手法复位;空心螺纹钉内固定

跟骨骨折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损伤。临床上该损伤的治疗方法较多, 本文以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同民医院的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简要分析闭合撬拨加手法复位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相关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本院于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非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32例, 其中男性患者有24例, 女性患者有8例, 年龄为20~62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35.2±1.5)岁;骨折部位:左侧12足, 右侧20足, 其中双侧2例。受伤原因: 均为高处坠落跌伤, 且为闭合性损伤。骨折类型:根据Paley分型[1]原则:均为波及距下关节的关节内骨折:其中剪力骨折12例, 舌型骨折13例, 中央塌陷型骨折7 例, 粉碎型骨折0例。

1. 2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拍摄跟骨X线测位、轴位片, 必要时行CT检查, 确定关节面损伤情况及骨折移位程度。患肢抬高制动, 应用冰袋冷敷和消肿药物。完善各项检查排除手术禁忌。根据局部软组织肿胀情况决定手术时间, 准备时间一般为3~5 d。

1. 3 一般方法 患者采取健侧卧位(双侧术中变换体位),腰硬联合麻醉。采用“C”臂机监控。先用两枚3.5 mm克氏针从患者跟骨结节上方跟腱内外侧进针, 与跟骨纵轴平行,并确保骨克氏针与患者跟骨纵轴形成60°的夹角, 避免针尖超过骨折线。助手跖屈患者前足, 下压克氏针恢复关节面,“C”臂机透视侧位, Bǎhler角维持在30~45°之间, Gissane角约120°。手术医师用克氏针固定关节面骨块, 术者内外侧挤压跟骨体矫正跟骨长度及宽度。助手继续推压患者前足,撬拨针尾, 维持关节面, 手术医师敲击克氏针, 使之进入舟骨或骰骨, “C”臂机透视侧位、轴位, 如骨折复位好, 平行关节面打入两枚1.0 mm导针, 透视位置基于前结节皮质下,沿导针旋入适合长度的4.5 mm空心加压螺纹钉, 拔出撬拨克氏针及导针, 再于后关节下5~8 mm处自外向内打入导针,“C”臂机透视位于关节下骨, 沿导针旋入长度适合的4.0 mm空心加压螺纹钉(带垫片)。术中注意无菌操作, 不给抗生素。术后不予固定, 仅抬高患肢, 第2天即开始功能锻炼, 6~8周后开始逐渐下地部分负重功能锻炼。

1. 4 疗效评价标准 Maryland评分系统进行术后功能评价:① 患者工作、生活中无痛感;② 伤后半年开始正常工作;③ 患者站立时, 足跟对线处于正常水平位置;④ Bǎhler角及Gissane角处于正常水平, 距下关节面形态正常;⑤ 患肢跟距关节活动率减小量在25%以内。优:所有条件均满足;良:仅一个条件不满足;一般:两个条件不满足;差:三个及三个以上条件不满足。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的32例患者均开展了随访工作, 随访时间为6~36个月, 平均时间为一年半, 患者的骨折均得到愈合,愈合时间在6~8周之间, 平均时间为7周。Maryland评分系统进行术后功能评价, 结果为优有22足, 良8足, 一般2足(均为中央塌陷型), 差无, 优良率为93.7%。

3 讨论

患者跟骨骨折的受伤原因多为高处坠落、挤压。从受力部位上看, 后关节起着最主要的负重作用[2]。垂直坠落过程中, 后关节和距骨互相作用, 导致跟骨压缩, 出现塌陷或粉碎现象[3]。同时, 患者跟骨受到垂直暴力影响, 高度缩小而宽度增加, 在跟腱的牵引拉下, 跟骨骨折块向上移动(位),其Bǎhler角明显缩小[4]。对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避免后期并发症的出现。跟骨骨折如果不能复位, 会发生以下一系列病理改变:关节面不平整, 发生距下关节炎;跟骨高度丢失, 跟骨短缩, 距舟、跟骰关节;跟骨增宽, 腓骨肌腱受压, 外踝尖撞击[5]。针对上述情况,手术中要恢复跟骨的高度、宽度和关节面平整, 最大限度减少共发症的出现。因此, 针对跟骨骨折的治疗需要重建跟距下关节面跟距关节面、跟骰关节面, 恢复患者的跟骨高度、宽度, 和关节平整度。

复位时, 撬拨的模板为跟距下关节面跟距关节面, 撬拨复位时使压缩松质骨产生一定的空间, 方便复位工作的开展,操作内容包括夹挤、屈伸、折顶、杠杆作用等。跟距下关节面跟距关节面的平整可以通过屈伸摇晃动作塑形, 如背伸、跖屈、内外翻。在解剖复位后, 医师需要在X线监控下行空心钉内固定, 使之形成拱桥原理维持位置不变, 而横向螺纹钉使前内侧骨块与后外侧骨块连为一体, 增加了抗变形能力,但必须加垫片防止螺钉陷入松质骨内。对粉碎性骨折, 未采用本方法。内固定结束后患者需要尽早开展功能锻炼, 负重锻炼则需要在6~8周患者骨折愈合后进行。

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相比, 微创治疗所造成的创面较小, 仅三个5 mm左右切口, 术后感染和皮瓣坏死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小, 患者也不需要进行石膏固定。从本组的32例患者恢复情况来看, 优良率达到93.7%, 未有并发症病例报告。综上所述, 闭合撬拨手法复位加空心螺纹钉内固定的临床价值较高, 该治疗方法特别适宜于非粉碎性跟骨骨折, 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1] Magnuson PB. An operation for relief of disability in old fractures of oscalcis. J Am MedAssn. 1923,80(21):1511-1513.

[2] 杨光毅.跟骨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中国民间疗法, 2011(09):190-192,195.

[3] 祝仁超.手法撬拨复位治疗跟骨骨折66例.中国中医急症, 2011(07):34-35.

[4] 彭胜利,徐海亮,吴玲.经皮撬拨复位骨圆针固定治疗跟骨骨折42例.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09):1-3.

[5] 尹双波,张铁良.应用三相截骨和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中华骨科杂志, 1997,17(10):614-616.

361101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同民医院骨科

猜你喜欢
导针粉碎性克氏
双钢板技术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髓内钉治疗:新设计的具有远端导针定位器的导向开口器的应用
“触摸和漏斗”法快速置入PFNA导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导针定位装置的临床研究
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克氏针悬吊法在急性伸肌腱Ⅰ区损伤中的应用
双钢板在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骨折方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40例
中西医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微创导针治疗2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