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陈翰林
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水和废水中的总氰化物
莆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陈翰林
该文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水样中的氰化物,对仪器测定方法的检出限、重现性进行实测,并用氰化物的有证标样验证其准确性。仪器测定方法的精密度及准确度均较好,并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方法进行了比较。
连续流动分析仪 总氰化物 测定
目前环境监测领域中分析总氰化物使用的是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484-2009《水质氰化物的测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包含硝酸盐滴定法、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吡啶-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4种方法,这4种方法测定时间长,预处理麻烦,且测定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受各类因素影响较大。随着人们对水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水环境管理对水质监测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监测部门的分析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手工方法已无法满足现在工作的需要。连续流动分析仪将实现实验室分析自动化,通过不同模式的组合,配之以冲洗阀和软件系统,对大量样品进行快速、准确、低消耗的综合分析检测,提高环保部门对环境污染的检测及监控能力,已越来越多被环境监测部门使用。莆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从2007年开始通过运用SKALAR SAN++型连续流动分析仪对地表水和废水中的总氰化物、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监测,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本文讨论了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水和废水中的总氰化物的线性范围、准确度和精确度、检出限等,并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方法进行比较。
SKALAR SAN++型连续流动分析仪采用分段流路自动分析(segmented flow analysis)原理设计,是比色分析自动化的一种分析测试手段。水样(由自动进样器采集)及试剂在蠕动泵的推动下,于密闭的管路中通过分析模块发生完全的化学反应后,进入流动检测池进行光度检测,由数据处理系统自动处理分析数据。分析流路中注入气泡,使管路中形成连续流体分隔系统,以解决样品因扩散而引起高本底及交叉污染的问题。试剂与样品通过混合、加热、蒸馏等一系列过程完成反应。
氰化物属剧毒物质,在水中以HCN、CN-和络合氰离子的形式存在。水中氰化物可分为简单氰化物和络合氰化物两种。总氰化物包括全部简单氰化物和绝大部分络合氰化物。
水样在pH=3.8时,经紫外光照射作用,络合态氰化物被分解,经125℃在线蒸馏,分离出气态HCN。HCN经二次进样进行光度分析,即HCN先与氯胺T反应生成氯化氰,在与异烟酸和1,3-巴比妥酸作用,生成红色化合物,该化合物在600nm处存在最大吸收。仪器根据水样比色所得的吸光度自动进行计算,得出水样总氰化物浓度值。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总氰化物的分析原理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484-2009《水质氰化物的测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基本相同,由于在分析模块中有在线蒸馏单元、紫外消解单元等,使样品无需复杂的预处理就可以进行检测,真正实现了从分析检测到数据处理的全过程自动化。
荷兰SKALAR公司SAN++型连续流动分析仪,含SA10000自动进样器、SA2000化学单元、检测器。
(1)氰化物标准溶液(购有证国家标准溶液)100mg/L。(2)蒸馏试剂:称取柠檬酸50g溶于700mL水中,加入250 mL NaOH(2.5mol/L),用1mol/L NaOH或HCl调节pH=3.8,定容至1L。(3)缓冲溶液:称取2.3g NaOH溶于700 mL水中,加入20.5g邻苯二甲酸氢钾,加水至975 mL,用1mol/L NaOH或HCl调节pH=5.2,定容至1L,加入Bril 0.01 mL摇匀。(4)氯胺T溶液:称取2.0g氯胺T溶于800mL水中,定容至1L。(5)显色剂:称取7.0g NaOH于500mL水中,加1,3-巴比妥酸16.8g和异烟酸13.6g,加水至975mL,用1mol/L NaOH调节pH=5.2,定容至1L,在30℃下加热搅拌1h后过滤。(6)纯水:新鲜去离子水。
设定自动进样器进样80s,清洗80s,空气2s。
首先准备好备用试剂,将稀释管、清洗管及各试剂管插入装有去离子的容器中,把取样管与自动进样器上相应的采样针连接好,压下蠕动泵盖及泵气阀杆。依次打开自动进样器、数据转换器、主机、加热器、紫外灯、水浴及电脑。然后启动Flowaccess分析程序,勾选“TCN”分析程序,打开后设置工作参数,编制样品序列表,同时打开realtime实时监控窗口,等基线走平后,将各试剂管分别插入相应的试剂瓶,等基线走平即可开始分析,按编制的样品序列表运行分析程序,运行完毕即可由result窗口编辑打印所需的分析数据和工作曲线。
每次分析结束后,用去离子水冲洗系统30min。
分别吸取10mg/L 的CN-标准溶液若干,用0.01mol/L 的NaOH溶液稀释,配制成CN-浓度为20、40、60、80、100μg/L的标准系列,分析步骤与样品分析完全相同,仪器软件自动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标准溶液浓度(X)和吸光度值(Y)测量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方程为:Y=a+bX,得结果如表1。
表1 标准溶液测量结果
由于仪器检测总氰化物的全程序空白接近于零,因此检出限用5倍估计检出限的10μg/L的低浓度CN-溶液测试7次,结果见表2,按下列公式计算检出限:
MDL=t(n-1,0.99)×S
式中:MDL—检出限;n—平行测定次数;t—自由度为n-1,置信度为99%时的t分布,其中当n=7时,t=3.143;S—n次平行测定的标准偏差。
表2 检出限试验结果
重现性试验用浓度为50 μg/L 的CN-溶液重复测试7次,结果见表3。
表3 重现性试验结果
经对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的有证标样(GSBZ50018-90,批号202250,标准值46.3±4.7μg/L)进行平行测定9次,结果见表4,测试平均值在标准值范围内,准确性较好。
表4 准确性试验结果
对两种类型的水样进行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见表5,地表水的回收率在96%~103%,工业废水为94%~105%。
表5 水样加标回收试验结果 (单位:μg/L)
从表6可以看出,SKALAR SAN++型连续流动分析仪分析方法具有比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方法HJ484-2009(方法2 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检出限低、取样量少、反应周期短,前处理过程简化、检测范围宽的优点。
表6 连续流动分析法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方法检测总氰化物方法比较
用SKALAR SAN++型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地表水及工业污水水样,并同时用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方法HJ484-2009(方法2 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分析结果见表7。
由表7可见,污水水样的测定结果相对误差均小于5%,地表水水样均为未检出,可见连续流动分析仪法与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总氰化物的结果无明显差异。
表7 实际水样分析结果
上述测定结果表明,SKALAR连续流动分析仪法测定水中的总氰化物,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检出限低,线性范围较宽,检测周期短,且由于实现了在线蒸馏、在线紫外消解,简化了样品的前处理过程,具有操作简便快捷的优点,检测既快速又准确,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减少了分析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分析结果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分析方法结果吻合很好,特别适用于目前大批量样品的分析。
[1] HJ484—2009, 水质氰化物的测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S].
[2] 吕清.间隔流动分析仪测定水和废水中的硫化物[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3,16(4):20-23.
[3] HJ168—2010,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S].
[4]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编写组.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